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阿里巴巴

马云只说对了一句的内部发言,却给了“来往”一线生机

要说马云逻辑正确的,恐怕只有那句:“谁不参与,谁就不该呆在这公司里……这是阿里人在无线时代争取生存权利的努力”。

陈粲然 Ray

发布于 2013年10月23日

眼看着拿出千万人民币推广的IM应用“来往”就要泥牛入海,阿里巴巴的董事长马云终于坐不住了,在阿里巴巴内网“阿里味”上发布了那则这两天非常著名“强推命令”帖。

实际上,从动机上而言,马云并没有犯多大的错误——自家的产品,是同类应用中的后来者,做得不够好,阿里巴巴又把它的战略地位看得那么重要。那么,公司自己的员工都不努力去推广的话,还能指望什么?

如果是在创业公司,这几乎人人都会主动去干的一件事,可对于阿里这样结构错综复杂复杂的大企业而言,“公司利益”并不能自然的和员工的“个人利益”划等号,所以马云提出的“每个阿里人11月底前必须有外部的100个来往用户,否则视为自动放弃红包”的硬性规定,也是为了救来往一命的无奈之举。无论你是否认为这种做法带来的只能是大量僵尸用户,至少,这要比让来往立刻就死掉要强。

不过,虽然我对为“来往”求生的策略不置可否,但从马云的发帖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阿里巴巴对于社交产品的理解存在不少偏差。

例如,马云先举例说有人联系他却不安装来往,绝对不联系第二次,柳传志、史玉柱、郭广昌等人用来往联系他更快,还有一干明星通过来往和他交流。但马云却忽视了,并不是人人都是马云,仅依靠普通阿里巴巴员工们对关系链的影响和号召力,很难让他们身边的人放弃腾讯根深蒂固的关系链向来往进行实际的迁移。

在例如他号召阿里巴巴的员工要有“愚公精神”,像10年前打败eBay一样去挑战微信。可明白人都知道这完全是两回事,10年前淘宝能战胜eBay靠的是模式上的颠覆和创新,而在移动IM上,你做出一个模式上别无二致、产品水准和功能形态都远远落后于对手的产品,还指望拿什么去挑战微信?另外,我很同意前阿里人吴翰清的观点:在eBay战争中,淘宝模式为用户带来了利益,而“来往”只能给阿里巴巴自己带来利益。

要说马云逻辑正确的,恐怕只有那句:“谁不参与,谁就不该呆在这公司里……这是阿里人在无线时代争取生存权利的努力”。 

讽刺的是,可能连马云自己也想不到,令他在内网上大发雷霆的“外泄”事情,反而可能给来往一线生机。

如前文所说,阿里巴巴员工自己的“揽客”行为很难起到实质性作用,但“外泄”事件让外界意识到如今在来往上,有大量的阿里巴巴员工正在为“100个外部好友”发愁,高纯度的阿里巴巴员工资源,成了吸引外界主动加入来往的最主要因素。

你会发现,在来往中,阿里巴巴员工们用“东厂”、“西厂”、“北厂”、“锦衣卫”等名称后缀标注出了自己所在的区域甚至职能,这对于猎头、创业者、媒体等互联网圈的人而言,几乎是再好不过的资源了。于是,除了阿里的“本厂”用户外,“企鹅厂”、“狗厂”等有明显公司标注的用户也多了起来,加上它的群组功能“扎堆”以及完全开放的评论体系,陌生用户之间可很方便地建立联系。

这让原本没有任何明确定位,想生抢腾讯用户的来往,在一夜之间成为了互联网圈的交际平台,除去大量看热闹的外人和求完成任务的阿里巴巴员工,这个平台并算不上太大,随着热潮褪去,我们难以估量究竟能有多少关系在此沉淀,但就像陌陌的“陌生人社交”、啪啪的“声音+图片社交”一样,它确实暂时给来往了一个相对明确的定位。

接下来呢?也许“扎堆”会成为来往的救赎,毕竟在其之上已经出现了“Go语言”、“星座”等有具体主题的群组,说不定“兴趣”可能成为支撑来往继续发展下去的特性。但倘若阿里巴巴还是无法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义,那么找不到灵魂的来往迟早会被抛弃,它正在膨胀的身躯最终也只能是一堆行尸走肉。

注:题图来自CNBC.com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阿里巴巴」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阿里巴巴」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陈粲然 Ray

不揣测动机、不质疑资格、不定义身份、不混淆概念、诚恳承认错误,做良性讨论。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