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Google

Google Reader死亡的背后:一个偏离公司焦点的产品,一家正变得“封闭”的公司

童滨

发布于 2013年7月4日

为什么 Google 要选择关闭 Google Reader?这个问题早已经被说烂了。之所以在这里再次提及,是因为 Google 作出关闭 Reader 这个决定,与他们对公司远景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的 Google 有着比过往更为明确的目标,而 Google+ 就是实现他们远景的关键。

Google 过去由于鼓励员工开发试验性项目而催生了大量的新产品,但近年来开始大量关停没有前景的项目。我并不认为 Google 关闭一些试验性项目是不对的行为,毕竟他们也是商业公司,但是这确实对试验性项目的催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谁都会担心自己的项目会被关闭,哪怕做到了 Google Reader 这样的规模。

稍后阅读应用 Instapaper 的创始人 Marco Armend 认为Google 关闭 Reader 的原因并不全是由货币化困难和用户数量的下降造成的,事实上 Google 旗下没有实现货币化但仍在提供的服务还有很多。更为关键的原因是,自从 Facebook 重新定义了互联网以来,Google 就开始将未来的焦点倾注到了 Google+ 上。

事实上,从今年的 Google I/O 上,我们就清楚地看到了 Google 想要将 Google+ 打造成为产品战略的枢纽和入口。你若是仔细回想一下,会发现几乎所有的 Google 服务都完成了与 Google+ 帐号系统的整合,甚至连当初的 Google Reader 也是如此。

通过 Google+,Google 正在将自己的帝国打造成一个“封闭”的花园。我说的封闭,并不是指 Google 要将用户困在什么操作系统上,而是指 Google 正在想尽办法把用户留在自己的服务平台上。曾经有人说,iPhone 是最好的 Google 手机,这个现象意味着 Google 正在为我们提供尽可能好的跨平台服务,而跨平台的意义,是将更多的用户留在 Google 自己的服务平台上

而说起 Google Reader,就不能不提 RSS。RSS 的开放、去中心化实质上与 Google 现在想要做的背道而驰。Google 不过是做了与 Twitter 类似的选择,通过抛弃 RSS 来把用户更牢固地控制在自己的平台上罢了。

Google 想要打造一个生态结构完备的服务系统,而 Google+ 帐号则是通往 Google 各个服务的大门钥匙。因此 Google+ 之于 Google 的意义,远远地重于 Reader 对他们的意义。

所以,从 Google+ 成为了 Google 发展的重心开始,Google Reader 就已经注定离关闭不远了,因为 Google 希望用户在 Google+ 上进行阅读和分享,而不是在 Reader 上。自 Google+ 发布以来,Google Reader 就几乎没怎么更新,多个消息来源表明 Google Reader 团队实际上早就被“遣散”了,多年来都处于没有人负责的状态。

Google Reader 的创始人 Chris Wetherell 最近在接受福布斯的采访时说,他绝对没有办法在如今的 Google 里做出 Reader,并且痛恨自己的想法必须与 Google+ 竞争。Wetherell 说,“如果你有这么一个大想法,也许离开公司实现起来会更容易些。”不管有多少人在用这个产品,如果 Google 有更重要的考虑的话,那一切都是白搭。

前 Google Reader 团队的用户体验设计师 Jenna Bilotta 说,如果你有什么自己为之热衷的好点子的话,离开公司更能保护好你的点子。在她还在 Google Reader 团队里的时候,Google 还在大量开发试验性产品。如今人们开始为 Reader 的关闭而感到惊恐,因为谁也想不到一个被如此深爱的产品也会被关闭。

一切事实都表明了,哪怕可以重来,如今的 Google 是无法再诞生 Google Reader 的了。

图片出自网络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Google」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Google」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童滨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却只想留下你!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