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云吃饭

世上最好吃的饭,是“云吃饭”?

人们陶醉的,或许不是味蕾上的雀跃,而是被认同的共鸣感。

第三方认证作者

颛顼

发布于 2017年7月17日

本文经微信公众号博客天下(bktx2012)授权转载

文 : 邓咏仪;编辑 :昌炯

虾头熬出虾油,咸鸭蛋、胡萝卜、豌豆依次放入锅中,蛋黄开始在热油里慢慢融化,再倒入隔夜的米饭——刺啦一声,米粒在锅中跳跃。蛋液均匀地包裹住各种食材,再把煮熟的虾仁放进去翻炒,最后撒下肉末、葱花和胡椒,一碗虾仁炒饭冒着腾腾热气出炉了。

记录下这一过程的,是一个名叫“日食记”的微博账号,名为“酥饼”的猫和不露脸的主厨姜老刀是它的特色名片。

“看到日食记里面的猫,还有做饭的过程,像做了一场遥远的梦。”在北京工作了一年多的海芮对《博客天下》说。短短5分钟的视频,让她觉得“美好得都不像是我们的生活”。

和大多数北漂一样,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没有给海芮每天做饭的机会,但不妨碍她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模拟并享受一款美食的诞生。

海芮在互联网公司上班,每晚回到家最早也要8点多。她是拥有900多万关注者的“日食记”的忠实粉丝,晚上睡觉前,都会把当天更新的美食视频看完。

她的这种行为,在互联网上有一个专门的称谓——云吃饭。这一概念脱胎于越来越便捷的数字化生活。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Google Art在网上“云看展”,通过观看宠物博主的图片和视频“云养猫”,同样也可以通过美食图片或视频“云吃饭”。

跟“画饼充饥”重在精神胜利不同,“云吃饭”解决的并非是饥饿问题,更多时候是在借食物表达情感。换句话说,“画饼充饥”为的是满足胃,是一种输入;“云吃饭”主要满足的是某种情绪的释放,是输出。

在国外,诱人的食物图像和影像被称为“Food Porn”,这种夸张的表达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对美食的热爱。在Instagram上,带有这个标签的照片就有上亿张之多。

食物带来最原始的抚慰,它承载的生活记忆也最为真切。或许正是如此,今年翻拍的多部日剧中,《深夜食堂》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但它的生搬硬套也招致了海啸般的批评——人们无法忍受对这种真切的背叛。

有网友评论道:“用食欲讲人欲,是个特别好的切口,但故事必须是你自己的,食物也必须是你自己的。”

跟《深夜食堂》主打食物连接的人物故事一样,“云吃饭”背后埋藏着一个个生动的个体故事。

来自湖北的大学生吴珈楠长期“云吃饭”的方式是看吃播。吃播是指以吃饭过程为主要内容的直播。2013年,韩国就开始兴起吃播潮流,播主在观众面前将食物吃完,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打赏。这一年,韩国直播平台Afreeca上最受欢迎的吃播播主一年就进账25万美元。

他最早接触这类视频是2014年底。当时,bilibili上一个名为“木下大胃王”的视频引起了他的兴趣。视频中,来自日本的大胃王木下佑哗在镜头下吃下一盘又一盘铺满芝士的披萨,或是十几盘饺子,一顿的极限食量是6公斤。

“当时第一感觉就是很神奇,怎么这么瘦小的妹子这么能吃。”吴珈楠对《博客天下》说。

木下的视频很精致,美食加上柔和的滤镜,剪辑节奏恰到好处。这样的视频风格让他觉得很舒服,“可以说是越看越饿,越饿越看”。

后来,看吃播成了他减肥健身的重要道具——常用“云吃饭”的方式取代现实里的进食。“增肌减脂有很多忌口,但是自己又不能吃,所以只能把这种欲望寄托到吃播中。”吴珈楠说,“觉得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满足感和食物的美感吧。”

他看吃播的时间往往在晚上,困了就睡觉,看饿了也没关系——他在寝室里不放除了脱脂牛奶以外任何吃的东西,因为“不想挑战自己的自控力”。

大学生牛楚韵跟“云吃饭”长期结缘纯粹是因为上瘾。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她在宿舍感叹好饿,室友推荐她看吃播,于是她随意打开了几个视频。

