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生鲜电商

围绕“吃”这件事能不能创造出好内容?

围绕“吃”这件事能不能创造出好内容?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平台能够创造出好的和吃有关的内容?这是本期TalkingFutue讨论的主题,当然,在中国谈起吃,总也绕不过地沟油、农药残留这些食品安全问题。

微在 TalkingFuture

发布于 2015年8月12日

编者按:本文为社交新闻媒体微在提供给 PingWest 品玩的“Talking Future”专栏文章,关注科技、商业、媒介持续演化中的新形态。

豆果美食是国内领先的美食类app,豆果创始人王宇翔想做“中国互联网最好的美食社区”。现在,除了最初的菜谱,豆果美食还有发现及分享身边美食的“写食派”,食材电商网站“优食汇”等平台。

王宇翔把自己的商业模式叫“厨房经济”,希望围绕在家里做饭的群体产生一个市场。在他看来,美食做法的传承本身就是一种内容,而且会长期存在。另外,分享美好的东西是很多女性的天性,而分享美食本身也说明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果平台本身能提供有价值的东西,就会带动用户去分享,分享又能带来用户和流量的回报,就有可能建立一个有价值的平台。

鲜老虎为餐厅提供“微信摇一摇”发现周边优惠的解决方案(基于iBeacon技术)。鲜老虎联合创始人杨成伟认为,未来家庭厨房会消失,在家里做饭会变成一种“家庭体验经济”,而餐厅会则会成为“线下流量”的入口。

基于iBeacon技术,每个空间——包括餐厅——都会成为一个可以向附近的人发送信息的媒体;对用户来说,到店后在社交网络的分享行为,也是生产内容的方式。现在,在技术的帮助下,这些都很容易实现,所以每个空间都是一种媒体,所有人都是一种媒体。

当然,在中国谈起吃,总也绕不过地沟油、农药残留这些食品安全问题。

以下是Talking Future对话节目,“摇一摇改变餐桌——你不知道的饮食app生态”这一期的对话实录。

(骆轶航:PingWest品玩 CEO;王宇翔,豆果美食、写食派创始人;杨成伟,北京鲜老虎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骆:我认为两家的共同点是都在做内容,用户生成内容平台。为什么两位觉得专注于吃本身这件事情可以创造出好的内容,无论是家庭厨房还是反家庭厨房,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平台能够创造出好的内容?

杨:家庭厨房会消失是因为大部分人大部分时间是不会回到家里面吃饭的,特别是在北上广这样一个范围里面。我认为家庭厨房未来会变成家庭体验经济,以前我们在家里吃饭是为了吃饭,未来呢在家吃饭会变成一种体验,或者是一种家庭娱乐业,家庭建设, 是为了一种氛围,为了一种场景,吃饭这件事本身将不再是最重要的内容。

为什么我们要做餐厅,因为餐厅是线下流量最大的中心;第二,他的市场规模的确很大,去年就占到了2.7万亿的份额,可能是除了房产之外中国最大的产业;第三,餐厅是不可能被消灭的,随着年轻一代的崛起,未来在外面吃饭可能会变成常态。在这个过程中,将iBeacon装在每个空间里面,等同于每个空间就有了自己的自媒体,这个空间的人会和这个空间本身产生互动。所有的空间都是一种媒体;所有的人都是一种媒体。

骆: iBeacon让他们已经生产出什么内容,能够让这个持续下去?

杨:对于餐厅来说,它可以基于iBeacon轻易地告诉附近的人自己的招牌菜、正在进行的油壶活动,我到一个餐厅我可以很轻易地知道这个餐厅的招牌菜,餐厅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我们做一个活动,而还可以基于这个活动引发红包等希望用户参与进来的事。对于用户来说,到店之后可以通过简单的内容生产,分享到朋友圈和社区里,带来更多的用户和流量。不管是餐厅还是用户,他们都能很轻易地生产内容。

