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微信

微信测试“不常联系的朋友”,我又开始逢人换手机号了

有的时候,我是真的很想联系那个不怎么想联系我的好友啊。

王飞

发布于 2017年8月10日

为了让你更快、更容易找到并管理那些“不常联系的朋友”,微信又在你的社交关系上做了新的尝试。

这个功能本身没什么,只是它再一次提醒了我微信好友并不是一个可靠的关系。

于是,我又开始逢人换名片了。

微信又在强化社交的私人属性

微信的“不常联系的朋友”功能藏得很深,它放置在我-设置-隐私内,这个功能已经开始向更大范围的微信用户进行测试。

通过这个功能,微信用户可以进一步管理你不常社交的朋友——它给了你三个条件,让你筛选出“不常联系的人”:

接下来,你可以屏蔽他们的朋友圈,不让他们看你的朋友圈,也直接删除好友。

这看似很美好,但我的体验是这样的:

当我选择半年内无单聊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接近2000好友的我竟然有接近1100人无单独聊天,我观察了一下,其中包括了不少大中小学同学、换了工作的前同事,许多未联系的合作伙伴;

当我选择无共同小群的人也达到了惊人的886人,要知道作为媒体人其实有很多共同的群,很多媒体会在同一个群;

而半年内没有回复过他(她)朋友圈的人达到了1100人左右,很多新加的朋友,很多不爱发朋友圈的朋友;

而三项同时选择,留下了最终的500人左右,这里面有我的大学导师、不常联系的前前同事,在老家工作的高中同学;

表面上看,微信在强调用户关系链和朋友圈之间的私人属性。

但三个条件交叉筛选怎么都没有办法筛出我真正想屏蔽/删除的人,而那些被不常联系的人功能筛出的部分竟也有对我十分重要。

比如微商最爱群发和在朋友圈刷赞——出于对微商的观察,我曾添加过几个微商好友。但我无论怎么勾选这些条件,他们都不会被筛选掉,其实他们是我最想屏蔽/删除的人。

那些特别喜欢使用某三方清理助手测试你删除没删除她的同学、哪家餐厅又开业了,求你给它集个赞的朋友、不结婚不借钱就不联系,又在一个群的高中同学.....他们反而也在这个设定的框架外。

他们也是我“一时冲动”想要删除的群体之一。

但静下心来想想看,即便他们使用微信的习惯令我厌恶。但我似乎也并没有特别想删除他们。

因为他们中的好多人,是我曾经要好的朋友,而由于手机号码的变更或通讯录的丢失,微信是我与这个人最后的联系方式。

微信这个功能尽管并不实用,却给我提了个醒。我意识到——微信社交的需求已经和更早阶段的社交需求完全不同。

有的时候,我很想联系那个不怎么想联系我的好友啊

手机通信和微信通信之间,从来就存在着单线联系和双向联系许可的区别。

你知道了一个人的手机号,只要他不更换号码或刻意在手机端拉黑你,你就永远可以联系到他。

而微信不同,即便是不被特意拉黑,对方也有可能因为好友到达上限、不想看你的朋友圈内容或使用本次的“不常联系人”功能而把你删掉。

在工作场景上,这个区别会更加明显。

由于工作原因,我隔三差五会在微信里加上几个初创公司的老板或大公司的员工,也许加上微信之后仅有一次短暂的合作,之后几年都不一定再说话,但我并不希望切断联系。当相关的企业有了新的活动或动态,我依然能希望第一时间联系到公司负责人。

而现实是,我有时候微信发消息过去,发现早已经被删除好友。这时候如果电话打过去,我会发现其实对方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删的,也对我并没有什么恶意——“可能是用了什么软件清理掉了吧”。

但如果没有电话,那么通信就此中断。

在过去我也一直反感推销员但手机通讯录里总会备个有过一两次交情的保险员、水电工和保姆。

自从有了微信,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反而不存在了你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让这些人成为好友”,肆意的在你的朋友圈里发广告或定期给你群发消息要么彻底与他们断绝来往在你下次有需求的时候重新大海捞针的认识新人。

电话、手机的出现让大家的关系变得紧密——任意一方的主动,均可让链接实现。但微信的逻辑是必须双方主动,一条链接才能形成。

你和你一个许久不联系的同学之间可能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就是在朋友圈某个新闻热点上表现出了理念不和,然后微信“拉黑”却在放大这种隔阂。

你和朋友闹翻了,你把他微信删了或者拉黑了;但转过几个月,他想对你道歉,发现根本不能联系上你......

