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自动驾驶

通往自动驾驶的路有很多,但离开百度后的余凯决定自己开辟一条

这个蛰伏两年的人工智能公司没有退出市场,只是找了一条不太一样路。

liuxuan

发布于 2017年3月30日

3月28日,在被称为中国“汽车硅谷”之称的上海国际汽车城汽车创新港,又一家想要做自动驾驶的公司入驻了,创办这家公司的不是别人,正是一手带起来百度自动驾驶的前IDL主任余凯。

在这个位于上海郊区的这个汽车创新港已经驻扎了一批汽车制造商:上汽阿里、蔚来汽车、欧菲智能车联、保时捷工程、宾尼法利纳、AutoSpace等等。和这些造车的公司不同,余凯创立的地平线机器人这次成立的研发中心是要做芯片IP和算法结合的整体解决方案。

离开百度,源于“技术选型不同”

在接受采访前余凯喝了两口热茶,蒸汽腾在他的眼镜片上白茫茫的。但是他说他看得特别清楚,地平线从一开始就是要做To B的芯片业务,走“软硬结合”的路线。

对于底层芯片的构想,是他早就计划好的。他告诉PingWest品玩(微信号:wepingwest),2012年起他就意识到了计算模式的改变会导致整个底层处理器架构的进化,硬件的空间正在逐步扩大。

这也预示了余凯和百度的分手——彼时的老东家认为硬件的业务“太重”,而对余凯当时的想法来说,如果不能让硬件发展同步跟上软件形态的重构,就无法用最快的效率去改变自动驾驶、人工智能。他离开在百度单飞后看到了两个趋势:新摩尔定律的到来和终端设备的回归,让他做芯片设计的想法更加坚定了。

离开百度后的2年,余凯的创业之路似乎一直很低调。直到今年在1月,其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在CES和博世大会上的亮相,他才开始对外说明:我们要做自动驾驶了。余凯告诉PingWest品玩(微信号:wepingwest),这两年地平线主要是打磨自己的技术:“从15年7月到现在,一年八个月,20个月的时间,我们首先成立强大的团队,团队在20个月的时间里经历了从算法框架设计到定型、基于算法框架设计处理器架构,到现在工作基本完成。”

在自动驾驶的产业链中,地平线想要立足于ADAS和自动驾驶的产品化研发,为自动驾驶提供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软硬件解决方案,目前已经研发出自己的自动驾驶平台“雨果”。这次搬进造车聚集地,除了能离OEM、Tier1等合作对象更近一些,地平线想要利用这里的路测优势实现大量的数据积累,预计今年就会部署50辆测试车辆。

因为自动驾驶“软硬结合”的特殊性,在地平线内部一直也有芯片设计和算法两个团队。芯片设计的周期性很长,不像算法的快速迭代,硬件的更新不是改几行代码,而是动辄耗时一年半载的工作。余凯没有具体讲是如何让两个团队密切合作的。但他说“这也是地平线的核心竞争力”,“再没看到第二家公司是这样做的了”。

两年蛰伏打下扎实技术基础的地平线,现在已经进入了全面对外合作的阶段:在芯片架构上跟英特尔、博世的合作;跟专用处理器的制造厂商将在年底合作推出新一代处理器盘古;在家居方面跟美的合作推出基于地平线安徒生平台的智能空调。逐步落地的技术现在进入自动驾驶,对于地平线来说似乎是个恰当的时间。

做芯片的成长性最高

余凯曾经跟上海国际汽车城的总经理荣文伟有这样一段对话:

“给我1000辆车,我就能超过美国。”

“我们现在就有8200辆。”

目前自动驾驶很大的一个困局在于数据不够,1000辆汽车的部署意味的是巨量数据的产生,虽然不知道这个愿景是否能真正实现,但这大概解释了为什么地平线会在这个时间做出这样的选择。可是人工智能产业链众多的选择中为什么会坚持走硬件的路线,地平线一直没太被理解。

