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周星驰

我们要被贺岁档电影折磨到何时?

但愿在有生之年,你我能看到没有烂片扎堆的春节档。

华记

发布于 2017年2月2日

2017 春节将近结束,为那些忍住没看春节档电影的同学鼓掌。

处于发展过热的中国电影去年可谓遭遇当头一棒。相较 2015 年 440.69 亿元的票房、48.7% 的增长率,2016 年票房仅 457.12 亿元、同比增长 3.73%。

不过官方仍然找到中国电影持续健康良好发展的凭证,那便是影院数与银幕数。2016 年,全国新增影院 1612 家,新增银幕 9552 块。到年底,银幕总数达到 41179 块,超越北美,成为世界上电影银幕最多的国家。在鸡年春节档的前四天,总票房达到 24 亿元,按照媒体的乐观说法,和去年的 7 天 36 亿元票房“仅有一步之遥”。

作为 2017 中国电影最重要的档期,春节档承担着票房开门红的责任与期待。

“只想过年宰一把”

相比起各大院线经营多年的一线城市,新增银幕的存量更多来自二三四线的城市。如果放在平日,票房排名前十的影院中基本被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瓜分。可在返乡探亲的大军支持下,春节档的票房迅速向二三线城市下沉,太原、南昌、阜阳、温州、温岭漳州等城市的影院票房先后挤进前十。

这个春节,我回到位于粤北山区的老家。这个常住人口不到十万的县城,两年前也开了一家电影院。电影院是开在县体育馆里面,原本的休息室与健身房被改造为 4 个放映厅。平日里电影院都能在网上订票,春节期间却只能在现场购票。这儿的设施简陋且不说,大年初一当天,3D 的《西游伏妖篇》票价 120 元, 2D 的《乘风破浪》也要 100 元,没有打折,几近于打劫。想必这个影院平日的上座率很是惨淡,就指望过年宰一把。

从几年前开始,春节档就是三四线院线爆发的档期,针对这个趋势,几部独霸春节档的电影或媚俗或打擦边球,只为迎合这部分观影人群的品味。由于惊悚场面过多,惹来众议的《西游伏妖篇》只能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提醒 8 岁以下女孩需在父母陪同下观看(然而很好奇为什么小男孩就能独自观看)。

仿佛是为了证明“形势一片大好”,春节档之前,相关部门还调整了票房的统计方式,计入订票平台的服务费,这至少能让票房成绩提高 5% 到 10%。据猫眼电影统计,大年初一当天,共有 2119.5 万人涌入影院观影,当天票房达 7.55 亿(算上服务费则有 7.97 亿)。

但如果院线与片方都抱着“过年宰一把”的心态,这样的春节档,票房再高也只是“沙丘之塔”,毫无根基可言。更重要的是,那些在去年困扰着中国电影的问题再次死灰复燃了。

“票补出奇迹”还能持续多久?

首先是票补。

娱乐资本论的报道,两大票务平台分别与院线约定了细致的“票补政策”,只有预售、排片等情况达标,或者超额达标,才能优先享受发行方提供的“票补”,大量 9.9 元、19.9 元的低价票,正是来自于此。今年春节档更是早早开放预售,通过票补实现大量的预售交易。《西游伏妖篇》在上映前的 34 小时(1月26日)预售票房就已经破亿。

对于片方而言,春节档是一年最强的档期,去年春节档 7 天就收获票房 36 亿,为名为利,刷票房都是势在必行。《西游伏妖篇》的宣发费用达到 1.2 亿元,这几乎相当于一部普通中国大片的制作费用,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是用于票补?

