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3D打印

【年度聚焦】3D打印:谁会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苹果、Google和eBay?

翟葆光

发布于 2012年12月25日

前言

3D打印这个词咱们今年已经说了无数次,并且好像越弄越玄乎。一开始是打印房子,然后是打印人体器官,最后打印枪…我想说,虽然说这些东西都看起来前途一片大好,但当这个概念真正成为一个工业,成熟发展的时候,它显然是不会这么随机、乱七八糟的行进的,而要遵循一些既有的商业架构,包括硬件、软件、线上、线下等等。因此,在年终之际,我们也想梳理一下3D打印这个火热的名词的发展轨迹、当今市场上的主要玩家等等。都说“个人制造业革命”是线下版的信息革命,这正好给了我一个启发,即可以用科技公司的类比来说明3D打印公司现在的发展情况。那么在这么些创业者当中,谁有潜力成为苹果,谁是Google,又有谁是亚马逊?

“3D打印的Mac”: Makerbot旗舰机型,精美、细节,服务于设计师和艺术天才

我们首先要介绍的是制造3D打印机本身的佼佼者——Makerbot。它是一家位于纽约的公司,2009年创立。在去年推出旗舰机型Replicator 2(“复制者2号”)之时,就有众多媒体惊呼3D打印市场的“终结者来了”。或者说,在此之前这个名词叫唤了这么久,但一直是雷声很大、雨点没有。不过现在终于有一款产品让大家切实的感觉到“新时代来了!”

Replicator 2的售价是2199美元,不仅在Makerbot的官网就可购买,Makerbot还刚刚在纽约市开启了自己的零售旗舰店。而在此之前所有的符合“3D打印机”这一概念的东西售价都在5000美元以上。

Replicator 2所生产的物品无论在曲面的光滑度还是表面的细节方面都有巨大飞跃。它已经可以直接生产制成品,而不用像以前那样只能制造需要磨光打蜡的样本。如此高质量的物体是怎么“印出来”的呢?Replicator 2会加热一种特制的塑料,把它一层一层的“画”出来,最终积累而成一个立体物品。它的每一层塑料仅有100微米厚,大概和一张纸已差不多,这是它在技术上的一个巨大的突破点。

MakerBots的CEO Bre Pettis针对这一改良的动机表示,新的打印机有着相当明确的针对群体:建筑师、产品经理、工程师们。这些人需要比较精美而且高端的模型来做阐释、营销等等职业目的。相比之下,公司之前的口号是鼓舞人心但是相当虚的“3D打印一切!”这可是个不小的区别。说起来,这的确有点像28年前苹果推出第一款Macintosh电脑时的定位 ——服务于那些艺术家、天才设计师们,以及其他在乔布斯眼中“和我们一起改变世界的人”,而不是所有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Makerbot公司在推出服务时就和当前最前沿的所有科技公司一样,采用了软件硬件双管齐下的战略。在推出Replicator 2的同时Makerbot还开发了MakerWare,这是一款类似3DS MAX的CAD软件。这款软件依然处在测试阶段,不过我们可以在这里下载试用。作为一家并非传统的软件公司,MakerWare能否追赶上传统CAD软件或者是像Sketchup这样的大众产品还未可知,或许在收购一家3D软件公司之后,它就能将自己软硬结合的优势逐渐发挥的淋漓尽致,从而达到“3D打印领域的苹果”这一武林盟主地位。

“Android”派的代表:低端路线与性价比, Portabee的500美元的轻薄型3D打印机

之前我们讲的是较高端机型,当然,在任何一次产业革命中,大众消费者专业操作技术的匮乏和机器的高造价都是一个主要的发展障碍。Portabee公司走的就是小快灵的低价路线,480美元的售价连Replicator的四分之一都不到,却是五脏俱全,足以在市场上刮起一阵旋风。

Portabee的业务经理Daniel Warner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讲了很多关于3D打印的概念,什么革命啊之类的,我觉得这些都很好,不过他需要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人买。现在市面上的这些没有一家的价钱是有竞争力的。 毕竟,3D打印这个概念在火了好几年以后,现在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把概念转化为产品,如何让消费者去购买,而这里的最大一个关卡就是价钱,这就是Portabee为什么会推出这款到现在为止的最低价打印机。

