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Fitbit

手机健康应用 vs 可穿戴健康,它们的区别在哪儿?

Daniel

发布于 2014年2月18日

继三星将S Health健康管理服务集成到所有Galaxy系列旗舰机型之后,苹果和微软也开始有了新动作。前者将在iOS 8中内置Healthbook和Watch Utility两款软件,除了可以通过手机内置传感器监测健康状态之外,还可以使用智能手表中搭载的感应器判断不同时间的运动消耗。与前者的“快马加鞭”不同,微软则只在Windows Phone应用商店上架了Bing Health的Beta版本,同样可以帮你制定健康计划,分析食物热量。

在此之前,例如Jawbone UpFitbit Force等国内外初创公司都把目光瞄准了“软硬结合”的方向——即通过硬件识别记录,软件同步显示的方式来达到监测的目的。而在iOS和Android平台上也涌现出了不少可以摆脱硬件佩戴束缚的第三方软件,只需要通过手机中的感应器、GPS定位以及算法便可实现监测效果。

为了区别两种监测方式在生活场景中的不同之处,我选择同时使用Jawbone Up2与乐动力进行了体验对比。

先从数据反馈来看,虽然两款应用之间的算法显然是不同的,但Jawbone Up2与乐动力在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还是让我很吃惊。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佩戴、携带方式,让两款应用之间产生了近2000步的计步差。我曾经测试过当甩动手腕或手臂时,即便双脚未动也会对手环的数据产生一定影响。而在基础数字上的差异,导致了在卡路里消耗、总运动距离等数据上的一系列偏差,让我搞不清到底应该信谁。

再来看看在培养习惯上二者的不同,鉴于之前我对Jawbone Up2的体验,发现无论是戴在手腕上的手环还是揣在裤兜的手机,一旦对新鲜事物开始产生熟悉到厌倦,就很难继续佩戴下去。在PingWest之前的文章《智能手环,我为什么最后还是选择摘下了它》中,阐述了并不太实用的功能和没有养成的习惯是我毫不犹豫摘下它的理由。

而对乐动力这类软件而言,应用常驻后台和实时更新地理位置、运动消耗等数据的事实可能会是用户心中难以逾越的那道坎。我使用几天下来,发现机身相比之前在耗电和发热上消耗明显,虽然可以得到“免费”的监测数据,但我最后还是选择了弃用。

而对于两款产品的附加功能来说,虽然有足够的吸引力,但也并不能说明可以拉拢到用户的心。例如在乐动力中,PM2.5的吸入量监测以及通过定位推荐的附近排行算是一个特色,但和Jawbone Up精心设计的智能小睡闹钟一样,都是“小打小闹”,并不存在使用决定性的因素。

除了这两款产品之外,市面上仍有很多类似的软硬件设备。虽然各家都打着“就我准”的旗号,但目前却还没有一个可以拿来当做标杆的配套模式,去判别他们的可信度。苹果在内置软件和智能手表上同时发力,不仅面向的是准备购买“iWatch”的用户群,更是想要挤占第三方应用的市场和使用覆盖率,形成一套业内标准。如果说截至目前还没有一家公司能做到在这两种监测方式的统一,那不妨再等苹果今年的新品。这或许就是挑动健康业内神经的第一针。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Fitbit」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Fitbit」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Daniel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 不想当名记的编辑不是好媒体人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