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5 月 31 日,室外温度 33 摄氏度。高温挡不住热情的米粉,他们排着队步入深圳大运中心体育馆,期待小米的新品发布。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发布会中,最受人瞩目的莫过于小米公司八周年纪念款手机——小米 8 及小米 8 透明探索版。
令人惋惜的是,作为一款极具纪念意义、旗舰级别的手机,小米 8 系列手机的面世如同夏天的暴雨,雷声大雨点小。细数小米 8 的优点,每多一个,我——作为 2012 年第二批米粉——内心的激动都会增加一分。
小米 8 标准版,彼时最便宜的骁龙 845 手机;小米 8 透明探索版,屏下指纹 + “安卓首款 Face ID”的黑科技,起步价不超过 4000 元;小米 8 透明探索版,炫酷的透明后盖,极具挑逗意味的骁龙 Logo......小米 8 系列手机的优点数不胜数。
那么问题来了。

买得到吗?这个亘古难题总会被提起,但这次已不仅是发售数量问题了。
小米 8 透明探索版被狙击
作为 5 月 31 日“秀肌肉”最关键的小米 8 透明探索版,打着“安卓首款 Face ID”的旗号,背负工艺极为复杂的“可视化后盖”,浩浩荡荡杀入了 2018 年旗舰手机的行列。
然而在正式发售前,一切都是虚妄。
两个月之后的 7 月 30 日,小米 8 透明探索版姗姗来迟,像一名心事重重的战士,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比小米 8 透明探索版更晚发布的 OPPO Find X,同样搭载了 Android 阵营鲜见的 3D 结构光技术,并且干脆只用这个作为唯一解锁方式。OPPO 还与支付宝达成合作,是 Android 阵营首个能把 3D 结构光作为支付工具的手机。目前正在测试微信的人脸支付。

更为重要的是,这款定位 2018 年旗舰级别的骁龙 845 手机,国内外发布会与产品发售的整套动作一气呵成,成为名副其实的“安卓首款 Face ID”手机产品。OPPO Find X 甚至成为了同行人手一部的手机。
此时小米 8 透明探索版只能干着急。谁作为“安卓首款 Face ID”重要吗?或许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本来消费者换机资源就十分紧俏的中国市场,谁能先把产品递交给消费者,谁就具有市场主导权。小米 8 透明探索版此时还在为上战场做准备,雷军在小米 8 发布会上表示:“小米要为透明探索版专门改装出两条无尘生产线。”在小米看来,正是为了做成透明而延缓了产品发售进度。
在这个空窗期,OPPO Find X 与同样激进的 vivo NEX 瓜分了一大部分中高端市场。
小米 8 透明探索版发售日期的决策失误导致“被”狙击。
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 2018 年上半年的小米 MIX 2S 上,虽然作为小米的首款高通骁龙 845 旗舰手机,MIX 2S 早在 3 月 27 日就发布了,但长期处于缺货状态。买不到 MIX 2S 的用户很快就在高端市场中流失掉。
混乱的宣传策略
7 月 26 日,米粉终于等到信仰的到来。雷军微信公众号推送了《雷军:如约而至 小米8透明探索版来了!》,文章表明 30 日晚上 7:30 小米 8 透明探索版将会首次开售。
请注意,在此之前网上曾传出过一条“小米 8 透明探索版 7 月 24 日早 10 点开售”的谣言,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相关消息覆盖。从营销传播的角度来说,此时出现的任何一条关于该商品的消息都如同寂静之地掉下的一根针,再小也会被听到,尤其是官方渠道。
不料小米的左脚踩在了右脚上。30 日时值午饭饭点,网上突然传出一篇《小米8透明探索版“装饰主板”工艺解析》的技术文章,为小米 8 透明探索版的后盖正名——不是贴纸,而是用了更复杂的工艺制成的一块装饰主板。面对这一块没有实际作用却占据了机身内部空间的“噱头”主板,一时间网上炸开了锅,似乎并没有用户愿意为这个“卖点”买单。

