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 网友 David 总结了浓缩湾区人一生的 8 条朋友圈。
从“买房不得不看的 10 条建议”,
到“学区选校性价比分析”,
最后是“北加精致墓园推荐”。

这个总结已经够扎心,
但留言中 fishy 的吐槽更让人 bong 溃!
“Hayward 也算学区?”
“中文语境中的学区不是至少 7 分以上么?”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 RPG 游戏,
那“买房买地”,“为房焦虑”,
简直是串起了湾区华人的人生主线。
在湾区没有房子的丁先生很苦恼。
现在在 Mountain View 租的房子,
一个月租金就要 $3300,
最后每个月都存不下来几毛钱。
再看看湾区不断飙升的房价,
丁先生焦虑地觉得,
“如果现在不买,将来就更买不起了”。

你看这套 Santa Clara 的普通平房,
仅仅一年价格就涨了 125%……

今天你爱理不理,
明天这个小房子让你一辈子高攀不起!
在旧金山有房的楼女士也很苦恼。
虽然这房是她 09 年抄底入手的,
现在价格几乎翻了一倍,
但楼女士还是没有感觉赚到。
有娃的她开始后悔
为什么没有早筹谋一套学区房。
望子成龙的楼女士,
正在考虑孟母三迁。

有了房还焦虑的不只楼女士一个人。
随着加薪升职,
怀孕生娃,
湾区中国人的房子也不停地换。
一个湾区人的标准迁徙路线是这样的:
从东湾 Newark 单身租房
↓
到南湾 Santa Clara 同居
↓
再到 Cupertino 养娃
↓
最后在 Pala Alto 养老,
每一次换房,都是一次新的纠结……

买了房也不能高枕无忧,
湾区的房价和女人的心情一样,
总是起起伏伏。
听说受贸易战和利率影响,
这两个月,
坚不可摧的 Cupertino 学区房,
房价也开始缩水了。

你看:
买不了房焦虑,买到了房依然焦虑……
而这一切焦虑的根源,
都是因为湾区的房价太吓人。
$100万,美国中部豪华大别野,
$100万,湾区只够一个小破楼!

上图这个小破楼,
位于旧金山 Sunset。
购房说明上写着:
“废弃状态,要啥没啥,新手勿扰。”

尽管如此,到了2015年,
这栋房子还是卖出了$120万天价!
比挂牌价整整高出41万。
而且,还是全款付清……

在湾区人民这,
啥玩意都能跟买房扯上关系…
那天去看《头脑特工队》里,
小女孩莱利一家搬到旧金山,
看到破破烂烂的房子,
愤怒、恐惧、厌恶的情绪一股脑涌上来。
一位老铁忍不住在电影院大喊:
“这房子已经很不错了好吗!”

很多朋友最近看了《网络迷踪Searching》,
里面短暂出现失踪女孩的地址,
毫不松弛的郑先生,
竟然去房产网站搜了下,
发现这套房子竟然是真实存在的,
而且价值 190 万美元……
郑先生更加不松弛了。

周末朋友聚会时,大家讨论的也都是买房:
被 agent(中介)坑了,
房子 bid(竞价)又没争过别人;
害怕 bid 不过,结果出价高了;
孩子该上小学考虑换学区了;
家周围的学区评分降了房价缩水了……
可以焦虑的真的太多了!

最绝的是,
在湾区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就连卖辣条都要扯上还房贷。
还不上贷款,只能辣条配稀饭!

在湾区买房,简直令人头秃!
上个月,
我在旧金山看到一套不错的房子,
于是在留下了邮箱预约看房。
结果连时间都还没约上,
我就先被贷款信息轰炸。

原来在美国买房,
要先找贷款经纪人!
证明自己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买房。
接下来竟然还要找房产经纪人!

就算你找了十个经纪人
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因为还要跟十几个买家竞价,
和上百个 agent 斗智斗勇,
和银行讨价还价……
买房开价叫“递 offer”,
暗示买房如求职,
买家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祈祷卖家收了咱。
我哽咽着回复 agent:
房先不看了,我再想想吧……

苦尽甘来,
买到学区优秀、交通方便的房子,
是湾区华人的追求。
毕竟先解决了房子,
才能激活结婚生娃创业的剧情。
(没房没矿创什么业!)

然鹅,与此同时,
美国人眼里焦虑的华人是这样婶儿的:

你们已经非常有钱了!
还要每天哭穷!
毕竟,对不爱存款的美国人来说,
连租房子都是值得发朋友圈庆祝的……

一边是比工资涨的还快的房价,
另一边是比月供还高的房租。
没有买房的每一天,
“有个属于自己的家”的梦想都在离我们越来越远。

虽说房子难买,人生不易,
但梦想还是要有的。
万一哪天就中彩票了呢!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