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周之前我就从LinkedIn内部的可靠渠道听说了LinkedIn即将变身“媒体平台”的消息,今天下午(北京时间10月3日凌晨),这个产品终于亮相了。
上图是我刚刚刷新LinkedIn页面的截图——就在一个多小时前我打开自己LinkedIn页面的时候这一切还都没发生。它提示我去阅读来自维珍集团(Virgin Group)创始人Richard Branson在LinkedIn上发表的一篇关于创业文章,并提示我说,你还可以直接“follow”这位素以搞怪著称的商界大佬。
是的,你没看错,这里面至少透露了两个个信息:第一,现在你可以在LinkedIn上写相当长的一篇文章了,这就是说你完全可以把你的博客搬到LinkedIn上。第二,除了去“连接”(connect)一些你职业生涯上的朋友和同事之外,你在LinkedIn上增添了一种社交行为:follow(关注)——你知道如果我去找布兰森大佬connect LinkedIn的话他99%不会理我,但我现在可以直接关注他了,至少可以随时追踪他说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东西。
这说明什么呢?最直接的感受是:LinkedIn正在变成一个媒体。不久前,LinkedIn增添了一个“推荐阅读”的功能,它会自动根据每个人在LinkedIn上的职业履历、职业技能和职业人脉网络,为每个人推荐“每日必读”的文章——这些文章摘选自TechCrunch、BusinessInsider和《纽约时报》等高端主流专业性或商业媒体,这已经使LinkedIn具备了一些类似媒体的属性。现在,LinkedIn索性直接承担了一个“原创型”媒体的功能,直接邀请各领域的商界知名意见领袖直接在LinkedIn上以个人账户的名义发表文章,你可以从右边的列表中看到其它一些“thought leaders”发表的文章也在推荐中。
接下来,这项功能将被每个LinkedIn用户使用。也就是说,过去你可能在blogger、Tumblr、新浪博客或自己搭建的wordpress博客平台上写点东西发表自己的职业/专业观点和洞见,现在你直接在LinkedIn上做这些就可以了——理论上它离你的目标读者会更近一点,如果你的文章是与职业相关的话。不过LinkedIn直接变成媒体平台之后,Wordpress、Blogger和一些专业的博客平台显然并不会太乐意。
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这彻底意味着LinkedIn和Twitter撕破脸的事实。过去,LinkedIn更被普遍认为是“职场版”的Facebook,只有人与人的互相连接形成的职业人脉网络才能形成有机的互动。但现在,它成了创造媒体内容的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关注”和“被关注”的功能——这个逻辑关系与Twitter和新浪微博完全一样。而众所周知,在美国,Twitter是公共名人、意见领袖或希望引起关注的人发表独立内容的最佳平台——一些商业和科技界的人士更是将Twitter当作他们透露重大消息或表达观点的优先渠道。
现在,这件事可以被搬到LinkedIn上直接进行了——它从逻辑上无可挑剔。这里有更专注在某一件事上的人——如果你在Twitter(或新浪微博)上 分享了太多关于你去滑雪攀岩或与度蜜月的消息的话,那些希望更多获知你对专业领域洞见的关注者可能会无可奈何地取消对你的关注。但现在的LinkedIn显然更有助于你获得这些关注者,也可以让你将不同的内容放在不同的平台上。对于那些对发表职业相关观点和言论非常在意的人士,倒不妨用这个平台把自己的职业圈子经营得更紧密一点——这是LinkedIn的基因,而不是Twitter的。
这显然可能会分流Twitter的部分用户——它提供的内容呈现方式比Twitter的140个字和短链接直观和丰富得多了。Twitter会因此而勃然大怒吗?事实上,来自LinkedIn内部的可靠渠道透露给我,LinkedIn之所以这么做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Twitter的报复。众所周知Twitter前不久修改了API政策,限制第三方从Twitter倒出流量,中枪的也包括LinkedIn——用户将不能再从Twitter上直接分享内容至LinkedIn。而这反而促成了LinkedIn与Twitter彻底撕破脸皮,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与职业、商业和专业领域相关的媒体平台。
LinkedIn近期产品更新的动作不断: 除了前面提到的“推荐阅读”功能,它还为用户的动态提供了Facebook一样的“Like”按钮,使用户互动更丰富。此外,它增添了一项让LinkedIn彼此在职业上连接的用户互相“背书”(endorsement)的功能——其它人可以为你某项自己添加的职业技能背书,证明你确实拥有这方面的技能,这让LinkedIn用户本身的互动更丰富,内容也更可以被相信。
不过我们还真的无从预测接下来Twitter会对LinkedIn这种直接挖墙脚的举动做出什么反应——这似乎是Twiiter自找的。 不过我想到的是另一个问题——新浪微博上充斥着大量的专业领域意见领袖,他们用微博甚至附属的长微博功能滔滔不绝。而LinkedIn最近一直在筹划进入中国的布局,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对这种做法,新浪微博如果是100%拥抱并欢迎的话,就有点怪了。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