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Uber

没有“中国区负责人”的Uber如何进入中国市场?

为什么迟迟不来北京大概是所有人对Uber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个疑问。它先选择了“国际化程度更高”的上海、深圳和广州,并根据旧金山总部专门分析各国监管政策的团队提供的意见,在中国采用与租车公司合作的方式,从一开始就知道要接入本地的支付手段。它说自己与中国其他打车应用不一样,是科技与生活方式的混合。

Ronghui

发布于 2014年2月14日

旧金山是一座神奇的城市,汇集来自世界的创业者,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产品好用,即便一个小公司,也很容易吸引注意力。如果说 2013 年有哪些值得书写的创业公司,融资 2.5 亿美元,四年间在全球扩张到 70 个城市的 Uber 肯定算是一个。不过即便他们也没有想到,如果比较从正式落地之日起六个月内的乘车请求数据,增长速度最快的居然不是旧金山、纽约或西雅图,而是中国上海。

“上海是中国大陆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Uber 希望让人们的出行更方便,它符合上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这里有用户。在 Uber 的数据中,在 Uber 在上海试运营之前一个半月就有不少注册用户,比中国其他城市都多,深圳、广州也一样”,至于当时和目前具体的注册用户数据,Sam Gellman说他不能透露。

Sam Gellman在Uber 的职位是亚太区扩张负责人。他的个人经历和 Uber的扩张动作很像:斯坦福毕业,在高盛纽约办公室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到香港,2012 年 3 月,Sam Gellman 加入 Uber,主要负责新市场扩张。2013 年 4 月到上海来准备 Uber 进入中国事宜。

当下只要谈到打车服务,都会提到监管。去年七月北京市政府试行了《北京市出租汽车手机电召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将手机电召服务商纳入同一平台等。所以Uber 选择与租车公司合作,对方提供车和司机,与 Uber进行分成。这和 Uber 在旧金山的做法不一样,在旧金山拥有注册资质的司机可以自己申请去做 Uber 的司机,前不久还有媒体统计在 2013 年,旧金山超过三分之一的注册出租车司机申请成为 Uber 的司机。

在中国这种做法的根据是“Uber 的美国总部有一个专门研究各国交通、打车方面政策的团队,对此是有准备的。”Sam Gellman 说,“很难说未来会遇到什么问题,但是当下我们还是个小公司,并且不是像嘀嘀、快的直接面对的是出租车司机,我们在中国刚刚开始,暂时没有遇到什么监管麻烦。”

我们是从2013年8月看到Uber 中文版的。他们还在主页上发布中国区的招聘信息,起步价为人民币 40 元,最低消费为人民币 50 元。2013 年 12 月先后进入深圳和广州,在广州将起步价下调为 21 元人民币,目前在上海起步价已经降到 20 元人民币。

这个步调符合 Uber 的扩张逻辑和规律——一个城市接着一个城市,从旧金山开始,到纽约、西雅图、巴黎、伦敦、新加坡、台北等。Uber 对新市场是用城市作为划分单位。所以,你不会看到 Uber 有‘中国区负责人’这样的职位。Sam Gellman 和 Uber 亚太区运营负责人 Allen Penn 都表示,未来也不会设立这样的职位。

在每一个城市,Uber的“落地”过程都是相似的:调研-上线-运营-正式发布。例如在上海,4 月开始调研,8 月上线,次年 2 月才正式召开发布会。“这是 Uber 以前落地在每个城市的方法,我们会去有需求的市场,先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投入更多的资源。”Sam Gellman 说,他还透露,Uber 也计划在中国其他 GDP 排名较高的城市落地,目前也在做用户调研,“我不能泄漏给你更多的信息,但是我们会有一些计划的。”

