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移动应用

豌豆荚能讲一个“移动内容搜索”的好故事吗?

童滨

发布于 2014年1月16日

豌豆荚是我见过的创业公司中最会讲故事的,没有之一。

在2014年1月15日的新产品发布会上,豌豆荚接连向媒体播放了三段视频,分别讲述了视频、游戏、电子书消费者会如何使用他们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内容需求。他们甚至还排演了一套别出心裁的员工舞台剧,依次以独白的形式讲述自己为什么愿意留在这个团队。

且不说宣传视频和员工舞台剧的效果如何,但精心布置的背后,豌豆荚已然非常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目的,他们希望借媒体之口阐述自己的价值——正如豌豆荚的产品总监刘亚平接受PingWest采访提问时所说的那样,他们的投资人所看重的是“移动内容搜索所代表的未来趋势”,以及”豌豆荚这个产品团队“。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豌豆荚是怎么做“移动内容搜索”的。

4.0新版豌豆荚对界面进行了重新设计,过去抽屉式的侧栏呼出设计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与Google App Launcher有着一样图标的弹出选单按钮,应用升级通知也以红色数字图标的样子被放置在界面的右上角。应用展示卡片则比上一版本占据了更大的空间,刘亚平称,做出这项改动是因为用户喜欢更大的卡片设计。

迎来最大变化的当然是移动搜索功能。新版豌豆荚的搜索入口以非常显眼的方式被展现在应用的首页,点击搜索框后,豌豆荚就会按类别展示目前热门的搜索关键词。根据你搜索的关键词类型,豌豆荚会对搜索结果进行智能排序,例如与视频相关的关键词搜索结果将会把视频内容展示在更前面。

“应用内搜索”是“移动内容搜索”中的一项重要功能。豌豆荚在做“应用内搜索”时并不是把内容以聚合的形式“圈养”在自己的平台上,所有的搜索结果或利用内容提供方的API接口直接向用户呈现最终内容(例如大部分视频内容无需安装第三方应用就可以打开),或可跳转至内容提供方自己的“应用内搜索”结果(例如,如果你在豌豆荚搜索一个书名,搜索结果是由多看提供的,那么你就会从豌豆荚应用跳转到多看应用对应电子书的购买页面)。

随之而来的好处是,这不仅不损害内容提供方的利益,还会为他们带去相应的流量。豌豆荚在节省了版权购买费用、无需另行搭建内容消费平台的同时,又能实现对内容入口的把控,就如同App世界里的Google一样。一个月以前,Google也开始在Android平台的Google Search应用内加入了“应用内搜索”功能

这次发布会上,豌豆荚尚未向第三方开发者发布与“应用内搜索”相关的SDK,但他们保证到时候第三方开发者仅需要做一些简单的调整就可以接入豌豆荚的“应用内搜索”功能。豌豆荚方面告诉PingWest,包括SDK在内的整套“应用内搜索”流程和处理平台将会在年后发布。

但尽管抢在了百度和360之前,豌豆荚布局“应用内搜索”的步子也不算快。早在2013年9月,他们就做出了“应用内搜索”的“雏形”,而这个“雏形”甚至实现了比现在更深的使用场景。例如,你在搜索电影时,结果会展现包括来自豆瓣电影的评论,来自猫眼电影的在线购票入口等一系列相关的结果。然而在4.0版的豌豆荚中,我们还没有看到能够如此贯穿全局的应用内搜索功能。

造成这一结果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技术团队的资源限制。目前,豌豆荚在iOS平台上仅发布了一款用于同步照片的”云相册“应用。豌豆荚方面称,目前他们仍然想要把资源集中在Android平台上,暂时不打算在系统限制颇多的iOS平台上投入太多资源。而这次推出的“应用内搜索”之所以功能并“不那么完整”,同样也是由于团队内部的技术资源限制。

谁都不知道豌豆荚在“应用内搜索”的优势能够维持多久,幸好他们及时得到了软银领投的1.2亿美元的融资。目前豌豆荚并没有对外宣布他们具体将会怎样利用这笔钱,但加速以“应用内搜索”为核心的“移动内容搜索”功能的开发迭代,是可想而知的。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豌豆荚如何从百度、奇虎360那里赢取用户?毕竟百度搜索以及这两家各自的应用分发渠道都有庞大且稳固的用户群,与它们相比,豌豆荚的品牌优势和线上渠道能力都算不上强劲,而撬动用户习惯从来就不是一件易事。换句话说,以产品优势带动用户迁移,才是豌豆荚是否能够把“移动内容搜索”故事变为现实的核心。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移动应用」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移动应用」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童滨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却只想留下你!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