很多人认为芯片行业其实已经碰到了天花板:摩尔定律就要失效了,半导体行业该何去何从。

但是余凯认为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芯片行业仍然很有前景,因为旧的摩尔定律走了,还有新的摩尔定律出现,新摩尔定律典型的特征就是,不依靠工艺的提升,而是依靠芯片的架构去适应软件的发展。在过去两年的全球高科技产业汇总,市值增长最快的就是芯片公司,英伟达在过去的12个月市值翻了五倍。

终端设备的回归也在助力芯片产业。以前计算都在电脑上运行,后来都集中在云上,现在到了人工智能时代,计算又开始往互联网的边缘走,也就是这些终端。 回归终端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很多场景下的计算,从感知到决策这个闭环要实时来做,云端对网络带宽要求很高,例如无人驾驶这种技术对安全性有极高的要求,对于算法来说,道路信息这种量大又复杂的计算,带宽不行,就可能造成事故。

 地平线ADAS原型系统
地平线ADAS原型系统

无人驾驶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虽然它还没有完全到来,但相关的各个产业都在用自己的思路布局这个市场,形成矩阵。动静闹的最响的恐怕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在技术上确实有优势,但是缺乏硬件,例如Google、苹果、百度,虽然曾有过自己造车的想法,但是源于造车的成本和壁垒,最终都以智能驾驶平台为主攻对象。

车企在汽车制造商有天然优势,但是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一个是需要专业人才、一个是研发周期较长,和技术提供商合作无疑能降低未来的风险。但不管是哪种思路,不常在群众中露面的底层技术提供商的位置都在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深度学习,其底层的硬件基本都是来自英伟达、英特尔这样的芯片公司。

而芯片公司之间的自动驾驶战争也在打响,英特尔高价收购自动驾驶Mobileye,英伟达牵手德国零部件公司博世。

这个市场里谁最后能成为通吃的赢家,现在说不准,但是余凯用曾一度认为被垄断的智能手机行业举例:不管哪家手机厂商做的最大,终端消费还是很分散,苹果手机市场在不断萎缩,但是做底层的华为却逐渐后来居上。

巨头与创业

对于Google、百度这种量级的公司,人才的雄厚实力对初创公司来说仍然不可同日而语。面对大公司人才和资源的占有优势,初创公司如何在这种缝隙中如何生存,也是一种压力。但是余凯认为这种压力并不是绝对的,大公司的网撒的虽然广,但做不到面面俱到。对优秀的创业者来说市场仍有很多机会,今日头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今日头条所做的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完全在百度、阿里和腾讯的业务范围之内,但是却没有被一家公司压住。

对于人工智能这一市场,这样的机会就更多了,产业链庞大、技术要求高,至少从现在来说还没有谁能独霸一方。关于国内的人工智能热潮,许多人认为更多是泡沫,就像两年前的VR市场一样,更像是一个概念,大家在看不到的未来中盲目的下注。但是余凯认为,虽然从短线来看人工智能的市场确实存在一定的泡沫,但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未来的产业规模会比今天的互联网还要大。

“VR是被二级市场炒作出来的,并不是一个技术的革命性的变化,所谓的革命性,是指大规模效率的提升,人工智能就是一场大的革命。可以说到二战以后的整个信息系统,像控制论、计算机体系结构、数据库、处理器、操作系统、通信,所有的这些信息技术革命都可以说是为人工智能准备的。”

在余凯眼中,人工智能是通往未来的必经之路,在这条路上地平线要做的就是持续关注基础核心技术的突破。

2012年的余凯是中国最早提出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先觉者之一,2015年在AlphaGo还没有火起来的时候余凯就说要做增强学习,他曾属于推动技术发展的那一小波人。

那这一次在对自动驾驶的押注上,他的判断还会像以前一样准吗?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自动驾驶」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自动驾驶」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liuxuan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却只想留下你!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