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QQ音乐

中国流媒体音乐平台的“洗白”之路

流媒体平台们开始争夺版权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好事,但是在通往洗白这个终点的道路上,各家都有各家各家的打算。

kangkai

发布于 2015年1月15日

在14年12月初,QQ音乐、酷狗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突然在版权问题上展开了三国大战,不过目标首先都指向了网易云音乐。先是QQ音乐起诉网易云音乐侵权600多首歌曲,就在法院还没有最终确定是否下达禁令的时候网易云音乐反诉QQ音乐将近两百首的侵权。紧接着酷狗也加入战斗,这个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音乐平台起诉网易云音乐侵权播放200余首歌曲,然后网易回手一拳又起诉酷狗侵权播放300余首歌曲,并且索赔300万。事实上,在14年初的时候QQ音乐也曾起诉酷我类似的内容,一时间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唱片公司或者是著作协会起诉音乐平台未果的消息,而是各家音乐平台开始义正言辞的维护版权这件事了。曾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经营方式,现在都在开始洗白了。

这条路其实十分漫长,十年前,7大唱片公司联合起诉百度,理由是在百度mp3中提供了盗版的下载链接。这一诉状持续了两年之久,最终以百度的胜诉告终。百度给出的理由:我们只是提供了链接,但真正提供盗版的是那些下载网站。这样的理由让时任国际唱片业协会的主席John Kennedy表示费解,他认为如此的判决结果是不合理的,而仅仅169万元的索赔也没有得到支持。正是这次判决让唱片公司失去了对在中国维护版权的信心。一位从事唱片业10余年的朋友告诉我,基本上也是从2005年开始,唱片公司彻底放弃了通过版权这一方式获得利润的方法,将重点投放在唱片销售、广告、活动演出及音乐人个人价值挖掘的上面。

那个时期,流媒体播放还没有如此的方便,用户听歌的方式基本上靠下载来完成。“hello kugou”的声音几乎伴随了每一个音乐爱好者,对于还没有什么版权意识的用户来说,能够在一个客户端上第一时间下载到几乎世界上所有的音乐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朋友告诉我,那时候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技术手段,可以在唱片发行几分钟至一个小时之内抓取到音乐,有另外一些渠道资源不那么丰富的平台则从“同行”手中抓取,反正大家干的事情都差不多,谁也不会站出来说:你盗版我的盗版音乐!即使是在后来,用户开始重视歌曲的介绍和信息的情况下,仍然有平台在采用同样的手段,所以会看到某某平台控诉另外的平台照搬自己的曲库,因为那些文字都是平台自己人工敲上去的。但却鲜有起诉的情况出现,原因还是那个原因:对方盗取的确确实实是自己的劳动成果,但是自己也不干净,虽然法律不管,但毕竟还有道德这件事约束,过于张扬总是不好。

很多人会把中国的盗版现象归结到法律法规不健全上,不过业内人士却有些不同的看法。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今天,中国内地音乐的集中点还是在港台的华语音乐上,即使是Linkin Park这样的大牌乐团,在中国所占的比例也不过是周杰伦的百分之一甚至更少。如果音乐付费的模式形成,那么大多数的资金都会流向港台或者是海外,很明显,立法的结果就是为他人做嫁衣。作为一个程序复杂,需要严谨而行的工作,何必费力不讨好呢?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音乐产业-如果能称之为产业的话,都处在一个用户不管厂商不看唱片公司没辙的窘境之下。

其实这段时间也并非全这么干,如果你是诺基亚的忠实用户,应该会记得有一个叫乐随享的服务,他是诺基亚在2010年左右推出的音乐服务,只要你购买指定机型就能够享受一年的正版音乐免费下载,而版权费用是由诺基亚来承担的。但是这个服务跟另外一家正版音乐服务商巨鲸一样,由于资金和运营的问题最终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而提到巨鲸让人联想到的Google则是那个时期被唱片公司认为是”做事最靠谱“的,他们提供了流媒体播放服务,同时利用自身巨大的广告能力,按照点击将广告费用分给唱片公司,虽然数额并不巨大,但是对唱片公司来说,Google强大的广告流量以及可以看到的点击数让他们感受到流媒体音乐的一丝曙光。随后的故事你可能也猜到了,这丝曙光随着Google退出中国消失殆尽,不但同时拖死了巨鲸,而且直到今天也没有一家平台复制Google这一模式。

如此一个数字音乐市场,为什么开始购买和争夺版权了呢?你可以把它认为是法律法规的完善,也可以认为是行业对于版权保护的重视-我本来也是这么觉得的,不过唱片行业的朋友和虾米音乐的创始人南瓜都有些别的看法,他们同意法律法规的健全,但这一转变更多的来自于自身利益的考量。自身利益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是越来越多的音乐平台在海外上市或者被上市公司收购。虽然在中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两只眼睛全都闭上,但是在海外,盗版的严重程度不需要多加描述,一旦被爆出有严重故意的盗版行为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远远高于付出的版权费用。

