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cket的用户也超1000万了。这对于小团队来说,真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对不了解Pocket的用户来说,不妨做个简单的介绍:它是一个跨平台的服务(iOS、Android、Windows、Chrome等),当你想要保存互联网上各类内容以稍后阅读/观看时,比如文章、网页、视频、图片、多媒体等等,你都可以一键把这些内容加到Pocket中,进行稍后消费。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功能,Pocket已经做了六年。这六年里,它们的对手Instapaper已经把产品卖了出去,而他们却把产品由收费改为免费,并积累了1000万用户。
而就在他们宣布这一数据的当天,我遇到了Pocket的CEO Nate Weiner。作为Evernote Conference的嘉宾,他参与了一场论坛,然后就游走在会场内。与会的许多人是认识他的,纷纷伸出手,对他表示祝贺,他也就停下来,开心地聊几句,然后又不见了。
Pocket在会场也有一个展台,不过比较偏僻,在二层的一个角落里。他们的展台很简单,但也很漂亮——就像Pocket这个产品一样:一个背景板,前面一张弧形的白色桌子,都印有他们彩色的 Logo。比起人头攒动的一层,二层的人明显少一些,我去的时候,展台附近没有人,Nate就站在那里,随意地拍打着桌子,几分自得其乐的样子。
“恭喜!你们又一个里程碑!”我走过去对Nate说。他很高兴地说,"哈,我们是做的不错!”他们去年年末公布的用户总数还是 740 万人,这个增长速度不算太快,但是对于一直刻意控制着扩张速度的Pocket来说,已经很不错了。他们没有花过钱做市场推广、也没有合作谈什么预装,甚至到现在还并未针对哪一个市场做过本地化——所以当我告诉他在中国也有很多用户的时候,他还是有一点吃惊。不过,他随后又很得意地告诉我,其实现在他们70%的用户都来自美国之外了,亚洲的增长尤其强劲。
虽然经过几次改版,也逐步加入了诸如社交分享、发送给朋友等功能的完善,但是对于Pocket来说,它核心功能一直没变,整个产品也一直保持着非常简单的形态。而迈入1000万用户这个门槛后,Pocket显然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开始添加更多的新功能,让它更复杂也更强大,一个是仍然聚焦“小而美”。
当我把这个抛给Nate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我们会继续把Save For Later这个功能做的更好,这是我们的核心。我们会继续保持专注的。”
他认为,先不提Pocket,“稍后阅读”这个做法其实本身还不为大多数人所熟悉。“有的用户非常喜欢我们的产品,但是他们的朋友可能听都没听过这个功能!这是很关键的问题。”Nate说。所以这也是他们接下来的重点工作,让Pocket出现在更多平台上,也让更多人都接触并了解稍后阅读的服务。所以,Pocket甚至已经出现在了诸多看起来还没那么主流的产品上:比如三星发布不久的Galaxy Gear智能手表,就可以利用Pocket Listen功能,把保存的文字内容转化为语音,朗读给用户听。
Pocket已经在去年拿到了5百万美元的B轮投资。但是他们一直很克制。到现在,Pocket团队也只有15个人。Nate显然很喜欢现在的这个规模,但是对他们来说要做的事还太多。比如它还甚至还没有登陆Windows Phone平台。
就像前阵子RSS阅读器Feedly推出基于元数据以及用户使用偏好的个性化图谱,用户在Pocket上积累的数据也成为最大的价值。他们推出了针对出版商的服务,帮助内容生产者们更好地了解人们在如何地消费他们的内容,尽可能地扩展内容的生命周期。Nate告诉我,现在每天已经有150万条内容保存到Pocket上了——虽然“稍后阅读”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功能,但其实它的价值很大,他们想让这个简单的功能,成为一个新的“Big Thing”。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