对于发行方、票务平台而言,将票房推高自然就能赚取超额的发行费用。值得一提,淘票票与猫眼电影分别是春节档这几部电影的联合出品方。对于院线来说,通过大量预售和排片,甚至是虚假场次来“骗取补贴”,这件事并不难做到。不少网友都晒出,28 日凌晨冷门场次满座的截图。如果那些幽灵场未被“举报”,片方的补贴很大可能就妥妥地进了影院腰包。

春节档首日近 8 亿的票房纪录明显是片方、发行方、票务平台、院线多方串通合谋的成果。跟那些难逃票补诱惑的观众相似,中国电影依然逃不掉被资本扭曲的命运。

“不留活口”的排片现状

回溯春节档的起源,最早只是贺岁档的延伸。一般为配合浓烈的新年气氛,类型题材以合家欢为主,多以搞笑、家庭团圆为主调。

华语贺岁片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纪 70 年代末的香港。 1981 年贺岁档上映的《最佳拍档》创下当年香港票房与观影人数的纪录,新艺城电影凭借此迅速崛起,成为与嘉禾、邵氏比肩的电影巨头。此后,每年贺岁档成为各大电影公司彰显实力,攫取票房的 PK 舞台。90 年代的贺岁档更涌现《警察故事》、《家有囍事》、《东成西就》等港片经典。不夸张的说,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得贺岁档者,得天下。

进入千禧年,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等人也纷纷瞄准内的贺岁档。2010 年 1 月上映的《阿凡达》观影持续火爆,间接带旺了同年的春节档。等到 2012 年,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获得 12.4 亿票房,成为当年票房冠军,春节档才真正成了气候,此后大片扎堆。

片方开始有意识地为春节档量身定制大片,巨星云集,题材偏喜剧,要有中国观众最爱的特效奇观,最好拍成 3D ,不是用 3D 拍摄的也要后期转成假 3D ,这样票价至少能卖贵三分之一

观察 2013 年至 2016 年的春节档,排名前三名的电影几乎是这些定制大片,它们分走八九成的票房,院线的排片也尽量往这些大片靠拢。今年的春节档情况稍好,有四部电影同台竞争,除此以外的电影(动画《熊出没》有固定的儿童受众,故不在比较之列)统统只能靠边站。

原定于春节档上映的《绝世高手》与《健忘村》分别代表中小成本电影的两种遭遇。

《绝世高手》的导演卢正雨,凭借网络剧《嘻哈四重奏》、微电影《绝世高手》被世人熟知,继而得到周星驰的赏识,先后担任《西游·降魔篇》、《美人鱼》的编剧。2016 年 10 月 25 日,《绝世高手》与《西游·伏妖篇》同时宣布定档大年初一。但进入 2017 年,《绝世高手》悄无声息地改档至暑期档,明显是为了避免与周星驰同题竞争。

逃还有一线生机,不逃可能就被打成渣滓。《健忘村》导演陈玉勋早前遭到“反服贸”“台独”的指控,万达为了避敏从项目中撤资。上映一周,电影的豆瓣评分就稳定在 6.7 ,高于同期的许多电影。但由于该片题材偏黑色喜剧,不是合家欢,且没钱做票补,万达的退出又令其排片缺乏一大院线的支持。除夕晚上映的《健忘村》排片仅 5%,2 月 1 日的排片直接掉到 0.6%,只能沦为大片的炮灰。

如此“不留活口”的排片现状,让春节档成为赢家通吃的档期。虽然这客观上有利于迅速聚拢票房、刷新纪录,实际上限制春节档的题材多样化(2014 年后甚至鲜有引进片,快成第二个国产保护月),即不利于电影生态的良序发展,也让观众在选片时无所适从,甚至只能在烂片中选。

赢了票房,输了口碑

其次是质量依旧令人堪忧的电影本身。

没有人会质疑“周星驰”三个字在华语影坛的影响力,凭借“大话西游”系列虏获一众文青影迷的星爷更表示自己有挥之不去的“西游情结”,想把西游系列做成自己的品牌。为此,他在《西游伏妖篇》请来了同样久负盛名、以特效著称的导演徐克。

从最终的成片效果看,这个已经被翻拍过无数次的题材,无论笑点和造型都不再新鲜。豆瓣评分 5.7 ,其中五星评价占 8.9%,一星评价占 15.4% 某程度也反映本作的毁誉参半

色彩缤纷的特效画面给人一种马戏团+网游的既视感,过于频繁乃至滥用的《一生所爱》让人升不起一丝被感动的欲望。《伏妖篇》整体的角色塑造扁平,也不像前作试图挖掘唐僧师徒矛盾背后的内因,只是流于题材黑暗、角色暴虐的表面。我们根本搞不清,孙悟空为什么总要求周围的人打他扇他好让他发火来给自己一个破坏的理由,难道只能用这种尴尬的方式来加深他与唐僧的矛盾与仇恨?

