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支付宝

再次推动NFC支付,只是银联的一厢情愿

书上

发布于 2014年4月16日

2011年,银联就对外推出了那时还很新颖的非接触式支付产品“闪付”金融IC卡。时隔近两年时间,银联又再次将闪付卡提上加速议程——它还邀请了近50家商业银行,以及曾经在手机支付标准制定上水火不容的中国移动,为自己的NFC近场支付卡和POS机改造背书。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部副总经理蒋海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全国“闪付”终端近300万台,可支持金融IC卡和NFC手机支付受理。

不过,这样的成绩对于银联这样体量的选手来说,并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因为早在2012年2月时,银联宣布国内支持非接触式支付的银联“闪付”终端超过62万台,相当于过去的25个月中,平均每月全国范围内被改造银联终端也就仅有9.5万台。而在高层与业务改组后,银联对NFC的重新推动,很大程度上也还只是一厢情愿:

复杂的“圈存”和“圈提”操作

银联支付所推行的闪付,并不是支持闪付的银行卡和支持NFC的手机就能使用——用户首先要把银行卡钱通过圈存操作存入银行卡的SIM芯片,或者是通过授信银行App的“空中发卡”  、“空中充值”等功能,把钱“圈存”在支持NFC支付的手机的SIM芯片中。而且,圈存到电子账户中余额上限不能超过1000元,一旦存入,这钱也就变为“电子现金”,只能用于日常刷卡消费。而圈存操作渠道目前有:银行柜面办理、找自助圈存机、使用银联迷你付在家进行圈存。

同时,因为闪付电子账户是非实名、不验密、不挂失、不计息的借记性质账户,所以,一旦手机或储蓄卡遗失,用户难以取回电子账户中余额。招商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PingWest,要想把钱从IC卡或手机电子账户提出(银行术语称作“圈提”),就必须要到柜台销户才能取出余额。所以,相比直接刷卡、支付宝或微信支付,闪付卡在“圈提”和“圈存”操作上的便捷性太差了。

被割裂的线下支付场景

银联目前线下改造的POS,更多覆盖的是大型零售商超、一些经济效益更好的大型卖场和服务业场所——医院、餐饮服务、停车场、加油站等。而NFC以小额支付作为主打的应用场景,需要对接的更多的是小型餐饮、便利店、公共交通、菜市场、百货等,资金规模更小的线下商户。这其中有两类,一种是大型公共交通等公共设施,对他们支付体系的改造,需要跨部门跨地区去谈判,而且成本高;而对于小型商家,本来的商圈覆盖就只偏安一隅,改造在很大程度上会徒增额外的经营成本。

所以,银联很可能陷入被改造过POS机的商家,不是NFC技术最好的应用场景,而需要支持小额免卡支付的商家,不愿主动去接入的尴尬局面。

此外,相比互联网公司提供的支付服务,银联支付在付款后,商家与顾客再无关联。这对于后续的商家CRM管理以及商圈建设是不利的,商家不能在支付的过程中返还电子优惠券、储值卡以及账户关注选项,在客户离开后不能推送促销信息活动,以及客户的运维与品牌推广。

同床异梦的队友

银联除了制定标准和规范,还要协调各利益攸关方——运营商、银行、手机设备生厂商、软件开发商、线下商家等其他玩家的配合。

可目前看起来,运营商和银行、手机生产商等队友还有自己的一套算盘:此前中国移动为了主导移动支付标准,与银联之间关于2.4GHz标准与13.56MHz标准之争;由于银联自身也参与线下收单和支付业务,银联除了能拿到卡组织行10%手续收益,有时也作为收单行拿走20%的收益,这是直接和商业银行争利。一旦二维码支付的标准确定,第三方支付商可能会给银行更可观收单分成以争取合作伙伴。对于手机设备生产商,只有少数品牌的中高端机型中,加入了对NFC功能的支持。甚至iPhone 5S也没有支持NFC,苹果CEO库克认为这样技术还不成熟。而且NFC升级还要解决芯片、多制式、多终端以及无线干扰方面的问题。

笨重的支付生态

相比二维码等新兴支付,银联的移动支付不够灵活也不够开放。交易过程至少需要支持NFC的且有电子现金余额的手机、和拥有NFC模块的POS。这对于小型商超的卖家并不友好,如果他们要申请一台支持NFC的POS机,需要去银行填表、提交企业和个体的信息证书的复印件,等待审核一两个月。从开放的微信支付来看,手续费比银联的费率低,审核快,而且申请操作基本直接通过线上填写、拍照完成。

面对来自低功耗蓝牙支付技术Beacon、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指纹识别支付等多种更新兴移动支付形式,已经减少了行政干预市场能力的银联,在NFC近场支付这条路上还能走多远呢?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支付宝」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支付宝」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书上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却只想留下你!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