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演艺圈》已经上映了,想不到吧。
这也正常,毕竟大家现在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它上次高调宣布定档大年初一的时候。
其实就在 2 月 1 日,四暗影官方又迅速发布消息说将提档至 2 月 9 日。时间非常仓促,可以说是一场突如其来的上映,宛如《逐梦演艺圈》电影本身那扑朔迷离的镜头切换与场景跳转。
根据猫眼电影的数据,《逐梦演艺圈》上映当天(2 月 9 日)票房为 2.49 万元,排片占比 0.1%,综合票房占比低于 0.1%,第二天排片占比上升至 0.2%。
0.2%,什么概念?
我讲个真实的数据,就是淘票票上北京地区的电影院,只有 10 家有排片。而且其中 8 家都是只有一场,另外 2 家是两场。
经本人徐徐排查后发现,其他电影院大概每个场次都只有 1 个已售出的座位,但王府井的横店影城就卖出得很多。然而这些先买了票的人,并没有选择靠中间的座位。

为了能够更好地观察人类,我选择了这家影院,而且选了观众席正中央座位的隔壁,想看看坐最中央的会是什么样的人。
原以为这是一场艺术盛宴,原以为这是一群为了看毕志飞大导演而坚持信仰、拒绝在网络上看枪版的精神贵族,没想到,我被骗了。
那些整整齐齐的座位,全都空着!淘票票上显示已售出的座位上,根本没有人!

实不相瞒,在昨天我宣布自己要来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同事就说怀疑我今天会在这里遇到三十多个的影视自媒体人。事实证明他猜错了。
因为在电影开场时,整个影厅加上我就只有 7 个人。另外 6 个人里,有两个是单独来的,还有一对男女,以及我旁边的两个男性。


旁边的两个男生,完全是来疯狂嘲笑的;迟到的几位观众,坐在我后排认真商讨着要做观影笔记,怀疑是某影视自媒体组织。整个影厅充满着活跃的气氛,观影过程中卧槽声此起彼伏,并时不时在非剧情笑点的时候集体爆发出笑声。
在电影结束后,我走出放映厅时,还有一位小哥在举着手机录像!冲上来采访!自称是某某新闻的,问我看完这部电影什么感受!
我惊了。
这大过年的,北京今天又这么冷、风这么大,我一个人嗷嗷跑到电影院来看这部著名烂片……这究竟是为了欣赏艺术还是为了写稿,你心里没点数吗?在刚才观影过程中,还没整明白在场的其实都是同行吗?
也可能是因为这位某某新闻的媒体朋友,真的有在认真欣赏电影。
要说起毕志飞大导演这部《逐梦演艺圈》本身,那是非常刺激的。
整个电影 95 分钟,有 11 条故事线,多么烧脑!吊打《盗梦空间》了。而且每个故事都得涉及到一场潜规则,四舍五入你平均每 8 分钟就能目睹一场性骚扰或者求包养。



在《逐梦演艺圈》中,任何情侣只有一种分手的可能性,就是因为钱。原本谈着好好的恋爱,突然母亲病了要钱,于是找了个老板。原本谈着好好的恋爱,突然想买车了,于是找了个富婆。
而且,无论是老板还是富婆,看起来都比原配更真爱。既给钱又投入感情,最后还要被主角团羞辱,可以说是老实人了。
最震撼的是,毕志飞大导演还在影片过程中设置了「中场休息」这个环节,真的太贴心。「中场休息」期间,会有各位主演露着肚脐、穿着沙滩裤在屏幕上跳起健美操,宛如鼓励你坚持看完全场的啦啦队员。

现在的导演们,其实在剪自己的电影时都不免痛心,一方面有太多镜头想要保留,另一方面又不能让电影的时长太长。
毕志飞大导演就展现出了一种极其睿智的手法:对于不重要的剧情,直接使用快进手法播放。甚至是在同一场对话里,某些不重要的对话是快进播放的,只剩下重要的台词是正常播放。
而且,在快进播放时,人物的声音也会变得尖细哟。
我当时差点以为,是放映室里的老哥不小心戳到了快进键。
艺术,艺术啊。
当今的俗人,还是太不理解毕志飞大导演了。

《逐梦演艺圈》为什么口碑这么烂、却获得了如此大的关注?各位电影界专家学者为何对其啧啧称赞?知名演员们又为何纷纷录制视频为它站台?也许只有看过《逐梦演艺圈》电影的人,才能明白毕志飞大导演的良苦用心。
我苦苦思索:《逐梦演艺圈》讲的什么故事?讲的是演艺圈的各种潜规则和各种乱象。
那么《逐梦演艺圈》这来回定档、撤档、又定档、又提档的戏份,毕志飞大导演先后对 SNH48、豆瓣以及影评人们的上诉和索赔,还有经常被挂在嘴边的贾樟柯、李安……
等等,我的思路突然亮了:毕志飞大导演这一系列行为和动作,都是一场艺术。
电影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电影在社会上引发的讨论。毕志飞大导演并不是在创作《逐梦演艺圈》这部电影,而是成为了现实世界的导演。
电影的上映和学者的吹捧,观众的崩溃和他本人的自恋……你在这场事件中看到的一切,都是来自毕志飞大导演的一场社会实验,你本人也是这个实验的一部分。
这真实发生的一切,才是真正的《逐梦演艺圈》。
对了,电影并不重要,千万不要去电影院看,你那样做的话完全是在破坏这场行为艺术哟。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