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用 IoT 设备,你用了就会发现,想把家里所有电器都换掉。”
一位常年用智能家居的朋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在他的描述中,由于 IoT 的应用,他只要在手机上稍加设置,一进家门就能享受到最适宜的温度;他只要动动口,家里的电视也能自动开启或者关闭;当他出门后,家里的灯就会自动熄灭,窗帘也能自动拉上。

的确,这样看起来后现代感强烈的生活,皆拜 IoT 所赐。但严格来说,智能家居和 IoT 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事实上,他口中“物联网概念”是一个颇为宽泛的概念。IoT 概念全称“The 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意为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在多年的发展之后,智能家居相对成熟,也成了 IoT 应用最多的场景。因为与普通消费者直接接触最多,于是一定程度上,就如我这位朋友所言,智能家居成了 IoT 的代表性用途。
虽然目前来看,IoT 仍旧有一些带有概念性质,但以智能家居为代表的 IoT 市场正在迅速扩大。智能家居设备销量高速增长,IDC 数据显示,2017 年全球智能家居销量 4.3 亿台,预计 2022 年全球出货量接近 10 亿台。毕竟是以数据为桥梁的物联网,当 5G 浪潮来临的当口,这个市场的前景正在变得更为广阔。
同一个 IoT,不同的玩法
哪怕业务并不一致,致力于未来生活又嗅觉敏锐的科技厂家对于 IoT 都有所畅想。
但同样地,就像我那位朋友所描述的那样,在如今大部分的 IoT 模型中,消费者手中的手机扮演着核心作用,几乎所有的指令皆由手机发出,哪怕是用户的语音指令也大部分由手机内置的语音助手来担任“翻译”的角色。
哪怕是已经有一定市场的智能音箱,其搭载的语音助手和智能手机也关系莫大,更不用说,有的智能音箱采用的语音助手就是手机上所用的那个。同时,在智能手机竞争激烈白热化之后,这片市场正在被开辟为智能手机后的第二战场。

这不难理解,不管是数据连接还是以智能语音助手为主的用户交互,甚至是终端数量,手机厂家都保持着巨大的优势。随着人工智能与手机的绑定程度越深,手机厂家在实现 IoT 的交互上就越发有优势。
只是,手机厂家并不是全能的,在涉及到家电设备具体的工作时,难免会有一些力有不逮。要手机厂家去跨界各种家居设备也不太现实。
而传统的家电厂家们在物联网中更多地扮演的是执行者的角色。他们大多能很好地完成所得到的指令,也是“物联网”中“物”的实物体现。但在“连接”以及“与用户的交互”方面,家电厂家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此前,在物联网概念兴起后不久,不少厂家都在这方面开始了自己尝试。但这些尝试更多地就是在自己画的圈子里自娱自乐,不同的厂家各自为政,对于用户来说,体验 IoT 的成本极高,碎片化应用导致智能场景体验欠佳。
为了使用 A 家的智能空调,用户得在手机里装上一个 A 家的专属应用;而只有当用户手机安装上 B 家应用之后,B 家的冰箱才能真正智能起来。
下载一个 APP,看起来并不是一个特别复杂的事情。但要是用户在用十个不同厂家的智能家居设备呢?是不是用户的手机里就必须额外安装十个不同的应用?
这多少有些不够合理。
这个情况有点像数年前的手机数据线接口,不同厂家有自己不同的标准。每个厂家都在说自己的接口充电速度快、数据传输稳定。但只有经历过那段时光的消费者才知道混乱的标准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不便利。

混乱的标准、碎片化的体验从客观上阻止了 IoT 在更大的范围内普及,成为互联网的实物化存在。
智能体验?万物互联?不存在的。
毫无疑问,手机厂家和家电厂家在实现 IoT 的未来愿景上,各有不足,但又相互补充。而且在这两个行业的厂家之外,互联网厂家和运营商同样也在 IoT 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同行业的厂家开始组成 IoT 联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并且到 2018 年,5G 网络商用化的前夕,真的有厂家这么干了。
术业有专攻,IoT 有联盟
2018 年 7 月 4 日,IoT开放生态联盟第一届第一次全体成员大会在深圳举行。IoT 开放生态联盟首批联盟成员包括美的、vivo、OPPO、TCL、大华乐橙、科沃斯、阳光照明和极米科技等厂商。根据最新数据,这个联盟的成员数已经超过了 20 个。
关于 IoT 开放生态联盟成立的报道中提到,该联盟的目标在于将消费者和开发者的需求化繁为简,让消费者可以使用一个 APP 控制多款设备,开发者也只需要开发一次便可适配多个控制端。根据各方达成的联盟共识,IoT 开放生态联盟将为消费者提供完整的、便捷的、智慧的、安全的智能家居体验,为联盟伙伴提供开放、低成本、公平的跨设备厂商互联解决方案,建立一个全开放的智慧生态体系。

让所有的 IoT 设备都能无障碍地实现互联互通,不需要每个企业都需要去做多重适配,是这个联盟的愿景。
但注意,这样的联盟并非是一刀切,而是求同存异:设备厂商可以保留自己的账号系统,仍然掌握自有品牌的设备数据,具体到单一设备操作界面可以仍然保留品牌调性,联动不局限于单一品牌,不同品牌的设备可以联动。联盟共同制定接入标准,设备厂商将设备SDK适配联盟标准,战略合作联盟制定云连接标准,完成手机厂商与设备厂商的云端互联。
致力于万物互联的“Jovi 物联”
至于这个联盟最早的具体落地事例,我们可以参考不久前刚发布了新机 X23 的 vivo。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实现万物互联的愿景,作为智能手机行业的头部厂家,vivo 投入了专门的团队来进行与联盟成员企业设备间的打通工作。

在那场发布会上,vivo 正式宣布了自家的 IoT 战略“Jovi 物联”。该应用将于 9 月 30 日,在 vivo 应用商店正式上线,前期支持 X23、NEX 与 X21,未来将逐步覆盖更多的 vivo 产品系列。
Jovi 物联的作用是一个控制中心产品,这个产品里可以添加已经适配的所有设备,基本上适配一个不是只适配一个型号,而是适配这个品牌的整个品类。

会后的采访中,vivo AI 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提到,在 vivo 看来,IoT是一个发展趋势,将还没有数字化的东西数字化,并且联结在一起创造更高的价值。vivo 要扮演的角色是“把人和数字世界联系在一起”。
vivo 的畅想中,人与数字连接真正的控制核心是 Jovi,也就是 vivo 投入颇多的人工智能助手,手机是一个载体。因为在世界数字化之后,人的认知难以跟上数据膨胀的速度,AI 将会对人的认知起到辅助作用。

至于与家居产品具体如何合作,vivo 战略研究部总监贾净东举了美的空调的例子表示:
比如说美的空调我们可以控制所有的,无论新旧,哪怕已经上市,只要是智能空调,都可以利用起来,在 Jovi 物联这个控制中心就进行控制。

从 7 月 4 日到 9 月初,两个月的时间里,IoT 联盟的成员数量从个位数增到超过 20 个,除了得益于 IoT 本身的吸引力,也与该联盟的开放平等有关。这个联盟并没有“秘书长”,所有成员都平等。
对于已经有 IoT 基础的小米和华为,该联盟也持欢迎态度,“只要华为和小米愿意”。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