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智能手表

并不特别的Pebble居然还如此流行?没办法,硅谷的极客就是喜欢这玩具

Pebble在Kickstarter上了新款的智能手表Time,短时间内再次收到了大量的支持。

jaxlee

发布于 2015年2月25日

第一次看到Pebble的时候感觉是惊艳的,那会儿好像除了索尼自家的可以简单显示来电和短信的“智能手表”之外,还没有智能手表这个概念。他的创始人Migicovsky在参与制作了一款针对黑莓的智能手表InPlus之后,开始像其他走出国门的加拿大人一样意识到这世界上还有iOS和Android两种系统。进而在Kickstarter上开始众筹Pebble。几天内就筹得了超过1000万美元的资金,并开始了一段长达一年的跳票之旅。

最近,Pebble在Kickstarter上线了自己的第三代产品,Pebble Time。修改了外观,抛弃了墨水屏而使用了彩色屏幕,但是功能上除了添加了麦克风(还不能像moto 360那样用于语音搜索)之外并没有实际的变化。7天的待机时间和199美元的售价放在今天来看似乎也不具备什么太多的优势。

要说值得注意的地方,可能就是新的被称为Timeline的操作系统了。由于无法触摸,Pebble配备了四个实体按键,其中右侧三个按键对应了Timeline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系统会根据真实的时间来对应不同的应用,比如过去所接的电话,现在正在收到的通知以及未来将发生的日程。

坦白讲,无论是Kickstarter上的介绍还是看了视频,我都不觉得这个东西有多么吸引我,甚至因为前两代产品的外观、功能和跳票,我已经不太信任他们的技术实力了。可事实证明我肯定是错了,因为不但以前的Pebble总共卖出了超过100万只,而新的Time上线之后截止到发稿时已经获得了将近800万的众筹资金和接近4万个订单。所以,其实我不是来分析它为何成功(姑且称他为成功),而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Pebble,这货为何会如此受欢迎?

Pebble第一代产品外观到现在来看,完全谈不上好看或者时尚,甚至连设计都没有。基本就是一块极客们的手表:金属边框包裹的矩形墨水屏,橡胶表带,按钮操作;而最新款的Time基本上也没有太大的变化,无非是缩小了表盘,比起之前那一大块液晶屏幕覆盖在手腕上好了一点,但仍然是方形屏幕金属边框,大按键加橡胶表带(虽然提供了表带更换功能,但这个外形你确定要配个鳄鱼皮表带么?)。

功能上Pebble也并没有太多新鲜之处,除了来电和短信提醒之外,与iOS兼容性比Android的兼容性好可能是与其他智能手表最大的区别了。由于用户相比起其他智能手表来说更多,所以Pebble获得更多第三方的支持,更新表盘的速度也更快。但是在等待了一年之后,众多用户拿到第一代Pebble戴了几天的反应都是“失望”—本质上没有任何功能让用户觉得需要它,许多功能实际上在使用的时候并不比掏出手机方便,而新的Time必然有着同样的问题。

那么为何Pebble仍然卖的挺好,并且受到的欢迎,我的看法是:因为它出生在硅谷,发售在Kickstarter。本质上它是一个极客们的玩具,不是大厂生产,没有系统的局限性,系统和功能更加开发,界面更加有趣。外形也更加符合这些极客们的审美。如果你在硅谷看到身穿Henry Poole西装戴着劳力士的人,十有八九是从华尔街来的投资人。Pebble用来搭配Abercrombie & Fitch或者GAP的帽衫甚至各个公司的Logo T恤更为合适,对他们来说手上的手表不是用来看时间或者显示身份用的,而应该是一个新奇的玩具,用来跟朋友说:“看,我能用它收到了一条来自Tinder的信息!”

所以Pebble的支持者能忍受长达一年的跳票,同时再支持一款新产品(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这次不会跳票同样的时间,当然,实际上有了前两款产品的经验这次应该会正常发货了),即使只是换了个屏幕和外观。转个思路想想,换个屏幕,换个尺寸,连分辨率和系统都不换,这不是任天堂最擅长的么,但依然有大批粉丝因为这些变化去购买,原因就是他们当它是个玩具。

我是这么分析的。但是我不会去买,因为对我来讲手表依然是个装饰。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智能手表」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智能手表」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jaxlee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