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CES

#现场#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变成汽车展,以后还是改名叫CAS好了

汽车,汽车,汽车。从赛车到超级跑车,再到各个汽车厂商推出的概念车、各个推出互联网公司的汽车操作系统或者车联网应用,几天逛下来,结果发现国际电子消费展(CES)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汽车。这些“喧宾夺主”的汽车厂商,在CES上究竟都做了些什么?我们逐一来盘点一下。

Vicky Xiao

发布于 2015年1月10日

汽车,汽车,汽车。从赛车到超级跑车,再到各个汽车厂商推出的概念车、各个推出互联网公司的汽车操作系统或者车联网应用,几天逛下来,结果发现国际电子消费展(CES)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汽车。

其实也算早有预兆。在CES正式开幕前一天,我参加了几个大厂商的发布会,他们会提前向媒体展出自己将展出的技术和产品,从LG到三星,再到索尼,都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新品出现,反而是两个汽车厂商,丰田和大众吸引足了眼球;而在正式开幕后,宝马、奥迪和奔驰,都竞相成为热点。

这些“喧宾夺主”的汽车厂商,在CES上究竟都做了些什么?我们逐一来盘点一下。

丰田:开放燃料电池专利

丰田在这次CES上没有太多概念车型,但是,它却做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向其他厂商免费提供约5680项燃料电池相关专利的使用权。专利涉及范围涵盖燃料电池控制系统、储氢罐、燃料电池组等关键部件。

其实在去年CES上,丰田的最新氢燃料电池汽车就颇为引人注目,只是当时它还没有正式的官方名字,只被笼统的叫做FCV(Fuel Cell Vehicle),而现在,它已经有了正式的官方命名——MIRAI。这次开放的燃料电池技术专利使用权,其中就包括Mirai的1970项关键技术。

丰田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Bob Carter宣布了这个消息。他认为,2015年至2020年面世的首代氢燃料电动汽车至关重要,它们的上市将需要汽车制造商、政府部门、学术界和能源供应商前所未有的合作,消除传统企业的边界。

所以,丰田率先做出了开放专利的举动。不过,在丰田此次的开放声明中,汽车专利的免费时间被限定在了2020年前;此外,为促进加氢站的尽快普及,丰田还将无限期无偿提供制造、供给氢气的加氢站相关的约70项专利使用权。这也有利于降低燃料电池车制造门槛,鼓励燃料电池车使用,以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大众:汽车的手势交互

大众这次展出了两款车型,我们都上去试了一把。其中Golf R Touch概念车设想非常大胆,它完全抛弃了传统物理按钮,而是采用触控和手势控制,来完成人与车的交互。

Golf R Touch在仪表台和中控台上一共设置了三块液晶屏,其中仪表板是一块12.3英寸的液晶屏,在中控台顶部也有一块12.8英寸高分辨率触摸屏,中控台下部还有8.0英寸液晶显示屏,它采用触觉反馈技术,用于调整车辆设置,空调系统和各种辅助功能。

整个概念车最让人惊艳的就是手势操作。它在车顶上装有3D摄像头,可以感应操作者的手势控制天窗,比如从前往后挥手可以打开天窗,从后往前挥手可以关闭天窗。而如果你要调整座椅,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当手顺着座椅侧面向前滑动,座椅将会先前靠,反之亦然。

另外一个手势操作主要是利用中控台下部的感应器。当你的手在中控台先前挥舞的时候,位于手下方感应器就会准确探知你的动作,从而帮你实现手势操作。比如你可以在中控台前用手指左右滑动选择灯光颜色(车内氛围灯则拥有1670万种不同组合),或者较大幅度挥舞手掌切换音乐等。

(大众汽车手势控制)

除了Golf R Touch概念车里的手势控制,大众还展示了另外一个手势控制技术。首先你需要张开五指平放手掌来激活这个技术,这样的话在你不需要它的时候,不会因为随意的动作而无启动什么功能。激活后,左右挥动可以切换,往下是回到上一级菜单,勾勾手指则是进入该项服务。但是可以从我们的视频中看出,它不是特别灵敏。

(大众汽车手势控制)

而另外一个展示车型则成熟的多。它内置了苹果的CarPlay、Google的Android Auto和MirrorLink软件,做成了多系统,可以把手机里的内容投射到车里来,并在方向盘上集成了语音控制按钮。这样,乘车人只用将自己的智能手机用USB和车子相连,就可以在中控台上看到自己手机上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都已经针对车子屏幕进行了优化。可以明显看到,CarPlay仍然是以应用为主,而Android Auto则是卡片式信息集成。

奥迪:自动驾驶和“周边”产品

奥迪这次做了一个很大胆的举动,它最新研发代号为“Jack”的自动驾驶汽车,从加州硅谷出发,完成了差不多900公里的长途驾驶后,在CES开展前一天,抵达了位于拉斯维加斯的展台。当然,根据加州的法律,司机必须得一直坐在方向盘后面。

(奥迪车载信息娱乐平台)

