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智能硬件

智能硬件创业者:我们赶上了好时代

名扬

发布于 2014年8月28日

智能硬件已经成为创业热门领域,各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开始走进用户生活,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正在涌入这一领域。智能硬件业界人士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业以及智能硬件产品本身的功用?在创业的历程中,一款款智能硬件产品是怎样从一个灵感变成可用的产品,中间有着怎样的经验和教训?

8月27日下午,在互联网大会“智能硬件功能与设计”开放讨论环节上,PingWest中文网责任编辑姚名扬与到场的三位嘉宾:

墨迹天气运营VP 姜川

INWAY Design创始人兼创新工场用户体验总监 吴卓浩

Cuptime创始人兼CEO 李晓亮

四位就“智能硬件的功能与设计”进行了一场45分钟的对谈。这场讨论也许能给关注智能硬件的你带来一些灵感。

下面是编辑过的对话实录:

姚名扬:智能硬件林林总总有很多。你们三家的产品就有很大区别:检测空气数据的空气果、Cuptime智能水杯、INWAY Design在做的智能空调设计,这些各有区别的产品,它们同样被冠以了智能硬件的头衔。那么请问,“智能”究竟指的是什么?

姜川:很高兴和大家见面,我们就从自己做的空气产品说起,现在智能很火,到底什么是智能硬件?

“智能”我们的理解是能够帮助人们解放双手,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的便利,效率更高,生活的更美好,这是我们做产品的价值主张。

我们(墨迹天气)之前做了五年的天气预报APP,墨迹天气App上面有两亿多的用户。顺延着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对两亿多用户的服务进行延伸和拓展?

现在在整个中国大陆条件下,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墨迹天气两亿多用户,大家在使用我们的app,他们是对空气有关注的人群。我们的硬件产品要满足人们这块的需求,给大家提供一些方便,这是我们作为雏形的思考。

结合空气质量的检测,很多人也提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最多的建议是体现在产品检测到了空气质量出现了问题,后续的方案是什么,这块也有一些合作伙伴一起来做这样的一件事,比如说格力、美的等等,空气果和空气净化器,空气加湿器进行智能的互动,用户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设备的时候能够把双手解放出来,更加方便的使用它,将来大家会更智能的管理家里的空气。

吴卓浩:过去咱们所接触的的产品有两类,一类是螺丝刀这样的硬件工具,它是静止的产品,每个人拿到的时候会知道怎么用,想要用做其他的事情也并不容易。

还有一类过去20年中发展起来的互联网软件产品,它们可以做很多神奇的事情,但是需要经过一个介质,屏幕、键盘、鼠标。当我们能够把很多传感器,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以及连接性植入到那些平时就可以接触到的事物——比如说杯子、窗户——上的时候,奇妙的事情发生了。真的可以和过去静止甚至死板的物体发生互动,并且这种互动不是经过很别扭的介质,比如说屏幕、键盘鼠标,而是真的可以和它本身进行交流。

这些产品本身在跟人的互动过程中能够搜集和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有些是在本地就可以让它更聪明的和你交互,有些是能够上传到云端去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科幻走进现实”,我们曾经和家人一起看到的那些科幻电影场景、神奇的一些软硬件正在变成生活中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真的是好时候到了。

李晓亮:智能硬件之所以是智能硬件的几个标准,第一智能硬件比传统的硬件更智能,这是最基础的逻辑。智能的第二重是,它比你更智能,比如说水杯,实际上人渴了是自己知道喝水的,但是有个问题很多人会不时忘记喝水,可能是因为工作比较忙就忽略了,而且喝水这种事是属于一旦口渴没有喝感觉会越来越弱,而且人口渴的时候是人已经处于缺水的状态了,人在口渴的时候才喝水是不应该这样的。

如果有一些数据,把运动量、包括体质身体所有的指标综合的算是水分代谢率,把人模拟成球体不断的漏水,水杯通过智能的算法告诉你在什么时候喝什么。这就是最理想的状态,这就是比人更加智能的智能。

第三个层面比爱人更懂你。刚才我们最早的一款体重计上秤的时候需要打开手机打开APP,这并不好,最活的体验当需要称重的时候站上去就完成了,这个时候不需要打开手机,因为只是站上去了解一下体重,可能某一天需要看一下最近15天的胖瘦的状态,这个时候对服务有需求了,这个时候打开APP所有的数据都在上面,智能硬件分析用户的体验设计出最好的交互体验,把所有的服务在你需要的时候提供给你。

姚名扬:Cuptime智能水杯和墨迹天气空气果大家都比较熟悉。卓浩能介绍一下INWAY Design作为一家设计公司,正在以何种方式参与智能硬件领域的创新?

