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EV

壳牌石油:燃油汽车将在2070年被电动与氢能源汽车全面取代

steven

发布于 2013年11月2日

有人曾其提出一个非常发人深省的观点:电动汽车的崛起真正损害的并不是传统汽车制造商的利益,而是石油业大亨。其实,这个句话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真正推动电动汽车浪潮的,不是商业竞争,其实是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石油枯竭。

我们的内燃机技术再发达,动力性能和制造成本再做优化,如果没有燃料的可持续供应,终究还是要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上被彻底取代。壳牌石油认为,这个时间点将是2070年左右。那时,依靠化石燃料驱动的交通工具将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时电力以及氢气。

提出这样耸人听闻观点的,是壳牌石油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2013年度的《新视野》(New Lens Scenarios)。这是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40年来坚持的一个远景报告计划,以帮助公司就未来的发展更好地进行决策。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下载这份长达48页的发展报告研读。我们这里先看几幅图表。首先是全球对于不同能源的依赖性的统计:

总结出2点来:一是石油在2030年经历过一个平缓的上升期后,开始逐步下滑,到了2060年已经低于2000年的水平;二是天然气(CNG)的能源地位在逐步上升,到了2060年已经成为与煤炭并列的第一大能源。在全球范围内,随着页岩气的稳步开发,天然气的价格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在汽车工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应用。比如在国内,我们经常见到以天然气为动力的公交车,以及民间改装的天然气车型。在海外市场,大众、通用等在天然气车型的研发上都投入了不小的精力。现在,使用天然气或汽油/天然气双燃料动力系统的车型已经屡见不鲜,比如大众高尔夫TGI蓝驱版、雪佛兰Impala天然气版等。

然后讲到正题,我们来看下汽车能源的依赖程度走势:

非常明显,液态的碳氢燃料从2000年时的98%左右的占有率,一路呈下滑趋势,一直到2060年,只有22%左右的占有率。这实际上说的就是汽油、柴油等内燃机燃料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相反,气态的碳氢燃料(如天然气)的使用率从2000年开始稳定提升,至2050前前后到达顶峰,随后从2060年前后开始下滑。同样是不可再生能源,之后的走势可想而知,会逐步下滑。

从2030年前后,电力、氢气开始逐步接管汽车能源市场。尽管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电动车型与氢能源车型,但与化石燃料驱动的车型相比,相对来说还是微乎其微。电动车的普及率在北美和欧洲市场还比较可观,但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得到普及。壳牌石油预测,到了2070年,乘用车市场将全面脱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电动汽车将得到全面普及。

这里说的电动汽车包括三类车型:纯电动汽车,像是Tesla Model S、日产Leaf、福特Focus EV等;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又可根据电动机与发动机的协作方式细分为串联和并联型,前者的代表车型有雪佛兰Volt,后者的代表车型有丰田Prius;再就是氢燃料电池汽车,虽然原料是氢气,但本质上是依靠电力驱动的。

壳牌石油还指出,汽车能源中液态化石燃料的使用将在2035年左右达到一个顶峰,随后将开始逐步下降。其中的因素,既包括石油的日益枯竭,还包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减少了行驶路程)、汽车燃油使用效率的提升以及新能源的兴起(天然气、电力与氢气)。目前中国和印度都在加快城市化进程,减少农村的面积,这样有利于建设一种紧凑型的城市格局。壳牌石油预测,紧凑型城市建成后,每年每人每辆车能省下2000公里的路程。

紧凑型城市格局的出现和普及,不但节省了人们交通的路程,更节省了燃油的消耗。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动汽车的普及。因为目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普遍低下,而紧凑型城市则缩短了行驶路程,让电动汽车更能适应短途任务。

2070年也许只是个保守的估计。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进程的推进,内燃机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一天或许会提前到来。英国自由民主党就有一个立法提案:2040年之前全面普及电动汽车,届时驾驶传统的燃油汽车将被视为违法。蒸汽机驱动了人类社会一百多年,现在内燃机也已经服务了我们一百多年,接下来将是电动机的时代。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EV」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EV」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steven

不做二手新闻。 微博:@urpalsteven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