王:我一直认为,美食内容的延续性一定是会长期存在的。我们看出版就能看出来,实际上美食类图书还是占有一个很大的比例。它是基于我们基本的生活需求产生的,这个技能的延续性是保障我们生活的,创造食物一定能变成一个内容去传播,否则谁会学到这个东西呢。

在什么场景和空间里去吃饭,它只是一个阶段表现出来的倾向性,比如刚毕业时在外面就餐的几率会高一点,但当我有了孩子,结婚了,在家的比例会高一点,长远来看,这两种交替其实是会持续存在的。

骆:比如说逢年过节或者周末,大家在晒餐桌,实际上就是说,大家在互联网呈现自己的饮食的某一个层面的时候,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大家分享的实际上是什么?如果说我们提供厨艺提供菜单,大家在家里做菜然后晒餐桌,大家其实分享的是什么?

王:分享的过程中,首先要看用户的主体是谁。我觉得女性会多一点,女性天生细腻,喜欢美的东西,又有交流的意愿。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分享应的是一种生活。比如说,有人每天晒早餐,然后有人就会说说,我希望我也能每天吃早餐,然后过着和他一样闪闪发光的样子,所以我觉得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杨:首先我觉得分享一件事情本身是一种虚荣的表现,我觉得人们分享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或者是我想要表现给别人看的生活。我认为影响分享只有三个情况,第一个是:这是事情真牛X;第二个就是,这个事情真SB;第三个是,这个事情好像跟我相关,我想展示给别人看。但是我认为分享美食的人肯定是更向往美好的生活,这点我是同意的。

骆:其实我觉得作为一个和美食相关的内容工具也好,社区也好,流量平台也好,分享肯定是好事,就是说如果你的用户不分享,如果不分享菜单,无论是对流量获取,还是对社区的活跃度,二位有什么样的办法能激发用户分享出好的内容,让好的内容获得更强的回报,然后带来用户的回报或者流量的回报,这个平常大家都做了什么样的尝试?

王: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个运营的策略问题。用户喜欢不喜欢分享,或者能不能产生一个黏性的分享的状态,首要的是这事值不值得分享。在Instagram上,我觉得至少三分之一是美食相关的内容,这说明人们对美食是有分享意愿的。对于我们自己,我们只是用一个正向的引导把他配置到这个地方。第二,我也认为要通过一些具体的细节对用户分享做出激励,但最根本的还是要让用户觉得这是个有价值的事。

骆:家庭厨房和外出用餐之外,有没有一种形态能让美食变得更具有互动性,更具有参与感,更具有社交感?

王:我一直觉得家庭生活就是参与感,每个人都参与到这个家庭的建设里面去,不论是我们一起去拖地还是一起去做饭。如果没有这些事情,这个家庭实际上是会出问题的。所以我觉得可以有一种介质来提供这种参与感。餐厅就可以,一家人去餐厅之后,我们自己动手做,餐厅提供一个让全家都参与的空间。我知道北京曾经有过这样的一种模式,但是失败了,这是用户需求和市场不成熟导致的,但是我认为未来是有可能的。

杨:我觉得现在像外卖、超市,或者像爱大厨、青年菜经,其实都是这种方式的探测,他们把菜制成半成品,包括那个智能炒菜机,只能炒菜机免费,但是要自己订菜。爱大厨、青年菜经,我都不是特别看好,因为科技最大的问题就是把人变得懒惰。比如我们买了一个智能炒菜机,虽然各方面都帮你做好,但是家里谁洗碗还是会造成很多矛盾。

所以我会更看好外卖,其它的所有在家庭厨房之间过度的这种形式,我个人都不是很看好。还是我刚才的观点,大城市里,百分之八十还是会在外面就餐,百分之二十会回到家里面,就是所谓的家庭的体验经济。

王:我跟杨总的观念其实不太一样。在北上广,普通人的收入也就一个月五六千块钱,你算一下他每个月的生活成本,就知道他一个月能不能天天去吃外卖,如果他天天在吃外卖,你就知道他吃外卖的价钱是多少,你就知道我们一年三百亿吨的地沟油都吃到哪里去了。如果在座的各位一年收入几十万,那天天在客单价三百块以上的餐厅吃饭,这个问题可能就不存在。

杨:我一直认为餐饮行业呢,就是餐饮不是为了吃去吃东西,餐饮其实是一种最重要的社交。地沟油是一个独特的中国现象,如果餐厅免费了地沟油这个事情会不会得到解决呢?

