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人工智能

Facebook需不需要做一个新闻产品?

steven

发布于 2013年3月25日

上周三,Facebook的总编辑(Managing Director)Dan Fletcher 宣布将在下个月离开Facebook,自己进行创业。这引起了我对Facebook媒体属性的思考。作为世界上用户基础最大、覆盖语种最全的社交网站,做新闻对Facebook来说似乎是水到渠成之事。如果扎克伯格忽略了新闻产品,我倒是感到非常可惜。

Dan Fletcher于2012年1月份加入Facebook,负责管理Facebook的“品牌新闻”(Branded Journalism)站点Facebookstories。他此前的任职经历也非常丰富:在时代周刊期间创办了时代周刊网站的Newsfeed产品;在彭博社期间负责领导彭博新闻和商业周刊的社交媒体编辑团队。

此前,在Dan Fletcher进入Facebook时,鉴于他的新闻从业者身份,外界普遍猜测Facebook是否在考虑进入新闻领域,从事内容生产。但后来Facebookstories的出现粉碎了这一谣言。因为由Dan Fletcher协助创建和负责管理的Facebookstories并不是新闻产品,而是一个故事分享站点(A Story-telling Site)。用户可以通过这个网站提交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然后由Facebook的编辑团队负责整合撰写,文学色彩较为浓厚。

值得一提的是,Facebook早在去年1月份曾注册过3个与新闻有关的域名:facebook-newsroom.com/net/org;然而后来Facebook后来澄清这是跟公司官方新闻发布有关的,而不是什么新闻产品。况且,这么冗长的域名也不利于一个产品的推广。

我的同事Thomas在《注意:“媒体”已成为社交网站的第一属性》一文中,指出了社交网站所有具备的媒体属性。的确,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我认为,Facebook还缺乏一个真正的新闻产品:

首先,Facebook是一个社交网络,它所建立的是一个基于熟人关系的圈子。每次我们添加或接收到好友申请时,Facebook都会询问我们在现实中是否认识此人。Facebook提供了结识新朋友的机会,但这个机会受到了“熟人关系”的限制。我加你(除了Follow这种功能以外),只有你同意后我们才是朋友,我才能在我的News Feed中看到你的状态和分享的事物。因此,相较于Twitter来讲,Facebook是一个基于熟人网络的“封闭”环境。从这一点看,Facebook 的Newsfeed不适合用来传递新闻。

其次,Facebook的信息流没有Twitter那样的时效性。我们想一下,Twitter或者说微博,是不是就是一个个性化的RSS源?你会发现纽约时报在Twitter上是以小时单位更新新闻,而在Facebook上只是一个兴趣小组式的公共主页。这种时效性的差别决定了Newsfeed不适合从事新闻发布,而Twitter的即时性则具有新闻传播的先天优势。如果每家媒体都在Twitter开个账号,即时更新网站新闻链接,那Twitter岂不是就是一个RSS聚合器?作为中国用户,相信大家不少的新闻都是从微博获取的。

Facebook不能浪费得天独厚的优势。有10亿用户,就像Dan Fletcher说的,“Facebook不需要我,它的用户可以提供内容”。因此开发一款新闻产品十分有必要。

这个新闻产品,大致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众包新闻,或者是做一个新闻版的Newsfeed。

前者的概念类似于维基百科,由世界各地的用户共同提交、编辑某条新闻;后者的概念更好理解,就是汇聚众多专业媒体(比如传统纸媒、新闻网站),以及自媒体,做一个新闻版的Twitter。

像是纽约时报,其纸媒业务早已被宣判死刑,核心盈利点和业务增长点都寄托于Nytimes.com,如果能加入到Facebook的新闻分发平台,必定能获得可观的用户流量。

我并不期待Facebook创建自己的内容团队。新闻事件发生在每个人的身边,为什么不把这项任务交给用户们合力完成。要让人们看到,在Facebook时代,人人都是作者。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人工智能」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人工智能」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steven

不做二手新闻。 微博:@urpalsteven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