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Nvidia

超极本也能吃鸡?这项黑科技把任何笔电变成顶配游戏野兽

羡慕《头号玩家》里戴上眼镜进游戏?现在,你也能享受随时游戏的快感了!一项名为 GeForce Now 的黑科技,将你的古董 PC 和 Mac 变成游戏怪兽。

光谱

发布于 2018年4月3日

你大学刚毕业,生活不充裕,买不起上万块的顶配 PC。

因为你攒了几个月钱终于买了一台 MacBook,成为了新新时代小白领。然而《幽灵行动:荒野》、《刺客信条:起源》以及《孤岛惊魂 5》推出了,同事每天晚上相约《PUBG》吃鸡,你却只能摆手作罢。你只好在《王者荣耀》和吃鸡手游里找朋友,要不然就每天下班跑去网吧。

这让你想起了学生时代的自己,从未对一款 PC 游戏如此地期待。但现在不让你买电脑的,从亲妈,变成了老婆。

还有穷。

把你的火气和自卑收一收,因为我马上要告诉你一个解决方法。用这个方法,我已经在我的 MacBook Pro 上玩了两个月 PC 游戏了。

双系统?虚拟机?不好意思,都不是。因为这些方法用的都是 MacBook 自身的硬件,而 MacBook Pro 玩《魔兽世界》开低配都费劲,《MineCraft》一下还勉强凑合。而我的解决方法,复杂程度和效果远超双系统和虚拟机。

去年,也就是 2017 年的 CES 上,我们的母站 PingWest品玩报道了英伟达推出的一个新的技术:GeForce Now

 

GeForce Now 是何方神圣?

简单来说,GFN 就是键盘和鼠标在本地,而游戏运行主机在云端,显示器在本地,视频画面再通过流媒体传回本地。

其实 GFN 也不算一个全新的技术,之前在 N 家的电视游戏盒子 Shield 上面,玩家就可以用它玩游戏了。而在 2017 年,英伟达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玩家终于可以在自己的 PC 或 Mac 电脑上使用 GFN 了。

买不起顶配 PC,别担心。用 MacBook,没问题。哪怕是垃圾配置的笔记本电脑,都没关系。GFN 的唯一两条要求:1)Mac or PC;2)以太网口或者支持 5GHz Wi-Fi。

在云端的服务器里,支持 GFN 运行的是 GeForce GTX 1060 和 1080,英伟达目前最高端消费级/游戏显卡中的两枚。再配上大量虚拟化的显存,这个配置水平别说大部分 AAA 大作的“最低配置”,恐怕已经超“建议配置”好几条街了。

而你的电脑,无论是辣鸡 MacBook Air,还是上大学时候买的 Windows 笔记本电脑,在此时此刻都无所谓了。它变成了一个纯粹的控制输入和显示输出的设备。你还是用键盘和鼠标控制,主机、USB 或蓝牙键盘鼠标都可以。你的输入传输到云端,在游戏里发生反应,而你同时已经在自己的屏幕上看到了对应的变化。延迟?几乎不存在的。

但在刚开始的时候,这一切是有代价的。首先,你必须身在北美和欧洲,才能以最低的时延连接到英伟达的服务器。其次,显卡可不是白送的:你需要花费 25 美元购买每 20 小时游戏时间,这还没有算单独购买游戏的价格,AAA 大作的基础价格一般都是 50 美元左右。这意味着如果打穿两款长度约 20 小时的单机游戏,你的花销已经达到 100 美元了。

我第一次了解到这个技术是在去年的 CES 上。价格并不是太大阻碍,我总是想尝试最新的技术,更别提游戏技术了。跑到 GFN 的网站,看到从 3 月开始公测,我填了自己的邮件和信息,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

我等啊等,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年底,突然有一天,一个清脆的通知声弹了出来。我,终于被接纳进入 GFN 的大家庭了……

这一年里发生了不少事情。

首先,可能因为价格实在太贵导致没人来玩,无法形成有意义的测试结果,英伟达直接把 GFN 收费砍了,变成完全免费。

此外,另一项 Ultra Streaming Mode 功能的推出,将帧率提升到了 120fps。虽然分辨率跟本地 4K 游戏没法比,帧率提高还是让游戏的体验有了可观的提升。

这一年里,GFN 还增加了对《PUBG》,目前全球最主流的桌面大逃杀射击“吃鸡”游戏的支持。GFN 对 AAA 游戏的支持动作很快,毕竟英伟达本身就在这些游戏的开发中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比如在《Fortnite》以及最近的《孤岛惊魂 5》推出后,GFN 目录很快就更新了。

这里“支持”的说法,其实是很宽泛的。基本上,GFN 没有“不支持”的游戏,因为你可以在远端主机上打开 Steam,登录账号——你被水管公司骗钱的全纪录都在这里了。GFN 支持的游戏,点击安装后秒装好直接玩,因为游戏文件已经在英伟达的服务器里缓存好了;“不支持”的游戏,还是需要下载安装的过程的,英伟达机房 100MB/s 的下载速度十几分钟就能装好任何游戏。

