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Uber

浑身是戏的“Uber年轻人们”,你们的“骄傲”和溢出的爱,Uber承受不起

你们哪里爱的是Uber,不过爱的是自己脑补出来的伟大而又委屈的自己。

Vicky Xiao

发布于 2016年8月4日

Uber输了。

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曾经放话,“(滴滴)要么接受Uber占股40%的投资,要么被Uber打败。”

现在的结果是,滴滴将收购Uber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而Uber中国联合投资人一起持有滴滴20%的股权。

商业本质是残酷的,输了就是输了,Uber中国没能再独立运营,而不得不委身曾经的对手。对于这件事,Travis Kalanick和高管们认识得比谁都清楚,所以Uber才会在做出这个决定后,就连夜行动,一觉醒来,Uber中国很多人就发现内部系统无法登陆。

但是Uber输的又很体面,滴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才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就像是Travis Kalanick说的,从来没有一家外国公司,能在中国取得这样大的成绩。

就在Uber赢得人们尊敬的同时,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一些所谓的“Uber年轻人”(是的,我不想把这些人与我所认识的、尊敬的Uber员工混为一谈),开始在社交网络上卖娇,喊着“从来没觉得自己输给过滴滴”、“我们不想被收购”、喊着“我们可以赢”,喊着“我们生而骄傲”,在那里矫情地表演。

对着这些人,我只想问一下,为什么Uber中国不可以输,Uber中国又比滴滴高贵在哪里?

论原创,Uber也不过是它美国竞争对手Lyft的学徒。当Lyft率先推出共享出行方式的时候,Uber还只是一个提供高端商务车叫车服务的“线上出租车公司”,多人拼车服务同样是Lyft率先尝试——当Lyft上线Line这个多人拼车服务的时候,Uber才紧接着宣布提供拼车服务,当时甚至连产品都没有成形;

论开拓,当滴滴们去往一个个出租车公司教对向来对科技不敏感的司机们使用App、对着市场一次又一次普及手机叫车方式的时候,当滴滴已经被城管交警相关部门教训过一次又一次的时候,当滴滴已经完成对市场的第一次第二次第N次教育时,Uber中国才姗姗入场,那时,人们对手机叫车出行方式的已经高度接受;

论艰苦,滴滴是真真正正从零做起、白手起家,几次险些陷入钱烧光的窘境,Uber中国却是含着金钥匙出身,进入中国时已经手握重金,可以吸纳最高端的人才、有充足的预算玩出各种花样,可以一键呼叫直升机呼叫乌篷船,可以夏天送冰淇淋秋天送猫咪;

论高度,滴滴已经把业务拓展到出租车、巴士、代驾等全线业务;

轮普及,你们在得意炫耀Uber中国进入60多个城市时,在很多三四线N线小城市小镇甚至村子里,都能听到“滴滴一下,马上出发”的声音,在那些交通方式匮乏的地方,真正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从这样看,你还觉得滴滴没有资格收购Uber中国吗?

当然,Uber中国是一个让人尊敬的公司。

因为正如之前说的,它在中国走到了其他国外科技公司从来没有过的全新的高度,真正改变了很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所以当消息传来,我同样感到遗憾——我建议我的同事去梳理一下Uber中国的轨迹,因为它的发展史,几乎也是一部经典的商业案例,充满了雄心、智慧和魄力,它对于规则的巧妙挑战和不妥协,无疑给滴滴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也正是它的顽强,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出行市场格局。

正如滴滴对它做出的评价:Uber创新的品牌理念、坚决而本土化的营销、快速迭代的产品技术,都是历史上硅谷公司在中国做到过最好的。

我们欣赏Uber中国all in的狠劲儿,尊敬Uber中国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成绩,也为它的败走而惋惜,然而,随着越来越多所谓的“Uber年轻人”在媒体上、在社交网路上过度用力的表演,正让很多人失去这份尊敬和惋惜,只留下厌烦和恶心。

对于这些人,我只想问问他们:

你们这么爱Uber,认为生而骄傲,那什么不能骄傲地认输,而是要在那里呼天喊地,自怨自艾——你们真的认为这就是骄傲的好方式?

你们这么爱Uber,为什么不遵守Uber的规定不要对外发表言论,而是一边“匿名”接受采访,一边告诉作者,你的美国同事邀请你冬天去度假?

你们这么爱Uber,为什么不好好处理手上的工作,平稳交接,而是要一边关掉手机,一边坐在黑暗里,在朋友圈里默默流泪?

你们这么爱Uber,为什么不继续为Uber的使命而奋斗,真正实现让出行像水一样可靠而灵活?

这些人,可能从来都没有想过,今天这样在社交网络上幼稚而矫情的举动,只会让交接工作的高管们面对滴滴异样的眼神难堪,这样自私而愚蠢的“示爱”,只会让那些希望留在滴滴继续为打造更好出行方式而奋斗的同事们尴尬,只会让你们同样值得尊敬对手心底对你们不屑。

这些谁没有经历过?为一个理想奋斗拼搏最终却看着公司并入对手,快的大众点评的员工,谁没有经历过?工作到12点、凌晨2点、4点,成千上万的创业公司成员乃至大公司的职员们,谁没有经历过?和一群可爱可靠的同事们一起并肩战斗最终却要各奔东西,哪个职场人没有经历过?

如果你们连这些都没有想过,或者说想到了仍然忍不住要表达你们满溢的爱的话,那么浑身是戏的KevinTiffany们,你们不过是希腊神话里的纳西瑟斯,坐在河边看着倒影的自己,说,啊,看我多么不幸,多么美丽——你们哪里爱的是Uber,不过爱的是自己脑补出来的伟大而又委屈的自己。

我认识很多Uber员工,他们中有的是极其早期的Uber中国成员,可以说经历了Uber中国从无到有的过程;他们有的在旧金山,但是一个月要飞几次,来和中国团队开会碰头讨论最佳方案。无论是在旧金山还是在中国,他们都极其优秀,他们很早就加入Uber,伴随着Uber成长,他们也会难过,他们也会不舍,但是他们都选择了克制,或者隐晦地表达自己的心情,从来不会像那些所谓的Uber年轻人一样,大喊“看这里,看这里,我最爱Uber”。

而那些违反公司规定向媒体讲述自己“哀伤”的心情、那些在社交网络哀悼自己加班的日日夜夜、那些自哀自怜满足自己表演欲的,你会发现,他们很多,其实都才加入Uber不久,很多人,甚至还不是正式员工。

还是收起你们浑身的戏,放过Uber吧,你们这样矫情的眼泪、莫名其妙的“骄傲”和溢出的爱,Uber真的受不起。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Uber」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Uber」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Vicky Xiao

Tell me your story. xiaoxu@pingwest.com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