“妖”、“扑街”、“顶你个肺”......这类硬生生嫁接的粤语台词也让观看国语版的我很是诧异。有人可能会说,春节档电影都这样,大家就图个乐呵,没必要太在意电影质量。上文提到,本作涉及过多的惊悚场面与粗鲁对白,某程度反应了电影分级的必要性,但更多表明这并非一部合格的合家欢题材。

香港作家廖伟棠认为,时至今日,徐克和周星驰始终在实践八十年代香港娱乐电影的金句:“最紧要好玩”。然而那个纯技术手段制造的数码娃娃红孩儿,使一切应该好好讲的故事,都沦为了儿戏,甚至不“好玩”。这,也未尝是传统艺人遭遇巨婴消费者的一声无奈叹息,也难怪唐僧长叹一声:我还有什么招数?

反倒是成龙的《功夫瑜伽》、韩寒的《乘风破浪》取得意料之外的成功。成龙最近的电影经常因“套路、过时”而遭人诟病,但“成龙+功夫喜剧”对很多人来说,至少是个保险选择。被誉为“一带一路献礼片”的《功夫瑜伽》,在大年初二开始逆袭,日排片与票房都相继超过口碑不佳的《西游伏妖篇》。截止大年初七,《功夫瑜伽》累计票房 9.8 亿元,挑战《西游》的票房冠军不无可能。

至于《乘风破浪》,本不在亭东影业 2016 片单计划,电影在 2016 年 9 月开机,10 月公布主创信息,12 月杀青,随后宣布订档春节。仅用五个月时间,便出现在春节档上,颇有当年香港电影七日鲜的做派。值得一提,《乘风破浪》映前发布的主题曲被指“直男癌”,这种涉嫌冒犯女性的恶意营销,差点导致影片的口碑崩盘。

严肃八卦指出,《乘风破浪》大幅抄袭 1993年陈可辛执导的《新难兄难弟》中的设定与桥段,甚至连马化腾梗也照搬后者的李嘉诚梗。尽管电影在片尾表示致敬了《新难兄难弟》以及《时光倒流七十年》,韩寒也对电影做足本土化的修饰,将故事发生的背景放在他出生的亭林镇。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马丁·斯科塞斯翻拍《无间道风云》那般,想拍类似故事就去买版权啊。

演员王宝强的导演处女作《大闹天竺》,从一开始就瞄准三四线的小镇青年,讲述“穷小子陪富二代去印度冒险”的故事。该片上映首日斩获 1.8 亿票房,此后票房一路跳水,豆瓣评分仅 3.9,名副其实是赢了票房、输了口碑。王宝强的离婚事件为这部电影赚足同情分,至于作品本身则乏善可陈,这里不作过多的文本分析。

春节归春节,电影归电影

总体来说,这几部春节档大片的口碑不尽人意,也暴露中国电影至今仍被票房裹挟、被资本操纵、题材创新不足等问题。春节人口流动的红利确实为票房神话的缔造提供有力基础,看电影也是亲朋们在春节聚会娱乐的最优选择之一。这样的春节档似乎解决了阻碍票房增长的所有不利因素,却无法解决最根本的问题,电影质量。

如果按照初四初五日均 5 亿的票房收入,春节档 7 天的票房成绩大概在 38 亿的水平,去年同期是 36 亿,这与 2016 全年票房的增速放缓是相匹配的。第一波观影传回的口碑不佳,明显发挥了抑制票房无序增长的作用,观众纷纷“用脚投票”,可以放宽观影标准,但求一乐,但绝不迁就烂片,这也是今年春节档最可喜的一点。

为了躲避日渐畸形的春节档,不少电影只能改档至较冷门的档期,这间接导致 2 月强档的诞生。为那些忍住没看春节档电影的同学鼓掌,你们马上就能看到《极限特工》、《爱乐之城》、《欢乐好声音》、《刺客信条》以及《生化危机》等一大波引进大片。

但愿在有生之年,你我能看到没有烂片扎堆的春节档。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周星驰」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周星驰」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华记

Stay hungry and start eat.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