奥迪还展出了多个车载信息娱乐平台。最经典的就在于将传统仪的表盘也全部升级成为了彩屏显示,上面既可以显示仪表信息,还可以全屏显示导航信息,并附有3D效果,非常酷炫。而中控配备的一款高清显示屏是可以独立显示的,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显示不同的内容。

全彩屏仪表盘上可以显示的信息很多,可以根据方向盘上的按键来激活不同的功能。比如在仪表盘上可以显示天气、城市新闻、本地活动等,所以你可以不用去看手机,而是直接目视前方。语音功能也可以帮助你导航、切换音乐等。

(奥迪3D全彩屏仪表盘)

和其他厂商不太,奥迪仍然坚持不选择触摸屏设计,而是坚持实体物理键+旋钮的模式,不过,还是在操作按钮上方添加了触摸板,主要方便进行手写输入。

另外,奥迪这次展出了不少“周边产品”。比如车载平板和智能手表。

(奥迪平板)

奥迪的车载平板据说完全是自己设计的,主要是固定在前座的靠椅上,给后排乘客使用。它采用了特殊的定制玻璃和边框,并进行了实际的重冲撞测试,以防止屏幕破碎和弯曲,避免对乘客造成伤害。

从我们的视频中可以看出,这款平板基于Android,并搭载着常规的车辆信息,平板还能控制车辆的FM调频收音机或者多媒体音乐。与此同时,后排乘客能够将平板上Google Map提供的路径导航发送到前方的中控台上。

而智能手表是联合LG推出,它是不锈钢的材质,屏幕外圈的表壳上有刻度,样式还比较经典,不过右边的三个调节钮有点奇怪。它可以配合奥迪的Prologue技术,对车主位置进行确定和计算,从而让汽车自动驾驶到车主面前。不过,它采用的不是Android系统,而是LG的Web OS系统。

奔驰:未来的车长这样

这次用自动驾驶技术的还有奔驰。它正式发布了F015 Luxury in Motion概念车,这款车未来感十足,看上去非常像太空梭。

这款概念车的设计十分简洁,它的前窗玻璃差不多延伸到了车顶。尾部配备有LED矩阵式光带,并可显示出诸如“slow”等文字,来提醒后方车辆。在车头部分安装有LED灯,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在街道上投射出临时道路,非常酷。

当然,它在车顶和车内都装有很多感应器以帮助车辆在自动驾驶时监测外部环境,而内部则装有大型的触摸屏。

它的车门是对开设计,开门时,车内座椅会自动转动方便乘车人入座。可以说,这辆自动驾驶概念汽车,是整个CES上最具有未来感的产品。

宝马:别树一帜的泊车系统

宝马这次非常任性地选择了远离其他厂商们都在的北区展厅,而自己另外设了一个场地。

它推出的360°预防碰撞系统非常引人注目,主要是基于车辆定位与环境识别技术,来防止车辆和别的物体相撞,尤其是在停车的时候。它拥有四个激光扫描仪,用来监测环境并识别支柱等障碍物;如果车辆快要撞上墙壁或者支柱时,刹车系统便会自动启动,避免碰撞。

另外,宝马还展示了自己的无线充电架。它由基座和线圈构成,在车库地板或者街道上铺设基座,在车辆底盘下部设线圈,就可以利用磁场传递电能进行充电。

宝马同样推出了手势控制功能。通过车顶部的3D感应装置,用户可以用手势来进行那个基本的操作,比如开启音响等接挂电话的功能。

福特:SYNC 3 UI获得更新

老实说,比起其他几大厂商,在车联网方面行动最早的福特,这次反而显得有些乏善可陈。它在CES上展现的是全新SYNC 3系统,相较之前的系统,它反应更快,触控式操作更加简便,对驾驶者要求的响应更迅速,高了触控的灵敏度和语音指令传达的顺畅性,并加入诸多人们在智能手机和平板设备上已熟悉的触摸操作,如捏拉缩放、抚屏动作等,此外,更为新潮直观的图标设计也是其特点之一。

(福特SYNC 3全新UI)

SYNC 3配备了更加灵敏的对话语音识别技术,只要说“播放(歌名、演唱者、专辑或类型)”就能让系统播放指定歌曲、演唱者、列表或专辑的歌,无需再为歌曲分门别类。要切换至电台模式,用户只需直接说出数字电台名称或相应电台的频率即可。

另外,这次还有一个形似智能手机的触控屏幕以及更易识别的图标。它明亮的背景、加大尺寸的按键以及高对比度字体很适合白天使用。到了夜晚,显示屏会自动切换至暗色背景,有效减轻视觉疲劳,最大程度减少屏幕光反射到车窗的情况。操作系统主屏由三大主要功能构成——导航、音频和电话。整体采用扁平化设计风格,底部的快捷栏更加方便用户操作。

但是,除了上述UI获得更新以更符合驾驶体验之外,在功能上并没有大的突破。而且根据福特的介绍,目前,全球超过1千多万辆福特汽车正在使用SYNC技术,而SYNC 3将于明年正式搭载在福特新车型上。不过,此前的SYNC系统并没有办法升级到最新的SYNC 3。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CES」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CES」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Vicky Xiao

Tell me your story. xiaoxu@pingwest.com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