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面部识别

试用 vivo 全球首款屏下指纹手机后,我终于明白 iPhone X 为什么义无反顾地用人脸识别了

人脸识别才是未来。当然,还有比人脸识别更远的未来。

Hao Ying

发布于 2018年1月14日

提起 vivo 不少人总会露出复杂异样的眼神。然而有时,制造惊喜的也是它。赌城拉斯维加斯的 CES 2018 上,没有单独设展的 vivo 却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原因在于全面屏的一项关键技术——屏下指纹识别,率先被它给搞定,且达到了量产的标准。本月月底就会在国内开售。

把玩过当下的所谓「全面屏」,你就能深刻体会屏下指纹识别的必要和迫切,可以说 2017 年的众多 Android 旗舰全部因为它做了这样那样的妥协,比如三星 Galaxy S8、Note 8,一加 5T、华为 Mate 10 系列等等。

屏下指纹识别是怎样实现的?

vivo 屏下指纹上早有布局。其实在 2017 年 6 月底,它就在上海展示了基于高通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的样机,一款改造过的 Xplay 6。

不过在实际的研发进展中,另一种方案进展更快一些。这次它展出的特别版的 X20 Plus,采用的是 Synaptics 光电指纹识别技术,Clear ID FS9500。

其原理是,当手指接触屏幕时 OLED 屏幕发出的光线穿透盖板将指纹纹理照亮,指纹反射光线穿透屏幕到达传感器,最终形成指纹图像来进行识别。

vivo 产品经理韩伯啸透露,在用 Xplay 6 做柔性屏超声波方案的时候,Synaptics 的光电指纹识别方案也做了。原定 9 月 21 日作为那场隆重的长城发布会的保留项目,准备了十多台体验机器。

但最终被按下了。「还是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韩伯啸说,「10 月份整个模组的堆叠方案推倒重来。拿回去后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呢?把传感器和屏幕的堆叠角度旋转了大概 45°左右,这样的话指纹识别传感器露出的面积更大。之前堆叠方式 OLED 屏幕的像素点会遮住一部分的传感器光线。」

批量生产日期也从原来的 11 月初,推迟到了 12 月底,初期备货 20 万台,后面又追加了一部份订单。

前期的试产中上千台机器是人工装配完成的。vivo 找来生产线上最好的工人、结构专家、制造工程专家,手工装配,两三天装配一百台机器,有问题立即拆下来重新组装,报废了很多。

 Xplay 6 屏下指纹展示样机
Xplay 6 屏下指纹展示样机

韩伯啸倾向于把屏下指纹识别和拍照类比,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一揽子方案,要厂家软硬件全部配合,没有任何一个品牌单靠供应商的方案就成为老大的。

于是来自韩国三星的 OLED 屏幕,来自美国 Synaptics 的光电指纹识别传感器,全部被送到南昌的欧菲光工厂去做贴合。

「三星贴不了。」韩伯啸也解释了外界盛传的屏下指纹量产时间点 2018 年下半年的由来,「大家其实在等三星的一揽子方案(屏幕和屏下指纹识别模组贴合)。」

可是 vivo 不想等。

10 月底,vivo 已在北京、哈尔滨、上海秘密分发样机给导购、销售员,还有不少普通消费者。在 vivo 看来,单独发几百台面向媒体展览,并没有落地,技术积累很小,只有大批量量产,一天造一百多台机器才能发现更多问题,进而拿出比较完美的方案。

调整堆叠的角度,提高透光率就是在无数次的测试中发现的,即便从后往前推衍,看着并不复杂。

为什么是 vivo?

抛开技术实现的细节,很多人的疑问在于,为什么是 vivo 先做出了量产版屏下指纹识别?