事实上,这并非原文作者本意,他只是想以此解开外界对透明后盖的误解。没想到文章却像一块放大镜,将所有对小米 8 透明探索版的渴望,聚焦在了其独特但并不是增加卖点的透明后盖上。
在 26 日到 30 日这一段“静默期”,该文章的出现自然成为了营销推广的第一枪。而这个尤为重要的第一枪,打歪了,尽管是无意的。目前为止还没有小米 8 透明探索版的销售数据,我无法判定这个营销策略是否会影响销量,但可以确定的是,小米的产品营销节奏乱了。
一款手机放了两个月才开售,第一个宣传点竟然是一块装饰板。
而且,发售数量仍然稀少,就连小米线下实体店也没有一台小米 8 透明探索版作展示。我同事 curator 经历过最尴尬的事是,在深圳参加完小米 8 发布会之后的第二天,想去深圳小米之家旗舰店再次体验透明探索版。排队二十分钟进店后,发现并没有透明探索版,就连标准版的小米 8 也只有两台,其中一台还被店员小心的收了起来。
即便是在 7 月 31 日透明探索版开始抢购之后,见过透明探索版的人也很少。除了几位媒体同行有开箱之外,无论是线下的小米之家,还是普通消费者手中,都未见透明探索版的身影。当然,打开闲鱼,你会发现这里有很多,且平均售价都在 5000 元以上。
发布了两个月,有几个人见过小米 8 透明探索版?
这我就很纳闷了,据 PingWest品玩(微信号:wepingwest)从相关人士了解到,小米在这一段时间里调整了公司内部业务线的资源分配,小米生态链的部分市场推广资源已经分摊给了手机主业务。现在出现高端机宣传资源不够的情况,属实不应该。
从小米 8 的微信指数变化也可以看出透明探索版的窘境。小米 8 微信指数在7月有两次增长的高峰,分别是 7 月 10 日和 7 月 18 日。而这两天对应的正是小米 8 每周限量开售的时间,7 月 18 日之后,小米 8 的微信指数再也没有这么高的增长。
即便是用上了 Face ID 和屏下指纹的透明探索版正式开售的 7 月 31 日,微信指数也只有 7 月 18 日的五分之一。由于微信指数没有单独统计关键词“小米 8 透明探索版”,这样的对比结果很能说明问题了。
小米花功夫做出来的透明探索版,获得的关注度远不如小米 8 的一次开售。

蝴蝶效应
更雪上加霜的是,小米生态链的节奏因此受到了影响。
在小米 8 发布会上亮相的小米手环 3 NFC 版本,官方称将于 9 月份正式发售。比透明探索版更长的准备期内,一个与该产品定位重合度极高的“黑加手环”上架了小米众筹,众筹页面赫然标注“非小米、非小米生态链品牌”。即使它已说明“预计 2018 年 9 月 20 日起开始发货”,但小米手环 3 NFC 版本的目标消费者,无疑已经被吸纳了一部分。

小米在透明探索版和手环 3 NFC 版上的失策似乎形成了蝴蝶效应,连小米 8 标准版也受影响。
虽然标准版采用了旗舰级别的高通骁龙 845 处理器,却仍使用了后置指纹,其它配置中规中矩,只能说是一款例行迭代的产品。好在定价厚道,肩负走量重任。于是小米将其主打卖点设置成了“全球首款双频 GPS 手机”。
这个看起来非常吓人的技术,落到实处并没有太多人在意。甚至有人调侃道:“这是为出租车司机准备的专用手机。”
其实,小米做了一件实在事,因为 Android 的导航的确不如 iOS。但这个细节的体验,还不至于重要到作为主要的宣传点。而小米以此为卖点,请来吴亦凡拍摄了一只广告片,并做了大量投放。吴亦凡在屏幕前做着冷酷的 Pose,再结合广告片双频 GPS 的宣传点,怎么看怎么别扭。
一直掉队
小米的产品线节奏混乱已经不是新闻了。从数字系列到 Note 系列,再到 MIX 系列,都曾经被定位过旗舰机。究竟小米哪一款手机是旗舰机?每年都有新鲜感。
纵观 2017 年,除了小米 MIX2,小米未推出一款屏幕比例为 18:9 的“全面屏”手机。作为“全面屏”概念普及者,小米彼时的处境颇为尴尬。小米 Note 3 是主推的大屏机型,搭载了骁龙 660 处理器,可以看作最接近“全面屏”的性价比手机。唯一的缺憾可能就是 16:9 的屏幕比例。
然而锤子科技推出的坚果 Pro 2 同样采用了骁龙 660 处理器,还用上了 18:9 的“全面屏”屏幕,如此配置加上 1799 元强有竞争力的定价,引起了市场强烈反响,帮助锤子科技成功度过艰难时期。
虽然在业绩上,红米 Note 5 在印度的辉煌能帮小米挽回颜面,但小米掉队 2017 是不争的事实。
2018 年的小米 6X 让我看到了小米走向正轨的迹象,却止步于小米 8。OPPO 与 vivo 放出的大招让所有人猝不及防,开山劈地的前进势头催生出国产创新的萌芽。小米仍然坚守 iPhone X,2018 年几乎所有的手机新品,都被深深烙下了 iPhone X 的印记,大刘海与竖直后置双摄让人分不清谁是谁的谁。没有自己的节奏,是无法让所有产品线迈出整齐划一步伐的。小米今年不能说掉队,是徘徊在掉队的边缘。

按照以往的发布节奏,9 月份或许是小米 MIX3 面世的时间段。当下 8 月初,旗舰机小米 8 透明探索版刚刚开卖,由于产能问题仍然无法大规模生产,有相当多的消费者无法体验到小米“黑科技”,而在这个漫长的抢购期中,9 月不知不觉就来了。小米 8 透明探索版还未开始就要结束,颇为遗憾。
面对华为麒麟 980、OPPO 和 vivo 的 ToF 等各方面压力,小米 MIX3 的尴尬处境可想而知。如果无法及时调整产品线与宣传策略,小米恐怕无法赶上今年的旗舰销量末班车。
对了,一定要解决产能问题。一切买不到的黑科技都是空中楼阁。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