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是一家很有勇气的公司。当所有科技公司都在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划清界限的时候,它的 CEO 毫不避嫌地亲登门白宫,站在西翼椭圆形办公室里特朗普的右手,在白宫媒体团的面前宣布在美国本土建一个工厂,将创造 1.3万个就业,总投资额高达 70 亿美元!
一直号称要振兴美国本土经济、创造更多就业的特朗普当然十分高兴。就这样,英特尔成了第一个高调地、用实际行动拥护特朗普的科技公司。科再奇的忠诚也获得了应有的报答:特朗普个人账号的一条感谢推文……

这个宣布怎么看都让人有点尴尬:就在前天,127 家美国科技公司刚刚集体签署并提交了一份诉讼陈情摘要 (amicus brief),以对特朗普的“禁穆令”表示抗议——莫非科再奇忘了,英特尔也是这 127 家公司其中之一?
他当然没忘。这次跟白宫搞的这个新工厂计划宣布,实在是太别有用心了……
不像某些电动车公司,英特尔的工厂的确是真的——但这个工厂,和特朗普的就业计划根本没有半毛钱关系。工厂位于亚利桑那州的钱德勒,代号 Fab 42,其实早在 2011 年就破土动工了,在当时也是高科技行业的标志性工程。
这个 Fab 42也不是什么隐秘的项目。2011 年初,第一个总统任期刚刚过半的巴拉克·奥巴马,想要宣传他在高新投资方面的主张,搞了一次“硅谷科技之旅”。时任英特尔 CEO 的保罗·奥特利尼为了给奥巴马站台,就第一次宣布了亚利桑那新工厂的消息。不仅如此,一年后奥巴马还亲自去到 Fab 42 给英特尔站台,作为回报。
现在,这个Fab 42 又一次被英特尔拿出来,当做了给新总统特朗普的献礼:两任英特尔 CEO,用同一个工厂给两任总统涨了面子,多实惠啊。

有人要问了:都 6 年过去了,这工厂怎么还在建呢?其实,这座工厂2011年建起,建了 3 年,然后就到了全球智能手机销量飞涨,PC 销量大尺度缩水的 2014 年。那年,英特尔以产能过剩为理由,宣布了 Fab 42 停建的消息(原话是竣工期待定)。那时候,“摩尔定律遭遇瓶颈”的说法也差不多出来了。
如果说英特尔是为了响应特朗普号召真的重启工厂建设,那倒也算流血表忠心。可关键还真不是。早在今年 1 月的 CES 上,科再奇就说过“大家放心,摩尔定律活的好着呢 (Moore’s Law is alive and well) ”这种话,还展示了一款代号 Cannonlake 的 10 纳米制程处理器二合一电脑。根据计划,10 纳米的下一步就是 7 纳米,预计发布时间至少在 2019 年之后——昨天科再奇也确认了,这座将于 3-4 年后完工的 Fab 42 工厂,生产的正好是 7 纳米制程处理器。
也就是说,按照英特尔的路线图,为了生产新处理器这个工厂是迟早要开工的。但你宣布就宣布吧,在整个科技界都在反特朗普的时候非要另辟蹊径,去白宫拽上特朗普开发布会,投机的意图简直太明显。
那么英特尔这么做,到底用意何在?
估计是预料到自己员工要炸锅,科再奇赶快把提前准备好的内部信发给了全体员工,解释自己为什么这么做。他在信中说:
虽然我们八成的产品销往美国以外的市场,但英特尔保持了绝大多数生产放在美国国内的现状。尽管在税收和监管政策上,我们和国际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处于不利地位,但我们仍然是全美前五的出口商之一,也是研发投入第二大的美国公司。
其实,这段话他也在白宫当着特朗普的面说过。特别是最后那一句话,摆明了告诉特朗普:我们被欺负的好亏啊!川大大你一定要出台点好的贸易政策给我们撑腰啊!
当了地产商又当过娱乐明星的特朗普毫无疑义地是个好面子的人。可是从 1 月 20 日就职以来,他却多次被落面子:内阁人选通不过,总统令被各地法院驳回,就连他大女儿的时尚品牌都被商店下架。这些都让他愤怒地在推特上嚷嚷。现在英特尔如此兴师动众地宣布“新”工厂,正中他好面子的下怀,连白宫都借了出来给英特尔开发布会。
你想想,当科再奇这么一位高新科技代表人物在所有媒体的面前掏出一块晶圆,映着椭圆形办公室窗口透过的光,把绚烂的高科技之光投射在特朗普的身上……得多有面子啊?

在这样一场表演谢幕后,双方还是要各取所需。英特尔借机需求更多政策优惠,而特朗普可以用这个“政绩”在支持者面前继续保持高大形象。但细想一下,你觉得科再奇在特朗普面前诉了苦,特朗普就会立刻颁给英特尔税务优惠和政府补贴,再给半导体产业放松监管吗?可能性很低,因为特朗普并不傻:工厂要 3-4 年才能完工,届时自己第一个任期已经结束了,新创的就业算不算得到他任期内还不好说,更何况有没有第二个任期还不一定呢。
当然了,今天的特朗普倍儿有面子,这就够了。
另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你会发现,在对待特朗普和他一些颇具争议的法令的态度上,英特尔这样的垂暮巨头比那些更新潮、尖锐的上升期公司,更擅长也更愿意采取一种圆滑的姿势。
比如希拉里在硅谷的头号党外闺蜜、惠普企业 CEO 梅格·惠特曼,此前恨不得将特朗普比作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结果大选后,态度立刻空中转体 180 度,变成了“他(特朗普)不是我的第一选择,但现在我们必须尽自己所能帮助他成功。”
再比如 IBM,上个月为支持特朗普特地宣布了要在四年内在美国招聘 2.5 万人。尽管 IBM 的员工从去年 12 月就发起了集体签名要求公司拒绝和特朗普政府合作,CEO 罗睿兰 (Ginni Rometty) 不仅没有采纳的意思,还像模像样地给特朗普提出了“六点建议”。
思科同样如此。 CEO 查克·罗宾斯之前不支持特朗普,但还是在他的主张里看到了机会。罗宾斯认为给公司减税的税收改革,会降低思科收并购业务的成本,而且每年遣返的非法移民人数的增加“会创造很多的机会,”让他感到“非常激动和脐带。”甲骨文的创始人、董事长和前 CEO 拉里·艾利森没有选择公开和硅谷叫板——但他的 CEO 继任者,萨芙拉·卡兹,则干脆加入了特朗普的过渡团队。甲骨文云计算部门的一名高管(正好也是一名民主党员)还因为这件事愤然离职……

至于科再奇,要不是因为不想像彼得·蒂尔那样公然和整个硅谷开撕,可能早就忍不住要找特朗普好好套近乎了。大选阶段他就想在硅谷给特朗普举办一个私密的筹款酒会,没想到被人发现了,只好慌忙取消。结果现在特朗普意外获胜,于是跟新总统搞好关系就不再是需要遮遮掩掩的事。
至少在公司层面,英特尔和惠普参加了 127 家公司联名反对特朗普“禁穆令”的举动。你是不会在那个列表里看到思科、甲骨文和 IBM 的。因为总的来说,和那些平时更注重“包容”、“多样性”与“平等自由”文化的初创公司相比,这些大公司赚钱的意愿和取悦特朗普的迫切程度不知道高到哪去了……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