第二,在这种前提的趋势下,一些音乐平台开始购买版权。而直接引发的结果就是:既然我花了钱,就不能眼看着那些没有花钱的人逍遥法外了。相对而言,已经有人开始花钱,自己还在通过盗版的方式运营就更不好意思了。就好像你身边的朋友都在使用盗版软件,你用用也没什么的,但当他们都开始花钱购买正版软件了,你是选择大张旗鼓的继续使用盗版并且被唾弃,还是硬着头皮购买一些价格上可以接受的正版软件呢?大不了再混合一些盗版软件用就是了。

这里插一个小故事,据说几年前,中国移动曾经召集了几大唱片公司的负责人在北京总部开了个会,会议的形式是一家一家进入会议室,中国移动丢出一个报价,如果接受报价,则购买这家公司一年的音乐版权,不接受的话,就一分钱都拿不到。有些唱片公司的三个高管就坐在会议室里一直等到下午。

这个故事主要是想说,可能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样,唱片公司,或者说唱片公司在中国是一个弱势群体,这笔流媒体的授权费你拿就踏实拿了,不拿就一分钱都没有。举个例子,索尼、华纳这样的唱片公司,一年可以卖出的版权费用大概4000~4500万,对于他们整体的收入来说算不上大头,这其中还包含了不可点播的授权(类似于豆瓣电台)-可以点播在线播放的授权-可以下载的授权,越是限制授权费用就越低。稍微看看手里的音乐播放app,哪个没有缓存选项?唱片公司要不要花精力去揪每一首歌的授权允不允许用户”缓存“到本地?这还仅仅是针对手握巨大曲库,可以打包出售的唱片公司,对于一些中小型唱片公司来说,免费授权使用,换得流媒体平台的重点推广也是常有的事情。

不过,在朝着洗白的重点前进的队伍当中,也有一些走不一样道路的平台,比如虾米音乐。众所周知,虾米音乐最大的特色可以用“小众”和“独立音乐人”这两个词来形容。他们的创始人南瓜说,虽然不能透露具体的数字,但是虾米每年也在花费大量的金钱进行版权的购买,虽然仍然比不上腾讯展开的独家版权购买(顾名思义,独家版权购买代表了只有腾讯拥有这部分音乐的播放权,其他平台想要使用则只能再跟腾讯购买。代价是要花费更多资金,当然了,腾讯有钱),不过虾米想做的也并非是通过独家版权来聚拢用户,在创立之初虾米就希望成为一个音乐人的平台,听众可以在这上面找到别的地方不太好找到的音乐,而音乐人则可以利用虾米来让更多的听众认识到自己。

独立音乐人这个词可能被误会成“实力没有那么强”或者“音乐不被主流大众所接受”,但实际上,他们可能更加追求音乐创作的本身。在传统的方式下,音乐人如果没有被唱片公司发掘,那就意味着他没有专业的团队也没有足够的发行渠道。如果想让唱片公司发掘则需要录制小样,然后寄给不同的唱片公司,等待制作人的赏识-实际上,一个制作人往往决定了唱片公司的主流风格。南瓜认为这样的方式是不对的,虽然唱片公司的丰富经验和资金实力能为自己的歌手提供足够的帮助,但由个别人来决定的模式同样会埋没一些有实力的音乐人。所以他希望虾米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这种唱片公司的角色。除了可以在虾米平台上收听到这些人的作品,了解到他们的信息之外,虾米也会针对每个人进行不同的包装,挖掘音乐人的附加价值。

之所以提到附加价值,或许这是作为独立音乐人台,或者说由虾米承担唱片公司角色的唯一问题:赚钱。这样的问题我不太好意思向独立音乐人问,会显得把音乐这件事变得没那么纯粹。但问到南瓜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给的回答也是通过粉丝经济进行附加价值的挖掘,而具体的方式他们也在探索之中。这点上体现出了和传统唱片公司的差别,唱片公司有着长年累月的经验,他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帮自己和音乐人赚钱,即使版权售卖给流媒体平台这种方式只能给唱片公司带来利润不能帮助音乐人提高收入,却仍然有别的方式让他们旗下的歌手,至少是还不错的歌手赚到钱。虾米还做不到,其他的音乐平台也做不到,大家还是在进行布局,建立合理的模式,拉拢足够的用户,暂时顾不上音乐人够不够赚,怎么赚呢。

从闭着两只眼进行盗版音乐的运营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与唱片公司合作再到现在大张旗鼓的进行版权的抢夺,中国的流媒体音乐平台确确实实在进行洗白,但是这种洗白的初衷是为了让自己更加站的上台面,而并非考虑到唱片行业和歌手本身。虽然得承认,帮助独立音乐人的方式是传统唱片公司所欠缺的,可是那些非独立的艺人呢?开头提到的那位朋友最后跟我讲,跟流媒体平台合作,更多的是看中他们的曝光能力,让听众和粉丝更多的认识到艺人。虽然购买独家版权的方式看上去把版权问题提到了新的高度,那么咱们假设回到购买唱片的时代,只有某一家音像店独家销售周杰伦的CD,而且这个音像店的市场份额只有约10%,那你觉得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图片来自:publicdomainpictures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QQ音乐」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QQ音乐」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kangkai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却只想留下你!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