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阿里巴巴

阿里冠名了一颗卫星,名字也叫“聚划算”

阿里巴巴旗下的聚划算 22 日宣布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和中华航天博物馆共同开启“奇聚太空——聚划算太空营销计划”,将火箭发射和互联网营销活动联系起来,并希望在 1 年后发射一枚阿里自己的卫星——“聚划算号”。

盛威

发布于 2016年9月23日

阿里巴巴旗下的聚划算 22 日宣布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和中华航天博物馆共同开启“奇聚太空——聚划算太空营销计划”,将火箭发射和互联网营销活动联系起来,并希望在 1 年后发射一枚阿里自己的卫星——“聚划算号”。

在实现发射卫星之前,聚划算计划先用一个月后即将发射的“神舟十一号”飞船的火箭脱落材料打造一系列科技IP产品,例如雨伞、首饰盒、保温杯等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常用品上线聚划算销售。

“火箭脱落材料是极为稀缺的金属材质,用上过太空的材料制作的珠宝首饰和各类日用品具有很强的收藏和纪念价值。今后,火箭技术研究院将和聚划算这样的电商平台持续深入合作,探索更多太空商业化玩法。”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宇航处处长关嵩在活动现场表示。

在长期计划里,聚划算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和中华航天博物馆还计划在 2017 年合作发射全球第一颗电子商务卫星——“聚划算号”,“这颗卫星将主要用于电商消费数据分析,例如利用卫星功能拍照监测全球农业种植和收获情况,从而第一时间将全球最好的蔬菜输送到消费者餐桌。”(看懂的请告诉我)

聚划算总经理刘博说“聚划算号”卫星在研发中将会邀请航天技术爱好者参与进来,并通过阿里或者知乎的网络平台与网友进行互动,同时阿里还会邀请产业中的关键公司参与到卫星的研发和发射中。

《三体》作者刘慈欣也参与了本次活动的启动仪式,他在演讲中说“将航天商业化和民营化”才能让航天像互联网一样让每个人触手可及。

“这个合作所代表的航天的民营化、商业化以及航天市场的启动,可能关系到航天的未来,也关系到人类的未来,就是我们人类最终航天是否能够像互联网这样,成为一个良性发展,最终无限的壮大,最终让我们走出地球,飞向太空,这个可能取决于我们航天市场能不能启动起来的一个要素。”刘慈欣说。

刘慈欣认为,互联网领域和航天领域它有着天然的黏性,“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在这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大概只过了不到两个月,冯·布劳恩就建立了当时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但如今互联网技术和航空技术却呈现出不同的普及程度,这是因为航空领域缺少商业公司的参与,所以刘慈欣认为“聚划算的探索为未来电商的创新提供了想象力。”

 《三体》作者刘慈欣
《三体》作者刘慈欣

当被问到在发射火箭这件事情上为何阿里让聚划算打头阵时,刘博表示这是因为聚划算是整个阿里集团的“倚天剑”,也是冲在整个营销市场创新以及面向消费者服务最前端的公司。“我们希望通过聚划算这样子的创新平台,能够在各个领域去涉足去创新。”刘博说。

在此之前,聚划算曾主导过多起引发关注的营销项目,例如使用包机空运美国美国密西西比河的大鲤鱼和德国的大闸蟹到国内销售,并利用最新的 VR/AR 技术进行营销活动。

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航天产业每年都以6% — 7% 的速度快速增长,2015 年全球航天业总产值为 3600 亿美元。在美国,伊隆·马斯克创立的 SpaceX 实现了商业公司对政府公立机构在航天技术上的垄断。但在中国,实现航天技术商业化和民营化的道路还十分漫长,聚划算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作出了第一次尝试。

在此之前,位于武汉的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成立了中国首个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并将着力发展航天运载火箭及发射服务、卫星平台及载荷制造、空间应用信息服务等航天产业。根据新华社的报道,预计到 2020 年,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将打造年产 50 发运载火箭的生产能力,以及年产 40 颗 100 公斤以上、100 颗 100 公斤以下商用卫星的制造能力,并希望在 2020 年产值达到 300 亿元。

不过这一切都是由国企主导的。虽然目前商业公司开始参与到了航天活动中,但航天活动的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国有科研机构手中。

即使阿里承诺明年会发射一颗自己冠名的卫星,但这离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能够参与航天仍有很大距离,毕竟我们还没有一个 SpaceX 这样的公司出现。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阿里巴巴」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阿里巴巴」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盛威

当地文青。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