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三星

硬件单调没关系,三星真正在意的是软件创新和用户体验

所谓的“硬件创新”从来都不是这家韩国公司所追求的,从最初的“苹果追随者”到如今的“挑战者”,三星的移动战略始终没有改变——在不断地提高硬件配置的同时将重点放在软件层面进行创新,并不断摸索用户体验在产品上的最佳实践方案。

陈粲然 Ray

发布于 2013年3月19日

三星在几天前发布了新一代的旗舰机型Galaxy S4。与Galaxy S3相比,这款Galaxy系列的第4代产品在外观上并没有发生什么明显的进化,而是进一步强化了硬件配置,在很多人看来这意味着手机行业已处于“硬件创新”的瓶颈阶段,一个无聊的,对配置、参数和处理器性能进行军备竞赛时代已经到来。另一方面,我的同事Thomas在《智能手机竞争的末路:除了参数,只有营销》一文中提到了,比营销预算似乎成为了在比拼参数的“核战争”逼近极限后唯一的出路,而三星正是这场营销战争中冲在最前面的公司。我们也看到三星的竞争对手们,HTC北美地区总裁Mike Woodward以及苹果高级副总裁Phil Schiller正是利用这两点讥讽三星缺乏创新。

无可否认,硬件设计的乏善可陈和大笔的营销投入确实是三星在移动产品上表现出的现状,但我认为,我们并不能因此忽视了三星的创新能力。实际上,所谓的“硬件创新”从来都不是这家韩国公司所追求的,从最初的“苹果追随者”到如今的“挑战者”,三星的移动战略始终没有改变——在不断地提高硬件配置的同时将重点放在软件层面进行创新,并不断摸索用户体验在产品上的最佳实践方案。

例如我们在Galaxy S3中看到的手势操作、人眼识别、动作感应等特性以及Galaxy S4新增加的悬浮预览、利用眼球上下滚动屏幕、S翻译及语音文字转换等多种功能。再例如,从Galaxy S3起,系统对多任务的支持不再是Android系统上传统的卡片模式,而是可以在一个屏上同时做两件事……我反倒在如今的苹果上没有看到这一点。

我在不久前与三星总部的一位设计师进行过交谈,他告诉我与大部分中国IT企业不同的是,三星建立了一个非常庞大的用户体验体系——研究所、设计部、事业部都有动辄几百人的用户体验部门,只是每个部门拥有不同层面的职能。例如事业部主要负责近期即将推出的、更接近落地状态的产品设计,而他所任职的研究所主要进行时间概念上的超前设计,即会通过对几年后社会趋势、市场变化、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来考量,来设计跨代的“未来产品”。

“实际上,我们部门在设计时并不会过多地去考虑硬件、元器件性质,甚至操作系统的具体特性也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我们只考虑什么是市场方向?用户有什么样的需求?我们能为其做什么样的设计?我们会根据每个细分的需求设计出与之匹配的几百个用户体验方案,再交由产品和开发部门去推动,技术部门说可以实现,于是它就出现在了未来的某一款三星的产品中。”

从他的话中可以清晰的看出在三星内部,设计驱动着产品的开发。

他还告诉我,在三星用户用户体验部门,面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不等同设备和产品,针对不同的需求都会建立大小不一的用户体验小组,它们针对每一个需求都会提供成百个解决方案,例如Galaxy S3的水滴锁屏效果就是在三百多个设计方案中选取的一个。

除了在软件层面的超前设计和功能创新外,我们还不能忽视了三星在用户体验上的极深研几,它们在这方面的成果也许并不那么吸引眼球,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整个三星的产品设计。前三星中国设计研究所用户体验创新部负责人林敏曾分享过一个关于Galaxy Note的成功经验——由于乔布斯对于触摸屏手机有一句著名的论断:“上帝给了我们十支手写笔,我们不要再多发明一个了。”导致大部分设计师们谈笔色变。当设计师们都痴迷于iPhone的3.5寸屏(如今已升级到4英寸)是单手触摸操作的极限选择时,他们选择了无视屏幕大小与信息呈现量的关系。而Galaxy Note的5.3寸屏不过是通过增大信息呈现量而让对此敏感的用户感受到质的差异,这个大屏方案恰恰是为了更好满足笔的使用而自然衍生的设计思考。

从更加隐性的层面上看:随着材料技术的成熟,三星能够在Galaxy系列上将大、薄、轻这个三个在很长时间内都是矛盾的问题做到完美的平衡,也从用户体验上保证了其良好的吸引力。而这种隐性的技术创新,往往是不为人所见的。

所以我想说的是,三星的成功并非仅仅取决于其强大的产业链掌控能力、产品的迭代速度、硬件和性能的不断升级以及大笔的营销投入,更重要的是,它在软件和操作系统层面都在不断地进行突破和创新,并力图用无微不至的软硬件体验感动用户。

注:图片来自网络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三星」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三星」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陈粲然 Ray

不揣测动机、不质疑资格、不定义身份、不混淆概念、诚恳承认错误,做良性讨论。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