Portabee的第二个特点是它的大小和可携带性。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其它型号基本上都是微波炉一样大小,Portabee再次打破了这个规矩。他仅仅重6.2磅,并且可以折叠,让人们放进一个盒子里携带。而Warner在对于这点的评论上也出惊人之语:“现在其他的3D打印机都是台式机,而我们所打造的是第一款笔记本”。当然,既然它的体积小,可以“打印”出的物体大小自然也就有比较严重的限制。Portabee现在只能打印出12厘米见方大小的物件,比一个杯子略大,这点比高端机型Replicator 2是少了不少,除此之外,它每次只能打印一个颜色的材料。不过,价格优势毕竟在那里,当他们已经推出了500美元的打印机,别人应该也很快就坐不住了。

电商帝国: 3D eBay 和开发者社区

正如Makerbot逐渐成为了硬件方面的巨头,而在电商领域脱颖而出的则是Shapeways。它可让任何用户来打印个性化设计的产品,包括艺术品、珠宝、手机外壳、玩具等等,颇有“3D打印界的eBay之势。”

Shapeways于2007年在荷兰创办。他们的理念是:“我们相当于是在让每个人都可以开一家小小的公司,在这个架构下他们可以设计和测试自己的产品并且将它们带入主流。” 对任何一件工业品,Shapeways会给出一个用于参考的成本价,然后用户可以任意加上自己想要多少利润,这就构成了3D打印品的售价。假如东西卖出去了利润就全归设计师,假如设计师不想卖出而想做了自己用的话Shapeways也会收取同样的成本价。他们拥有一个60人的团队专注于制造这些个性化设计的工艺品,而目标就是改变制造业的运行模式。

今年不久之前,Shapeways刚刚在纽约的长岛开设了一家制造工厂,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亲自为其剪彩 – 这说明他也将Shapeways看作是在科技新浪潮中纽约市利用自身设计和传统制造业的优势赶超硅谷的一大希望。这家工厂除了有效的振兴了当地经济之外,还能够更加近距离的服务美国市场,而不用像以前一样总是从荷兰发货。

就在距离亨利·福特改变整个人类的工业时代的底特律工厂之外的450公里,Shapeways的纽约工厂的目标是在他们开足马力生产的情况下,成为全世界第一的3D打印生产设施 – 他将具备每年300万台至500万台的产能。与此同时,他们已经拥有分布在6000家网络商店中的15万个会员。再分享几个其他的Shapeways的数据,同样惊人:2012年Shapeways上的商户们生产了超过100万个零件,收入50万美元,虽然说这笔钱看起来总数不多,但已经说明了“个人制造业革命”的巨大潜力。相关的产业报道也预测,到2015年3D打印物品的销售将在全球范围内达到37亿美元,在2019年则达到65亿美元,而以Shapeways现在的态势,显然对于成为“3D电商界的Ebay”它也是志在必得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GrabCad,这是一个为设计师们准备的群体。和Shapeways“打印全世界”的志向相比,GrabCad的目标市场要更加具体一些,他瞄准的就是机械工程师群体。这更像是一个开发者社区,所以可能我们说他是3D打印中的GitHub更确切一些。

GrabCad是一家TechStar和Seedcamp孵化出来的公司,也算是孵化器们的成功案例之一了,目前的发展阶段是已经完成了1400万美元的B轮融资,股东中包括PayPal前COO,Yammer的创始人David Sacks、查尔斯河创投、经纬创投等等。

在GrabCad出现之前,机械工程师们在CAD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属于相互孤立、独立工作的状态,但他们事实上有很多潜在的合作空间:比如说都在设计和建造实体物品,并有着交流沟通的需要。GrabCad虽然“做的是3D打印的事情”,但事实上应用的还是社交以及云存储的技术,用他们来连接设计师、顾客、生产商,和供应链条上的其他人员等等。目前看来成绩斐然:GrabCad宣布全世界有10%的CAD工程师已经是他们的成员了,起码他们拿下这一个垂直领域已经是指日可待,而在征服了设计师们之后GrabCad还有着怎样的雄心?值得期待。

后记

我在研究完这些公司之后的第一个感觉是,怎么我才刚刚听说呢,就又错过了一股大潮?看起来,3D打印已经走出了热炒概念的时代,一批批实干者们从不同的方向出发,就像90年代的互联网热潮一样,从软件、硬件、电子商务的领域占领了若干个山头。接下来,就让我们期待下一个时代的巨头们涌现吧。当然,中国对3D打印有兴趣的玩家也该热热身了,趁着美国这些公司还忙着在自己国内延展触角的时候…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3D打印」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3D打印」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翟葆光

翟葆光,Tufts University大三学生,休学在硅谷冒险,PingWest创始团队成员,参与创办世界第一家公海孵化器Blueseed (www.blueseed.co),请大家多多指教!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