除了 Steam 外,GFN 也支持另一大游戏平台 Uplay,遗憾的是无法打开 EA 旗下的 Origin 平台游戏,如《战地 1》、《速度与激情》系列。目前来看,GFN 对 Steam 的支持是最好的,因为从菜单里可以直接进入 Steam 主界面。Uplay 则没有 Steam 一等公民的待遇,Uplay 游戏要么通过 Steam 购买打开,要么在 GFN 里搜索打开。

倒还好,这对于大部分玩家来说应该够用了,因为在 Uplay 和 Steam 上能找到绝大多数主流大作和独立小众游戏。

 

上手体验:性能令人意想不到

接下来说说具体的感受。在 Mac 或者 PC 上安装好 GFN,打开软件,登入注册好的 NVIDIA 帐号。目前英伟达正在逐步扩大公测的规模,即便现在报名公测,不久之后都有可能收到邀请。

登入帐号后,软件会对你的网络环境以及和服务器连通状况进行检测。这也是并非所有电脑都能在 GFN 上玩游戏的原因,必须有以太网口(可以通过 USB 转接)或者 5GHz 网络才能保证足够的带宽。

至于我的评测配置,电脑环境是 2017 年 MacBook Pro + 5GHz Wi-Fi,网络是 Xfinity 最便宜的 50Mbps 网络,能够满足 GFN 的带宽要求。YouTube 上有人用 2009 年的老 MacBook 吃鸡,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在我的电脑上,GFN 的分辨率最高能达到 1920x1200 左右,网速波动时立刻降至 360p 的土豆画质,几秒钟后就能恢复回来,这可能是因为我没有插网线。我怀疑,如果你的网络带宽低于我的,可能就无法保证游戏体验了。

在服务器负载比较低,同时在线人数不多时,从点击对应的按钮到进入一款游戏最多 15 秒钟的时间,进入 Steam 的话更快,几秒钟就好了。我用《狙击精英 4》测试了一下,不包括游戏本身的商标和片头动画等,打开时间大约 10 秒。

你可以把 GFN 理解为一个网游服务器,在线玩家太多可能会导致新玩家在登入时排队。当 GFN 服务器负载高时,会在登入画面显示对应的通知,此时你可以先把程序最小化去做别的事情,当游戏打开时可以切换过去。

在 Mac 上,GFN 打开的游戏是一个新的屏幕,和视频网站打开“全屏”差不多。游戏开始后,我可以用触摸板四指在屏幕,也即 macOS 和游戏之间切换。

GFN 在 macOS 上的优化不错,目前尚不清楚通过何种标准传输,但根据我的体验,带来的发热和系统资源占用,和全屏看 YouTube 这种基于 HTML5 播放器的视频网站没什么区别的。

连上 GFN 服务器后,即可开始游戏了。服务器允许单次最长 4 小时连接,足够玩上十来局《PUBG》,或者把一款单机游戏打出差不多的进度,玩家大可不必担心时间太短不够进行。

但GFN也要求玩家必须时刻保持游戏状态,AFK(暂离)达到 5 分钟就会被弹出警告,之后 1 分钟内仍 AFK 则会被踢下线。而这会导致游戏存档百分百丢失,因为通过 GFN 玩游戏的存档机制是:你在每次退出游戏的瞬间到 GFN 也退出回到 macOS 桌面的这短短几秒内,存档通过 Steam 或 Uplay 同步到云端,当同步完成后 GFN 的游戏会话才完全退出。而 AFK 太久导致的进程终止,不会有同步存档的机会。

看到这里,你肯定想知道关于延迟的信息。不多废话:GFN 主程序进行网络测试时 ping 出的结果,在我家(加州桑尼韦尔)只有 20ms 左右,比在本地玩《魔兽世界》等网游的延迟还要低。

实际体验中,像我这种对延迟极为敏感的人,只能够感觉到极其轻微的延迟——比如在《PUBG》里点击鼠标右键打开第一人称瞄准镜,在按下鼠标之后,瞄准镜就已经打开了,时延几乎可忽略不计。

复原一下整个过程:你的键盘、鼠标的控制器向系统发出一个信号,而在 GFN 的实例中变成了通过网络向远端服务器发出,服务器端对信号做出反应,显卡根据游戏内容的变化渲染出新的一帧,声卡同理,然后再通过网络数据串流到你电脑,显示在屏幕上。这还没完,GFN 最高可以支持 120fps,刚才这个过程每秒钟可能至少发生 120 次,而且要持续不停长达数小时。

 

GFN:英伟达力推的下一个黑科技

英伟达的 CEO 黄仁勋 (Jensen Huang) 也很看好这项正在测试的新技术。在硅谷上周举办的 GPU 技术大会上,我向他抛出了几个关于 GFN 的问题,他也对 GFN 的细节进行了不涉及技术机密的回答。