吴卓浩:我们(INWAY Design)和一些智能硬件厂商有合作,最近跟海尔有款产品在进行中。

帮助这些团队在做产品的过程中,我感触特别深。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切入,能够发现出很多过去忽略的机会。

举个例子:很多人家里有空调,但是每个人回想自己使用空调的过程中会发现各种各样不同的痛点,比如说很多人进门的时候大汗淋漓赶紧把空调调到温度最低,吹着过一会儿觉得凉的时候已经感冒了;也有很滑稽的时候晚上睡觉明明是睡眠模式,反而需要自己算一下应该是定多长时间;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好,但是事实上即便是选了睡眠模式之后半夜里还会冻醒早上被热醒;小孩子一旦觉得热,喜欢把风调得很大很冷……

这种事情从硬件的角度、传统思路的角度来思考,这些事情是无法解决的,因为它涉及到很多复杂的用户行为。如果说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来解决这些问题的话,就会发现这个产品要应对太复杂的情况,完全无从下手。

但是这些事是软件特别适合解决的,比如说小孩子不应该吹冷风的问题,很典型如果说有小孩子在前面,空调的风扇就不应该可以对下面吹;如果是小孩在操作的话,温度就不应该让它可以设定到最低的温度;这里面很多是属于普通老百姓根本不知道的行业里的潜规则,对于空调来说当设定20度的时候,实际上吹出来的风是10度,因为吹20度的风永远不可能把温度变成20度。而且传统空调还分制冷制热模式,制热模式也永远不可能把室内的温度降低,这是传统的工业设计的思维导致的一系列的问题。咱们搞互联网的人会觉得这些真是不可思议的,但是这是实实在在在发生的痛点。

我们来做智能软硬件,就是要破除传统工业设计的思路。从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的角度思考,能够得到很多非常棒的切入点,来改善现有的体验。

商业的思维在这中间也会扮演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软硬件结合的产品所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要比纯互联网产品多得多。而绝大部分的互联网产品其实是很单纯的,就是产品的开发商和用户,服务好用户就够了;但是绝大部分的硬件产品利益相关者很多很复杂,包括整个供应链,生产和销售商,有时候是可以层次打通,把利益相关者踢出去的,但是有时候是根本无法踢出去的。例如空调这件事是要有人安装的,销售是电商的貌似是打通的,但是上门安装是不可能舍弃掉的,在不能够打通的环节如何充分调动这个环节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生态系统中,这些人他们作为积极的参与者进来之后,可以为产品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发掘出什么样的机会?

从用户的体验,商业的角度切入,重新发现生态系统中的问题与机会。这就是我的理解。谢谢。

姚名扬:智能硬件不同与纯粹的互联网服务或者软件。它迭代更缓慢、开发成本更高。那么在设计智能硬件的时候,如何以较低成本进行用户调研和需求验证?

李晓亮:真正能值得落地的产品比较少,这是我自己的感受。如果要立智能硬件的项目,我们会做很多的工作。我们会去了解这个产品的市场用户的需求主要是看数据。但我从来没有和一些数据调研公司合作过,我知道市场上应该有很多这种调查公司,读大学时自己也有参与过这种调研。我不太相信这样的调研方法,我更多的是看数据,比如说做体重秤,我会去了解比如说淘宝的数据魔方,包括推广花多少钱,这个产品一年的市场容量是多少,会找行业内的工厂向他们了解出货量是怎样的情况,海外是怎样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才会决定一个产品是不是立项。

具体的功能上,我们产品上碰到很多很纠结的问题,因为从来没做过这样的产品,也不可能大批量接触终端消费者。比如说杯子要不要做保温,这个问题是有争论的,当时决定是取消保温的功能,因为我们不是做保温杯的,如果保温的话会给产品供应链带来很大的挑战。包括便携我们也没有做,因为便携对产品的抗摔、抗冲击挑战又很大,我们认为我们的使命是帮助人们计算什么时候应该去喝水,而不是口渴的时候才喝水,这个问题更当的使用场景对于我们来说是定义为办公室场景相对为主,因为专业户外不会忘记带水的,如果是在外面也有饮料可以买,我们定义的是办公室用。