王:我觉得不可能免费的,如果餐饮免费了,那么农业怎么办,它上下都会出问题的。

杨:鲜老虎最初的目标就是让餐饮行业来实现免费,这是互联网公司一直在做事情。我们到餐厅吃饭,餐厅是卖什么呢,卖的是食物,但是我一直认为餐厅卖的是时间或者空间,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两点的这个时间和空间。

北京一些大的餐厅老板都会思考,餐厅的利润并不高,在这个情况下,怎样去增加一些新的收入呢?所以,他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件事情就是,餐厅究竟是卖什么的?这就是我们在做的,把餐厅当成线下流量的入口。

骆:我想到之前的一个体验特别好玩,我参加了Uber北京的一个活动,一键呼叫日料便当。呼叫Uber过来这个过程是免费的,而这本身应该是一个收费的服务。对于餐厅来说,其中的可能实现免费的是互联网公司,不是餐饮公司。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程度的触动。对于人们来说,这是通过新的工具和技术去获取一些新的消费方式的途径。

刚才我们说谁才是地沟油的受害者,基本上就是那些年轻的学生,工薪阶层者。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这些方面,无论是从食材的提供上,还是餐厅的服务上,还是线下的资讯聚合和后期的评论,下功夫。因为他们一个月的收入就是只有五六千一年收入就是六七万,她们生活成本最少要好几千块钱在基本的费用和住房上面,每月在吃饭上消费不能超过两千块钱。怎么想想办法通过互联网,通过流量,通过这个平台,想办法让他们吃得更好。

王:这个问题是现在社会的一个现象。说到食物也是我觉得痛心疾首的,这个我们没有办法解决。这个就是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除了地沟油,还有农药残留的问题,最近看新闻还看到了可怕的僵尸肉。所以说,有些事情就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有些事情一定要亲力亲为,自己不去做就一定会有问题。

杨:我们应该用一种更好的方式帮人们筛选更好的东西,我觉得这是互联网应该做的。要保证饮食的安全,我们自己就要先做好防护,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有点不太可能。

骆:内容本身没法产生更好的商业模式,但是通过延伸这些是可以做到的。在延伸的商业模式上,还有什么新的可能性和想象吗?

王:我们主要还是做社区,最简单的就是做广告,聚拢大量的人,也比较直接。第二就是做电商,我们希望做一个提供半成品食材的电商,我认为大家吃东西一定是中间的介质发生改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很麻烦要炒要切。这种半成品的食物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杨:我们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很清楚的,我们的盈利的模式看起来比较机械。把餐厅作为线下服务的中心,组建自己的流量中心,形成用户体系,我们未来希望做的是我们帮助餐厅提高收入,通过互联网这种设备,做线下中心,为用户提供场景的商业化服务,这是一个流量的思路,是一个免费的思路,然后再消耗流量的同时消耗实物。

 

专栏简介:

Talking Future 是由中国领先的社交新闻媒体微在发起,为一直思考和力行塑造行业未来的业界领袖、思想者提供公共讨论空间的计划。我们关注科技、商业、媒介持续演化中的新形态。微在作为以新媒介 为介质的纪录者,除了邀请这些领域最具未来感的思想家进行系列沙龙对谈之外,还将持续通过独具特色的方式激发创意和扩散影响。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生鲜电商」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生鲜电商」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微在 TalkingFuture

Talking Future 是由中国领先的社交新闻媒体微在发起,为一直思考和力行塑造行业未来的业界领袖、思想者提供公共讨论空间的计划。我们关注科技、商业、媒介持续演化中的新形态。微在作为以新媒介 为介质的纪录者,除了邀请这些领域最具未来感的思想家进行系列沙龙对谈之外,还将持续通过独具特色的方式激发创意和扩散影响。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