视频中的韩国主播大口吃着烤肉,日本妹子则捧起了超大碗的拉面。“开始看的时候觉得特别无聊,”牛楚韵告诉《博客天下》,“但是又想着,今晚我没有吃,我肯定不会胖。”

然而看着看着,她就开始馋了,感到口水一直在分泌。可时间一长,她又觉得油腻。“就跟吃火锅一样,去之前很想吃,后面真去了就越吃越腻。”

她觉得自己理智上知道这没什么好看的,但是看的时候就觉得“很魔性”,整个人都挺放松的,没有动力关掉视频。

比食物本身的味道更让人难以排解的,是食物背后的生活记忆。

甜胚子是李语君最爱的家乡美食之一。这是一种西北的特色小吃,用用筱麦蒸熟后加酒曲酿制而成,兑入凉开水,酸酸甜甜,极适合解暑。

她在兰州长大,大学来到了北京,这是她第一次离家生活。

大一时,她还不大习惯北京夏天的燥热,可找遍大众点评也没有发现北京有卖甜胚子的地方。“这个时候才觉得还挺想家的,回到家里什么爱吃的都有。”她对《博客天下》说。

后来她干脆深夜躺在床上,捧着手机搜甜胚子的图“云吃”一波,“就当是看看解解馋吧”。

庆幸的是,李语君后来在学校附近找到了一家名为“一碗兰”的兰州牛肉面馆,这是她好不容易才找到的比较接近家乡味道的牛肉面。

不过数月前,李语君路过“一碗兰”时,发现面馆已经不在了。她特别郁闷。“好不容易有口吃的,结果就没了。”

李语君在微博上看过一个牛肉面的视频,结束时加入了一个关于故乡与童年的小故事,得到了4万多的转发。来自四川的郑鑫叶留下评论说:“我一汉子也哭了,想家人了!”

他在离家2000公里的江苏上班,毕业上班刚一年多。虽然不是西北人,但牛肉面还是让他想起了家乡的种种美食。

人们苦心寻找食物最好看的角度,拍照、p图、发送、转发、点赞,你来我往的互动中,食物变身为通用的社交货币,“云吃饭”亦成为社交手段之一。

一些食物也因此踏上星途——喜茶、丧茶、鲍师傅等“网红小吃”让人们心甘情愿在盘成蛇形的队伍中等待一个下午。

人们陶醉的,或许不是味蕾上的雀跃,而是被认同的共鸣感。为心仪的美食拍个照片或视频发给友人或发布在社交平台上,在自媒体时代越来越普遍。

很多时候,这与孤独的都市生活有关。一人居、一人食、高房价、快节奏……各种压力之下,食物成了一个出口。

仪式感也很重要。

24岁的柯诗雨“云吃饭”已有5年历史。她从2012年开始追一个名为《小梦帮倒忙》的美食节目。主持人小梦是土生土长的大连女孩,带着观众在日本青森县吃喝玩乐。每期节目不到15分钟,内容常常是小梦津津有味地品尝青森各地美食的镜头,让人食指大动。

自从开始追这个节目,柯诗雨养成了习惯,只要一个人吃外卖,就一定要打开美食视频一边看一边吃。“像‘小梦’更新我都不舍得看,每次看的时候都像带着朝圣一般的心情。”她向《博客天下》回忆。

跟着小梦的脚步,柯诗雨知道了原来扇贝也能生吃,啃起来跟馒头一样;一个巨型苹果派,热乎乎地就能往嘴巴里塞。“当时我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想象自己在吃那些食物,心里想着以后一定要尝尝。”

吃着碗里瞧着锅里,让她觉得“外卖也突然更有味道了”。

这个节目陪着柯诗雨度过了一段比较困厄的时光。大学毕业后,她先是到了一家设计公司工作,辞职后来又和朋友创业,和朋友在外面合租。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她会先去买吃的东西,再打开“小梦”边看边吃。

柯诗雨觉得,小梦吃东西的时候元气满满,毫不做作,非常有感染力,和《深夜食堂》《孤独的美食家》那种美化过的过程不一样,“特别有人情味”。

“其实真正让你难过的是小事情,大事情你是不会想着难过的,只会想着解决。”她把看“小梦”当作生活中的元气之源,无论开心还是难过都去看看,看完就觉得自己被治愈了。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云吃饭」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云吃饭」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颛顼
第三方认证作者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却只想留下你!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