调研一方面是采用通过各种各样的营销数据去调研,第二类是团队综合的分析产品的功能,包括供应链的实践难度等等的方面。第三点也是比较重要的,我自己QQ群加了200个早期的用户,我们的想法会得到他们的认证。但是别人的观点也不会全部采信,很多人建议我们的水杯要做成便携的,提意见的人只占两万人中的一百人,这是给出一个假象好像意见是很多的用户在提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姜川:我们在做墨迹天气时曾有个有意思的事情,2013年初上了墨迹天气实景的功能,为什么要上实景功能?是因为经常被用户吐槽说墨迹天气预报的不准,今天播报了北京晴转多云,用户早上起床一开窗发现在下雨,就会很愤怒,就会发很多的消息吐槽,说天气软件太坑爹了,不准确我们不用了选择卸载。基于这样的吐槽每天都有很多,我们也很无辜,因为墨迹天气做天气预报服务的时候是天气预报数据的分发商,我们不是数据的生产商,全部的数字取自于国家气象局购得的数据,天气预报本身想要做的100%准确是非常困难的,准确率达到85%以上已经很完美了。

我们想国家气象局基础数据上能做哪些创新,能够帮助一起来完善这套数据,我们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让用户参与到天气预报中来?我们想到在墨迹天气App端植入天气纠错的功能,大家可以输入今天天气的实况是晴还是阴还是暴雪,可以通过选择把纠错的方式进行选择,但是这种方式用户使用起来并不是很便利。我们就想可以有更便捷的方式,可以让用户来拍照。打开墨迹天气进入实景相机功能对着外面牌照,很简单的操作,这个数据进入了云端,基于图片可以把现场的天气情况进行纠错,这是产品最开始的初衷。

然而有趣的是,用户在使用功能的过程中玩坏了。上线这个功能以后不断有新的用户进来拍照纠错,越来越多的用户变成了很高大上的“大炮一族”,举着高端相机去拍照上传到实景社区,这里就变成了摄影社区,既然有这么多人热爱摄影的人来这里玩,我们不如演进成实景社区,我们固定的用户明天上传的图片是百万级。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很多时候做产品,我们自己所设定的功能和方向并不一定完全被用户接纳,他们会有自己的玩法。

当时在设计空气果这个产品的时候,我们做了十万份的问卷调查,给用户十万张的问卷,问用户墨迹天气由虚变实,由软及硬你们觉得做成什么样比较好。然后用户说说可以做空气净化,可以做空调,可以做检测等等。基于此我们又进行了第二轮调查,如果说做成空气质量监测的设备希望具备哪些功能,基于这些需求我们来完善我们的产品功能。

这个产品还没有正式的发售,现在正在进行内测,我们有空气极客的小组一百人,这100人中包括马云和潘石屹这样的“大V”,每天微信群里都有沟通。其中有一个用户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空气极客,他对空气有至高无上的追求,他家的空气质量,他们家的PM2.5永远都是零!他家很多高大上的设备,整个家里一套空气设备价值50多万,可以做到每天家里空气质量PM2.5是零!未来你也可以关注马云的空气质量是怎么的,只需要通过墨迹天气就可以看到。

空气极客把数据共享给我们,例如家里每天PM2.5数据一直是零的那位用户,有天突然高了一些,哦,原来那个时间点他家里来了客人。就这样在使用过程有一些有趣场景出现了,有些时候老婆出差了不放心老公自己在家,看到家里的情况,”怎么这会儿家里二氧化碳浓度飙升啊?原来老公在家里开Party……这是可以玩起来的,最重要的是大数据,通过端数据集成了以后共享到云端,在云端通过数据的分析产生很好的交互以及未来的生活改善的效果。

吴卓浩: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多需要做。方法上都很简单,第一是用定性的调研,这肯定是会做的。

重点是第二种,就是关于大数据,在座各位大部分是做互联网出身的,要知道你们手上的资源跟脑子里的思维,真的是无价之宝,我们跟很多规模相对来说已经比较大的公司合作过,比如说像家电领域的海尔,零售企业几千家门店的这种,哪怕说他们手上有千万级的用户,他们的用户数据是完全断裂的,当你需要去了解用户是怎样使用他们产品时候一点办法都没有,愁死我们了。

