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媒体

【第2编辑室】未来的新闻不是一篇文章

把文章中可能会重复用到的内容重新编码,并加上标签,使之成为“段章”(Particles),可以为以后的报道补充背景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同时,它还能发挥更大的威力。

蒋鸿昌

发布于 2015年10月28日

前端领域好不容易埋葬了一个 IE6,又迎来一个微信。

几天前,Twitter用户Rei如此吐槽

微信,这个推出不到5年的东西,已经悄然成了移动互联网中类似水、电的基础设施;微信公众平台,这个对内容、排版、接口有诸多限制的巨无霸,足以把前端工程师们精心制作的页面变得面目全非,但同时,它又是几乎每一家媒体、企业、自媒体要特别认真对待的平台。

内容分发平台在影响内容生产的方式,互联网巨头会不会继续碾压已经在挣扎的媒体?这样的担忧在国外也一点不少,Facebook和苹果甚至更加主动地介入到了内容分发中。Instant Articles和苹果新闻也让一众媒体惶惶不可终日。

但是,这种事谁说得好呢,况且这些巨头也不过是参加了内容分发而已。纽约时报研究与发展实验室(NYTLABS),是一个探索未来3-5年可能普及的科技以及媒体的未来的机构,他们觉得,内容生产者们与其考虑这些巨头,不如自己多反思一下这些变化。而在NYTLABS看来,

未来的新闻不再是一篇文章

以下是他们的观点的节选:

放开旧的制约

传统的新闻报道中,印刷媒体的限制是每天最多发行两次,而且每当一个新闻被报道,就不再能修改了。现在,媒体已经习惯了使用视频、音频、交互性阅读等,但是,即使是最创新的形式,依然遵循着传统的报道方式:一篇报道发布后就不会再修改,知识也不会累积起来。

NYTLABS的看法是,应该让信息自动积累,以往的报道应该能被以后的报道所用。当然,这不是要做成想维基百科那样的纯粹的资料整理,而是要增加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具体如何实现,NYTLABS的方法是,首先把文章编码化,这就意味着把可能会被重复使用的部分识别出来并加以注释,《纽约时报》旗下的科技博客Bits对此有个专门的称呼,“段章”(Particles),相对与传统的“文章”(Articles)。

这个方法并没有在全世界推行,因为媒体往往不愿意负担额外的人力成本。《纽约时报》的做法是引入机器学习,来给可能重复使用的部分加标签和注释,这样能极大减轻人力负担。

这样做,他们认为能从以下方面极大改进新闻阅读体验:

1.作者专用的高效率工具

过去,如果一名作者想索引以往对某个话题的报道,她只能人工去查看和筛选,然后在自己的报道里添加超链接。超链接不是个好方案,因为读者要离开当前页面去查看。

但是,如果报道都被转化为了“段章”,即每个部分都被重新编码,添加标签,而且是可以被嵌入的,那问题就简单多了。所有的编辑工具都能很随意地把相关的部分整理出来,作者能很容易地把相关报道放在自己的文章里。而且,这些“段章”是可以被嵌入到报道中的,读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展开或者收起这些内容。

一篇报道不应该只有叙事部分,还应该有大量的背景材料、历史环境和分析。

2.总结和综合

但是,如果能超越一篇文章来思考“段章”,它就会发挥出更大的威力,想想看,一个结构化的信息库会比一个保存文章的档案库有多大优势。

NYTLABS打了个比方,如果我想找Donald Trump(美国总统候选人,以言论出格闻名,是著名的“嘴炮”)说过的关于移民的话,那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一条一条地筛选。但是,如果他说话的话都被添加了标签,那问题就简单得多了。

很多有助于理解新闻事件的综合信息,通常都是这种非常难以获得的历史背景资料、纵向知识,所以现在专门从事“解释性报道”的作者还很有市场。

但是,每家媒体都应该把自己出版过的内容转化为这样的纵向知识,其实只需要把信息编码以使它们容易获得、可以重复使用,并能和事实报道混合。

3.适应性内容

这个概念类似前端设计中的响应式布局,后者指的是一个网站能够兼容多个终端——例如电脑、手机、iPad——而不是为每个终端做一个特定的版本。

想一想,现在的媒体是怎么传播内容的?打个比方,《纽约时报》的美食文章会在网站上刊出全文;在app上则是大标题加核心内容;在Apple Watch,只有一个标题;而在《烹饪》(cooking)网站(《纽约时报的》旗下的子网站)上,又会有一个独立的菜谱。这还不算Facebook、Pinterest和Twitter这些平台。

如果在一篇文章中辨别出“段章”,并加上标签,就能创造一种流水线式的工作流程,并极大降低编辑的负担。适应性内容就是存储在一处的文章,可以在多个终端上用不同的方式呈现。

4.暂时的和长青的

新闻报道中有两类内容:对正在发生的事件的叙述和诸如背景情况、关键人物这样的长期内容。但是,传统的做法是把一篇报道看成原子式的,也即不可拆分,这就让一篇报道成了短暂的,容易过时的内容。

一家媒体每天写上百篇文章,然后第二天继续这样的工作,一遍又一遍地重写冗余的内容。这是被传统印刷媒体定义的写作方式,如果让一个出生在数字时代的人回头看的话,这是很奇怪而且不必要的。

你能想象,每一次叙利亚发生了什么大事,维基百科就创建一个新页面;并且,为了了解大背景,你需要人工翻找上百个页面,在不断重复的信息里做筛选?这看来很荒唐,但是媒体每天都在做这样的事情。

“段章”能在文章创建的那一天起,就帮助我们识别其中长期的,可重复使用的内容,这就意味着,媒体不光是在创建“历史的第一份手稿”,而且同时在总结第二份手稿,使之成为知识的源泉,并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更加有效的方法去使用它。

 

不知道你看完的感受是什么,我是挺震撼的,有追求的传统媒体自我变革的力度不可谓不努力,这样的前瞻性和创意恐怕也不是那些互联网巨头能够想出来的。不过现在,传统媒体的收入还在下滑,影响力还在持续减弱,我的理解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以及内容生产的低门槛化,让内容极度多样化。

人类的本性是欣赏轻松、有趣、猎奇、歇斯底里的内容,而这些内容越来越容易找到。一个极端的例子,我可能在吃力地读一篇需要1个小时才能看完的论文,图中开了个小差,拿起手机,不知不觉地看了一下午猫狗打架的视频。

板着脸,以非常严肃的精神对待新闻的态度不招年轻人的喜欢,而且很可能在中年人、老年人中也不受欢迎。把文章编码、复用,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真相,但是,如果他们根本不关心呢?

当然,最后这些是我夹带的私货,你完全不用像我这么悲观。

 

题图来自:NYTLABS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媒体」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媒体」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蒋鸿昌

深圳、香港、广州、厦门及周边好玩的创业公司都可以来找我。 微信hongchang2011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