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上有60亿人口,只有20亿人能够接入互联网。这20亿人中,有10亿人在用Facebook。而Facebook要想让全世界都变得Connected,先要做的,是努力让另外10亿人也用上Facebook。Facebook认为,这一全球性扩张计划,应该由手机来完成。
通过一系列的推广政策,如运营商联营、手机补贴以及免费无线数据流量等,Facebook已经成功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的欠发达地区开拓了市场。
为了让更多的人使用Facebook,体验社交网络的魅力,Facebook在低端手机上下了很多功夫。包括功能手机上的纯文字版Facebook、USSD协议下的文字界面Facebook、Java应用甚至贴有Facebook标志的SIM卡也属于Facebook推向低端手机人群的一环。
请看这张来自Quartz的图示:

可以看出,Facebook目前可以在三种手机上使用,分别是“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功能机、“具备一定浏览器功能的”低端智能机(如塞班系统)以及目前流行的Android、iOS、Windows Phone等智能机。
其中,对于第一种手机,Facebook的推广策略有两点:
第一点,Facebook版SIM卡。这其实是一中定制版的SIM卡,用户插上此卡后,可以通过短信的形式与Facebook的服务器进行互动。但这项功能实现的前提是需要用户先购买一张Facebook版SIM卡,前期可以免费使用,以后就得按照每月9美元的标准付费。此种推广方式的一个案例是:Facebook与荷兰公司Gemalto的合作。
第二点,USSD协议版Facebook。USSD是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是一种基于GSM网络的交互式数据业务。这个版本的Facebook名字叫做“Facebook by Fonetwish”,是由新加坡的U2opia Mobile公司开发的。这需要运营商在其网络上安装一个USSD软件。
对于第二种手机,Facebook的推广策略是:
第一点,Facebook Zero。这是一个纯文字版的Facebook,其访问网址是0.facebook.com,能支持诸如诺基亚的塞班系统手机用浏览器进行访问。这个版本的Facebook直接占用了一个二级域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用户访问方便,同时也可以看出Facebook在低端手机用户上推广Facebook的决心。Facebook Zero最初于2010年5月份发布。这个其实就是我们之前用的Wap网站。
第二点,Facebook for EveryPhone。这是Facebook开发的一个Java程序,可以在一些支持Java的低端手机上运行。该版本的Facebook诞生的原因是Facebook曾收购了一家叫做Snaptu的公司,利用他们的技术研发出了这个版本的Facebook。据悉,跟Facebook Zero不同的是,Facebook for EveryPhone正在为Facebook带来利润。
对于第三种手机,推广策略就很明显了。一是网页版的Facebook,而是Facebook的客户端应用。
Facebook刚刚发布了Facebook Home,一款深度集成的Android应用。这又为第三种手机的推广策略条件了一条。只不过Facebook Home在移动战略意义上是维持现有用户的黏性,增加社交网络与用户互动的多样性;但其个变革性的UI也能起到吸引新用户的作用。
Facebook花如此大的力气,让功能机等低端手机用户使用Facebook的原因,其实并非是为了从中盈利;而是让这些用户基于这样一个认识,那就是Facebook=互联网,然后在他们更换了智能机后,依然依赖Facebook的各项功能。
在部分发展中国家,Android手机的价格目前已经底至25美元左右,这让Facebook的用户能有更大的机会买得起并用上智能机。
Facebook在美国之外的其他地区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例如亚洲,有2.5亿Facebook用户,这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的Facebook用户人数都要多。然而2.5亿只占亚洲总人口的6.5%左右。此外,Facebook在非洲的渗透率也只有不到5%。
所以,先在低端手机阶段,在人们使用互联网的萌芽时期将Facebook推向他们,那么对于发展下一个10亿用户,就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