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总裁赵明走进北大,解读荣耀手机的成长密码

品玩

9月28日,荣耀总裁赵明现身北京大学,面向近千名志在加入华为的北大学子,进行了题为《勇敢新世界》的演讲。

对于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而言,荣耀手机注定不会陌生。作为一家定位“为年轻人做手机”的品牌,在旭日大数据、Gfk等第三方报告中,荣耀手机已经稳居国内市场前五,背后是大批忠实的年轻粉丝。

以往对荣耀手机成功原因的总结,多集中在市场战略和技术创新层面,赵明在北大的演讲为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荣耀手机的市场成绩与人才制度不无关系。

用人不设限,定位不设限

赵明在演讲中对华为和荣耀手机的人才理念做了两个角度的阐述:

一是“跨越专业边界,人才循环流动”。赵明表示,猛将发于卒伍,宰相起于州郡。这是一个属于勇敢者的新世界,我们需要的是胸怀世界、坚韧平实的人才。无论你学习什么专业,在华为都能找到你最佳的位置,你的能力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二是“责任结果、绩效贡献”。赵明介绍,“加入华为公司之后,你的背景、学历就成为过去,我们相信打出来的才是将军。”在华为内部,“责任结果、绩效贡献”是员工回报分配和晋升的唯一基础,个人的学历、工龄、社会荣誉都不是华为选拔的依据,无论你是博士、硕士、本科生,在个人薪酬定级以及晋升上都没有所谓的特别通道。

华为的用人观体现在荣耀手机上,则可以归结为三个字:不设限。

赵明说:“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未来23万亿美金的市场,只有宽广的太平洋才能容得下巨型的航空母舰。这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充满了无兄的想象力,也充满了很多的未知。我们认为23万亿的市场,足够我们去想象,足够我们去耕耘,这就是华为在未来能够提供给大家的。今天华为公司收入已经过千亿美金,相比23万亿你会看到一个更大的成长空间。”

2014年荣耀品牌诞生时的使命很简单,狙击彼时崛起的一系列互联网品牌,倘若荣耀局限在“互联网手机”的定位下,恐怕很难走出努比亚、ZUK之类的结局。从对抗小米到互联网手机第一再到“三年前五”的战略目标,不给自己设限的荣耀手机最终在四年多的时间内跻身国内市场前五。

另一个不设限的案例是针对荣耀手机的人才管理。2017年第四季度时,荣耀手机开始大规模进军海外市场,华为集团也加大了对荣耀的支持力度:有意愿加入荣耀的员工,申请之后,由荣耀来面试;面试通过,各个部门要无条件放行。在不设限的人才管理机制中,荣耀手机迅速集结了一支能够快速走向全球的部队。

更高的目标,承载更大的期望

回头来看,华为对荣耀手机的“不设限”,除了荣耀在华为体系中重要性不断提高的原因,恐怕还有对荣耀更大的期望,比如不局限于互联网手机,不要满足于现有成绩。可以印证这一点的是荣耀手机在今年上半年的市场表现。

在技术层面上,荣耀手机频频占据了科技媒体的头条,先是AI 2.0的相关技术,然后是“很吓人的”GPU Turbo,以及CPU Turbo、THE NINE液冷散热、AIS手持夜景等等,而新近曝光的荣耀Magic 2更是再次彰显了荣耀手机的技术范,Magic Slide魔法全面屏、40W超级快充、石墨烯技术等等,不少媒体将2018年称之为“荣耀手机技术年”。

同样的还有荣耀手机在出货量上的成绩。据旭日大数据发布的《上半年全球手机报告》,2018年上半年中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不足2亿部,同比下滑12%。在其他手机品牌普遍下滑的背景下,荣耀手机却在今年第二季度实现了51.1%的同比增长,对华为的贡献度也提升至41%。且在荣耀手机的出货量结构中,线上线下已经五五分,距离荣耀手机“轻资产”模式布局线下不到两年时间。

如何在人才制度上唤醒品牌竞争力,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可以说是每一个掌门人需要思考的问题。荣耀手机似乎已经找到了答案,2018年上半年,荣耀手机海外销售同比增速150%,正快速逼近2020年全球前五的战略目标。

三个环节,揭示荣耀手机的成长密码

或许可以这样总结荣耀手机的成长密码,最外环是荣耀的产品力和渠道优势,第二环是依托华为母公司发研发实力,最核心的一环恰恰是荣耀手机的人才理念,关乎企业文化,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干劲”,也是其他手机厂商难以复制的优势。

正如赵明在演讲中所提到的,“与牛人同行,不只走得快,还能走得远”。这既是对年轻学子们的激励,也是荣耀手机人才理念的概括,华为和荣耀将人才作为最核心的竞争力,为年轻人提供广阔舞台的同时,也在成就荣耀手机的全球化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