他说 GFN 的复杂程度远超在线视频,甚至视频直播。直播是允许画面和实时有几秒钟(在中国官方电视台是至少 7 秒)时延的,这几秒钟使得直播也是可以像普通的在线视频点播那样,进行预加载的。“在 GFN 上,延迟真的太关键了,几十毫秒的延迟都不可以存在,缓冲、预加载是肯定不可能做了。”

因此用户端的网络状况成为了非常关键的因素,因为网络一旦出问题,用户会立刻感觉到很多异样,比如帧率突然降低了,音频突然没了,而这一切会让游戏体验立刻变得无法忍受。

 GeForce Now 和一款 $400 价位集显 Windows 超极本的帧率对比。和超极本的奔腾 N4200 对比确实有些杀鸡牛刀,但能保持 60FPS 以上确实显示出 GFN 的实力。
GeForce Now 和一款 $400 价位集显 Windows 超极本的帧率对比。和超极本的奔腾 N4200 对比确实有些杀鸡牛刀,但能保持 60FPS 以上确实显示出 GFN 的实力。

黄仁勋指出,GFN 是一项极其具有前瞻性,令人充满希望,同时却又有很多问题存在的新技术。他无法回答关于 GFN 何时在北美正式面向玩家推出,收费模式,以及会否扩展到中国这一巨大游戏世界等问题。

目前,GFN 已经拥有数十万来自北美和欧洲的公测用户。至少在北美,这项服务在每个周五、周六和周日的夜晚都能够达到最高负载,往往需要半个小时的排队时间才能够进入——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有也得排队。

GFN 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显卡呢?相信玩家们也想知道。我了解到去年刚推出时的 GTX 1060 和 1080 其实已经退役了,在硬件层面是一块英伟达在 2016 年发布的服务器 GPU 加速芯片 Tesla P40。当时,这块显卡的更主要功能是加速深度学习。

 就是黄仁勋左手的那块
就是黄仁勋左手的那块

运行在这块显卡上的是 2012 年推出的一个名为 VGX 的云端虚拟化 GPU 技术。它原本的功能是为企业特别是视觉创意工作者提供云端的图形处理算力,他们用一台很普通的超级本也可以进行视频剪辑、图形甚至复杂的三维模型设计。这一技术的优势本来就在于超低的本地能耗和延迟,和游戏同理。

在实际测试中,我发现英伟达为每个用户配备的显存达到了 24 GB,而且不因为在线人数的增多减少内存。这简直棒极了,因为即便一款最近两年发布的 AAA 游戏全开 Ultra 配置,也只占了可用显存 1/10。

GFN 的存在对几乎所有玩家都是一个好消息,即便是那些家里已经有高端 PC 的人。因为出差、旅游这类的出门远行时,不用在跟游戏说再见和背着一台很沉的游戏本之间抉择了,白天带着 MacBook 参加商务洽谈,晚上也不错过和队友的每一次行动。

你的苹果电脑从未如此轻薄时尚功能多样。

 

说在最后

讲了优点,不能不聊聊 GFN 的缺点。搜索你想玩的游戏,用《刺客信条》系列举例,你可能会在 GFN 的游戏菜单里看到两个版本,一个是 Steam 版,另一个没有 Steam 角标的则是 Uplay 版,而这两个游戏可能存档不一样,或者只有一个能打开。

这是因为育碧的游戏本身也在 Steam 里卖,而 Uplay 作为一个平台里面的各种 bug 早就为玩家诟病。最一开始这个情况可能会让你感觉混乱,不过玩完的游戏会出现在个人档案里,今后再玩从档案里打开即可,习惯就好了。

以及,玩家不应该对 GFN 抱有“它能完全替代万元 PC 和 4K 显示器”的错误观念。英伟达游戏显卡中的 GSYNC 等图形技术,以及高分辨率、高动态比显示屏的加持下,视觉效果简直不要好太多!GFN 更像是一个替代性的方案,更适合那些条件暂时不允许玩 AAA 大作的玩家。

但这也不意味着 GFN 就一定永远比桌面游戏差一截。

黄仁勋指出,如果 GFN 取得了成功,将能触达更广大的玩家基础,对英伟达和玩家双方都是好处。“长期来看,计算机技术还是在进步的。我们现在需要确保对这几十万用户,以及未来更多的用户提供足够优质的游戏体验,积累经验,实现进步。我们有的是时间,不着急。”

GFN 的好处十分明显:不需要配置,不需要硬盘空间,掏出笔记本电脑随时随地开打。

很难想象,“云端游戏”这个几年前刚诞生的新物种,正在如此迅速地进化自己……

英伟达告诉我,目前对 GFN 今后到底会怎样,的确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唯一确定的是,这项新技术的公测状态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以,直到该公司开始执行明确的商业计划,GFN 都会是免费的。

而这对玩家来说无疑是个超棒的消息。

(GeForce Now 目前正在公测阶段,支持 macOS 和 Windows 平台。点击“阅读原文”申请参加公测。)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Nvidia」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Nvidia」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光谱

品驾 高级主笔,关注汽车相关前沿技术和产业链。原品玩硅谷主笔。欢迎联系我交流行业信息,分享新闻线索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