当用户群细分的情况下甚至无法在互联网发觉的方法找到类似的族群,当你们各位有充分的用户数据,或者有办法找到对应的族群的时候,你们就已经领先了一大步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一定是相互印证效果才会好。

硬件不容易更新,唯一可做的是硬件留足够的冗余。其实最头痛的是传感器,这是个矛盾。一方面是产品出去以后保持持续的成长,另外加一个传感器就多一分成本,小的传感器是几块钱,贵的是几百块,墨迹的空气果绝对是分量十足,竟然连陀螺仪,重力加速度的检测都有。平衡点要找到,根源的一件事是怎么对待数据,把数据当做锦上添花的东西或者是噱头,还是说把数据当做是战略级的东西。

硬件出去了第一款产品就算是不太好,产品只要拿出去被人真正的使用,就意味这数据的产生,会让大家知道究竟我的产品怎样被用户使用的。当一个产品坏了的时候,甚至可以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维修和以后的产品升级都会有更坚实的依据。而不是家里空调坏了,要在电话里教用户看错误代码,每个错误代码背后隐藏的都是几十条可能的问题。更不用说硬件产品具有智能的能力的时候,真的可以帮助用户产生甚至想象不到的生活方式的转变,这些才是将来的真正的产品机会。

姚名扬:我们讨论了这么多自家智能硬件的设计和研发过程,三位工作和生活中一定接触过很多的可穿戴设备和智能硬件,从个人感受出发,你感觉很棒或是特别糟糕的产品是什么?

吴卓浩:这几年让我最心动的一款小硬件是需过的一个“Shine”的小硬件,是用光传输数据,我们不需要U盘来插了,它有点像小清凉油的盒一样,扣到手机的屏幕上,通过光学的检测,因为把数据转成光信号把数据传进去,太棒了。更喜欢它是因为半年多以前构想过一款女性使用的跟美容皮肤有关的产品的时候,当时有类似想法,却因为硬件方面有问题,没有能做出来,真的超喜欢它。

不太喜欢的其实挺多的,比如说一大群人一窝蜂的涌入做电量只够三个小时的全功能手表,现在市场上一大堆,对于咱们来说智能硬件不是堆出一大堆功能,而是解决生活中好多好多的痛点,例如空气和水,这些都可以变成很棒的产品。

李晓亮:我们自己的智能秤第一代就做得不够好,需要比较繁琐的操作。我们后来也努力解决了这个问题,不需要开手机app了。

我最喜欢的产品是我们现在正在开发的一款产品,我的朋友圈分享了一个很帅的图,是产品的工业零部件图,作为一个产品开发者很多人也有感觉,正在开发一个产品会投入非常多的心血去研究里面每一个细节,会感觉产品很厉害但是喜悦是不能和别人分享的,因为要保密,现在正在做的产品也保密。

姜川:现在真是赶上好时代。很多的公司是刚刚起步,应该是用更宽容的心态对待我们的创业者,做出来一代产品,二代都有可能是未来回过头来看的垃圾产品,但是至少大家迈出了第一步。所以我就不吐槽了。

喜欢的产品真的很多,举一个例子,比如说360的儿童安全手环。

这些产品科技含量并不高,但是它代表了时代的方向,通过科技传达一种人文关怀,这也是很多智能硬件在传达的精神,不一定非得追求多高大上的科技。我们在做空气果发布会的时候曾经深思,发布会现场金总就提到了一个问题,大家觉得今天很多科技大佬追求手机的处理芯片是几核的,我们的内存是多少G的,运转速度有多快,开机的速度有几秒钟,我们也想反问,有没有人真正的关心自己每个人的肺是几核的,现在北京的蓝天分辨率有多高?

这些问题是现在很多创业者更应该关注的,因为中国人今天的生存环境是令人忧虑的。怎么让可以生活变更好?不是技术的高大上,而是技术有多少的人文关怀在里面。所以儿童智能手环我是真的非常的喜欢,它体现了父母对儿童的关怀,就是让更多的孩子更安全的去成长。很多时候产品要有人文关怀才能做得更好。

吴卓浩:没有创意能让所有人满意,需要的是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大家如果都对软硬件方面比较感兴趣,应该像今天这样,寻找更多的机会来相互交流和相互扶持,一起把事情做更好。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智能硬件」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智能硬件」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名扬

严肃点!我们在做新闻呢! 不介意的话,你可以叫我乌鸦哥哥。真的介意?那叫我乌鸦蝈蝈吧 (*≧m≦*)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