「真正了解我们的就知道,其实我们在技术上是挺激进的。」韩伯啸告诉 PingWest 品玩,「有些人对我们企业有点成见,往往一个看法掩盖住了其他问题。」

「我们在 2017 年 8 月份下单时,当时一个台湾非常厉害的证券分析师叫郭明錤,他发信息说,你们找 Synaptics 定了 20 万的传感器,你们也太激进了吧。三星当时不认可这个方案,三星他们自己评估了自己 LSI 的状态,他觉得我们这个是太冒险太激进了。」

vivo 技术上激进的一个最直观的例子是它对手机 HiFi 的持续投入和研发,之前我们讨论过它这种性感和割裂共存、略显分裂的品牌形象:

在 Android 劣质 SRC 人所共知却又全都置若罔闻的时代,恰恰是 vivo 在以一己之力做市场教育和技术攻关的工作,而劣质 SRC 的最终从 Android 世界中消弭,离不开 vivo 的贡献。

 vivo Xplay 3s
vivo Xplay 3s

近来它又把这种技术上的激进用到了拍照上,以独立 DSP 提升相机的拍摄体验和性能。很多人很多人忽视的一个细节是,vivo 在应用指纹识别技术上同样很超前。2013 年 12 月份发布的 Xplay3S 还是全球第一款使用 2K 分辨率屏幕,第一款是用滑擦式指纹识别的国产手机。

韩伯啸提到,在人脸识别上 vivo 也是走在前列的,国产手机厂商现在常用的两套方案,无论是 Face++ 还是商汤科技,技术成型都来自于 vivo 的推动:

我们同样有用他们两家方案,其实最早他们两家方案全是用在我们机器上,只是旷视的是用在我们外销的 V7,在 8、9 月份就上市了,比国内上得更早,商汤的是 X20,第一代。

依照 vivo 的判断和逻辑,一项技术一旦成熟,没必要刻意等 Xplay 旗舰机型,新技术的快速实现,落在项目中才变得更有实际意义。如果一直做实验,demo 做得再好,它一定会很慢。

可是体验过屏下指纹,我更喜欢面部解锁了

我们在 CES 上体验了这款机器,并录了文章开始那段小视频。你可以翻回去再看一遍。

抛开让我们纠结的外观,X20 Plus UD 可以说是一款平板级别的手机。vivo 努力压缩非显示区域占用的空间,6.43 英寸的屏幕冲击力十足,但早就超出单手掌控的范畴了。

屏下指纹识别位于屏幕下部。和早前的 Xplay 6 展示样机的相差无几,也是符合常规指纹解锁习惯的位置。录入过程并不陌生。

只不过在解锁时,你需要熟悉一下指纹识别的位置,以及按下所需要的力度和时长。使用一段时间后估计不难适应屏下指纹解锁的新体验。

vivo 表示,识别率和准确率达到了支付认证的级别,后续会与支付宝、微信合作,主要是在 UI 层面做些定制和调整。

然而徘徊在我脑海中的疑问是,屏下指纹识别并不符合直觉,没有了物理性的标识,凭空去触碰屏幕上一个固定的圆形区域,即便它有视觉提示,指纹解锁却显得异常诡异。

没看错,很多人心心念念的屏下指纹识别远没有想象中美好,即便在识别各项指标上不弱于传统指纹解锁。

它不符合操作的习惯,更不符合直觉。

手指伸向一个平整光滑的区域,然而要准确判断位置并不容易。之后等待那部分屏幕点亮,抬起手指,解锁。屏幕上所有相关的视觉性提示,是没有办法转换成对手指的触觉提示的,比如手指的定位,比如震动反馈。就好比你向湖中投了一颗石子,却没有看到涟漪,对着山谷呼喊,却没有听到回声。

简而言之,同一个场景中,人类的触觉和视觉在这里出现了断层。

解锁结束了,你的手指依旧停留在原地,甚至是尝试再按一次。更不用说在初始使用的过程中,往往是指纹解锁区域的动画效果亮了一遍又一遍,屏幕还是没有解锁。

这种挫败感会一下子打消人们对于一项新技术的新鲜感。

vivo 产品经理的一段话,或许能够解释这个疑问:

面部识别算是一个半自动化的解决方案。指纹则是一个全手动化的非智能方案。

潜台词是即便是屏下指纹识别,依旧是一个全手动化的方案。人脸识别才是未来。如果你长时间使用过 iPhone X,应该能理解这其中的差别。

当然,还有比人脸识别更远的未来。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面部识别」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面部识别」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Hao Ying

报道产品,以及与产品有关的人和事。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