你几年后突然想起来,想冰释前嫌,却发现自己已经忘了微信号(谁会记得好友的微信号呢?),想加也加不回来;当然你更多的会直接忘了这个人,这辈子就再也见不到了......

况且现在换微信号的成本比换手机号低太多了。一个人可以因为失恋把微信号删了重新申请一个。但如果一个人失恋要是把手机号扔了那他所有的网站绑定、银行卡绑定包括微信号绑定的手机号都要换一遍。

所以拿到手机号我基本有了我未来五年都能联系到他的安全感。

但交换微信我是没有任何安全感的——微信拉黑的成本太低了而且微信官方在某种程度上正在让这个门槛变得更低因为在微信看来治理被微商和广告占领的朋友圈远比联络本身更重要。

昨天地震,微博上也有这样一个事,让人非常有感触。有人晒出一个截图, 是一个人在微信上询问另外一个人“你那里有没有事”,结果微信显示互相已经不是好友了。而这在过去,其实一般是通过一个短信发过去问候的。

而维护微信关系的成本却非常高你要时常发一些投其所好的朋友圈让他们给你评论点赞、你绝不能随意群发避免被人手动删除、你还要有事没事半年尬聊一次避免因为太久没联系而被删除。

维护微信社交像是过去人们的书信通讯为了不失去联系书信必须保持一定的频度和质量。一旦有了好像也没什么大事儿这个月不写了”的念头,那因为搬家而失去联络也是早晚的事儿。

在微信删除好友不主动提示的模式下这就像是你觉得我还住在小时候那个胡同一样——除非你亲自去确认否则写信还能联系到就成了一种幻想。

现在好了,给了你批量“拉黑”好友的可能。

微信社交就像搬家写信一样。只要一搬家,这辈子可能就再也联系不到了,但是随着成长,人的住所总是要变的。

而现在我删除了你这个好友,但你可能觉得我没删你好友,你觉得我还住在小时候那个胡同一样——除非你亲自去确认,否则就成了一种幻想。

一个常年不联系的好友,在朋友圈里我是不会注意到他消失了的; 但这不意味着我永远都不想联系他了。但也有一种可能,他已经把我删了。

在强关系和弱关系之间徘徊,我们将被引向何处?

在这个覆盖了近10亿用户的国民社交软件上,微信的考虑肯定是非常深入的——考虑到人性、群体、社交需求......每一步要谨慎在谨慎。

微信试图让你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安静——比如剥离你的生活、工作分组。在个人隐私设置方面,微信iOS 6.5.7版本中,微信推出了“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的功能;微信iOS 6.5.12版本中,微信用户可以设置某条朋友圈的互动不再通知。

这些功能可以隔离掉在工作中试图打扰你生活的人,隔离大部分的叨扰,但也可能隔离了那些真正想要去了解你的人。

微信也试图让你回到最初的无干扰强关系社交体验——微信的隐私设置不停地在更新、改变,正是因为在强关系和弱关系社交之间,人们产生了非常微妙的心理变化——一些人喜欢窥探,一些人选择被遗忘,微信在大部分人和小部分人之间摇摆,毕竟深度社交也可以换个名字叫打扰。

我们真的猜不到微信最终会要将我们引向何处,如何在社交需求变薄和变厚之间寻找到平衡,但我们不妨也要向好的地方想想。

以前我们朋友少,联系多,觉得社交很充足,喜欢在朋友圈里尽情地表达自己;现在我们朋友多,联系却少,恨不得把自己藏在那个孤僻的角落。

或许,这一次微信就是想修剪下你虚假的社交需求。

让你回到那个最初的社交情景下,逼着你和那些最好的朋友聊聊天。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微信」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微信」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王飞

资深作者 线索采集微信:xcodejk关注智能硬件市场及汽车商业领域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