2013年12月,Uber开始用同和在上海同样的方法进入深圳和广州。除了用户量,Uber 会先选择在这里的另一个考虑也是“国际化程度高”,“广州和深圳与香港接近,跨国公司多,外国人多,我们的典型用户多”,另一方面,深圳和广州的文化接近,Uber 几乎是在半个月内就先后在深圳和广州试运营。而具体的合作伙伴,Uber 不愿意透露。“有不少是他们来找我们,我们从中挑服务口碑好的公司。”Sam Gellman 说。

至于人员方面,Uber 没有透露三个城市各自的人员架构,只提到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分别有运营负责人,在上海有运营负责人、社区负责人和上海区负责人,在发布会上他们甚至开玩笑称呼上海区负责人王晓峰为上海区 CEO,王晓峰曾经先后在宝洁、Google 中国以及腾讯工作。

我们不想重复,但又要承认——从硅谷来的科技公司,几乎无一例外的会在中国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我知道科技公司想在中国站住脚很难,但是我更愿意大家把 Uber 看作一个科技与生活方式结合的产品,星巴克、麦当劳等国际品牌都在中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从 Sam Gellman 的表述里可以看出,Uber 给自己的参考坐标更接近星巴克等消费类品牌,而不是从硅谷来的科技公司。

他和 Allen Penn 都认为接入支付宝作为支付手段之一是本土化的努力。“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需要一个本土的支付手段”,Sam Gellman 说。这个由他们反馈给旧金山总部工程师团队的新功能最近在 Uber iOS 版上线(Android 还没有上线)。从这个流程中你可以看出,Uber 产品功能开发的主动权仍然在旧金山,Allen Penn 说他不清楚中国是否会招聘工程师、专为 Uber 开发定制化的服务,“我们是一个全球的服务,要保证服务的统一性,未来会添加什么新功能,要等到有足够的数据和用户反馈再决定。” Allen Penn 说。

Sam Gellman 给出的答案稍具体一些,“当下我们是没有在中国招聘工程师的计划的,但是我不敢说未来不会。如果 Uber 在中国市场保持增长,我们的运营会更灵活一些。”

其实在旧金山,Uber 已经开始做一些不止是打车服务的事情了,例如送冰淇凌、送花等服务。这也是 Uber 工程师曾经谈到的“ Uber 内部强调它是一个将生活方式和物流结合的服务”,今年春节 Uber 还再中国提供了舞龙舞狮表演的服务,对 Uber 在中国是否会模仿旧金山做一些打车服务周边生意,这两位 Uber 亚太区高管的回答都是在保证基本的叫车服务体验基础上,不排除会有周边的服务。Sam Gellman 还告诉我,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Uber 在中国也不排除会与如酒店、机场等与叫车服务发生关联的合作伙伴谈一谈。所谓合适的合作伙伴,是“保证服务体验统一。”

今天也是我第一次在国内用 Uber 叫车。在软件上设定位置后,起步价 20 元人民币,绑定的银行卡可以自动支付,站在路边等一会,一辆黑色的奔驰开到眼前,司机下车来为我开门,上车后确认目的地。到达后司机下车为我开门送我离开。

我在旧金山也用过 Uber。由于在上海是和租车公司合作而旧金山多数是个人司机,Uber 在上海的可选车型都是以奥迪、奔驰为代表的高端车;旧金山则可以根据不同的价格区间选择车型,可选的种类多。这其实也说明, Uber 当下在中国就如同早期在旧金山——先抓住高端用户,有了用户基础才能朝多元化发展。

我乘坐的汽车的司机告诉我,他们以前在租车公司是专为酒店或者合作公司接送客人,当时有一些服务细节的要求。在他成为一个 Uber 的司机时,要和 Uber 公司的人见面,听他们介绍 Uber 以及服务要求,例如学习怎么用 Uber 的软件、为客人上下车开门、保证车内清洁和提供饮用水等。我下车前,他说,现在公司已经有几十个司机为 Uber 服务,未来可能会更多。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Uber」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Uber」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Ronghui

保持初学者的心态。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