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消息,“行云二号”01星、02星之间实现了双向通信,不仅成功验证了激光链路技术,也完成了我国卫星物联网星间激光通信的零突破。
至此,“行云二号”的两颗卫星自今年5月12日发射入轨以来,所有核心技术均已得到充分验证。
“行云二号”是什么?双向通信目的为何?激光链路技术到底有多大本事?
这些看起来硬核又艰深的技术问题听起来离我们很远,实际上“行云二号”为代表的工程和技术早已融入我们的互联网生活。

“行云二号”,我国的星链计划
进入5G时代,互联网在我们生活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全球目前也有超过45亿人使用互联网,但仍有40%的人口处于未连接状态。
硅谷钢铁侠马斯克在2015年宣布启动SpaceX的星链计划,随着计划的顺利进行,此项计划的卫星发射总数从1.2万颗提升到4.2万颗,这些卫星都为互联网连接而设计,旨在太空中形成卫星网为全球提供高速低成本的互联网连接服务。
我国的星链计划“行云工程”也已启动,作为中国首个宣布自主投资建设的天基物联网星座,“行云工程”计划分α、β、γ三个阶段,并在2023年前后建成由80颗低轨通信卫星组成的天基物联网星座。

“行云二号”01星、02星就是这项计划里α阶段的技术验证星,它们在轨进行一系列技术验证的同时,还将同步开展一批行业应用测试。
这项计划的目的是实现真正的全球万物互联,解决目前地面物联网业务因蜂窝通信网络覆盖率严重不足而导致的“通信盲区”难题。
除此之外,“行云工程”的天基物联网还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比如极地环境监测、地质灾害监测、气象数据预报、海洋环境监测、海上运输通信等各个行业。这意味着未来的物联网应用需求除了地面网络,还将通过卫星实现。
激光链路技术到底有什么本领?
作为首批技术验证星,“行云二号”01星、02星在近期实现建链流程完整、遥测状态稳定的双向通信,打破了卫星物联网星座间信息传输的瓶颈,成功验证了“激光链路技术”。
所谓的“激光链路技术”,就是在轨卫星之间可通过激光通信技术实现远距离通信。它的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系统终端体积小、质量轻、功耗低。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不依赖地面网络的转传,从而减少地面站的建设数量和建设成本,扩大覆盖区域、实现全球测控。打个通俗的比方,就好比人们通过wifi之后实现网络联系,告别传统写信寄信的方式,减少了邮差的人力成本。

目前,激光链路技术已成为全球卫星通信系统发展的关键技术,是未来实现大数据量信息交互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在该领域处于领跑地位,中国起步相对较晚,因此“行云二号”此次的通信成功是我国在卫星通信技术上的一大重要突破,它也为后续天基物联网的组网奠定了基础。
此外,“行云二号”还在国内首次采用星载数字多波束通信载荷,通过自主创新的先进通信协议,实现了卫星海量短数据接入,成为国内最早实现运营、管理、服务一体化集成的星座系统。“行云”将在不远的未来造福人类生活。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