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不客观实验室

看《信条》之前,我帮你划一下重点

上课了,请认真听讲,没有剧透~

水水

发布于 2020年9月4日

影院重启就是爽,大片一个一个上。

先是国产大片《八佰》,再是烧脑巨片《信条》,每个周末都不无聊。不过呢,据前方勇士发回报道,由于《信条》过于烧脑,让他觉得坐在影院里,自己就是烤脑花本花。

大概就是这种感觉(《信条》台译《天能》)" alt="大概就是这种感觉(《信条》台译《天能》)" width='914' height='485' />
大概就是这种感觉(《信条》台译《天能》)

眼瞅着这周末,大家就要去刷《信条》了。为了保证大家不会看得一脸懵,我来帮你们划一下重点,记好了哈~

 

1)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克里斯托弗·诺兰,上一部大片是《敦刻尔克》,大家可能忘了他喜欢在电影里解读“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在《星际穿越》中,诺兰解读了四维空间的理念:时间穿越了现实中的三维空间,只要能在时间中自由流动,“空间”的三维定义就能被打破。

三维空间中,时间就像一条河流,是顺着走的。四维空间中,时间变成了进度条,可以自由拖动,人身处其中就能突破空间限制。道理就像视频剪辑一样,你拖进度条回到前面,插入原本不存在的素材,之后这个素材就能一直出现,从而改变整个现实。

《信条》也一样,时间可以人为操控,过去 – 现在 – 未来被放在同一个时空下,“烧脑”的感觉由此而来。所以,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在这部电影里,“时间”这个概念是全新的,它就是进度条,只是不由你来拖动。

 

2)“TENET”的象征

电影的英文原名“TENET”,来自拉丁回文“Sator Square”,它长这样:

看到上面的“TENET”了吧?" alt="看到上面的“TENET”了吧?" width='1000' height='1000' />
看到上面的“TENET”了吧?

这则回文,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庞贝城的遗址之中,大意是“先祖阿勒颇抓住了旋转的轮子”。这只是直译,里面的各种含义,直到今天也没有统一的说法。它最特别的地方是,无论你从什么方向去读它,都会出现“SATOR、AREPO、TENET、OPERA、ROTAS”这五个词。

还有各种奇妙的对称,玄之又玄" alt="还有各种奇妙的对称,玄之又玄" width='690' height='355' />
还有各种奇妙的对称,玄之又玄

这五个词,会在电影中不断出现,属于关键衔接词,具体我就不剧透了。注意到它们,你就大概能跟上诺兰的逻辑线,瞪大眼睛!

这种拉丁回文,也象征着《信条》是一个循环,顺着来、逆着来都可以。还是那句话,不要局限于时间线,一切皆是循环。

 

3)“熵”的概念

熵读“shang1”,一种物理学概念,衡量的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熵越高,说明系统越混乱,反之则越有序。

奶油溶解,冰块融化,轮胎漏气,都是熵值提高" alt="奶油溶解,冰块融化,轮胎漏气,都是熵值提高" width='639' height='333' />
奶油溶解,冰块融化,轮胎漏气,都是熵值提高

我们拿拼图来举例。当拼图被完整拼好、没有错位且被固定时,熵值最小。拼图内部和外界环境的变化,都会改变熵值,当熵值瞬间提高时,整个拼图体系就会彻底错乱。比如,一个熊孩子扑到拼图上搞破坏,这一刻熵值就会爆表,导致物理世界彻底乱套。

仔细看,这是“把子弹吸回来”" alt="仔细看,这是“把子弹吸回来”" width='640' height='296' />
仔细看,这是“把子弹吸回来”

物理学定律中,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无法自发地趋于有序,因为熵值会不断增加。然而,一旦熵反过来了,世界就会从无序变成有序。《信条》中出现的各种逆向武器,以及瞬间改变时空、让毁掉的物体变回原状,就是瞬间把熵给逆反过来。

这如何实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理解《信条》的逻辑:逆反规律,创造新规律,但这个新规律无法违反基本的因果律。

 

4)平行宇宙

如果人可以自由穿梭时空,势必会有新的问题:假设有个大反派想要消灭人类,如果他回到过去,把人类的祖先消灭了怎么办?但这也随即产生了悖论:大反派也是人,如果他消灭人类的祖先,他自己也将会不存在。

或者你这么想:假设你回到过去,不小心弄死了你的祖先。那么,你的父辈也既将不存在,那你是否也会存在?如果你依然存在,这就是悖论。如果你也不存在了,那到底是谁不小心弄死爷爷的?

这种悖论,可以用平行宇宙来解释:你操纵时间回到过去,其实是进入了另一个平行宇宙,那里的一切与这里一模一样,然而两个宇宙没有任何交集,所以那边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不会影响到这边。

因为平行宇宙的存在,《信条》里出现的各种“疑似不合理的悖论”,也就得到了解释。

 

5)因果律

不是因果律武器啊,不要把张召忠搬出来。

因果律不难理解:两件事物之间,一定存在着必然联系,两者也同时受到客观规律的支配。引发两者状态、关系改变的事件是“因”,其必然导致的结果就是“果”,因果之间的关系不以人为意志而改变。

《信条》是四维空间,时间固定的观念被打破,但因果律依然存在:就算因果关系能够超越时空,它依然会产生客观影响,哪怕在可变的时间轴中,“因”存在于未来,“果”则存在于过去。

所以,电影里的人和事,只要做出了改变,就一定会在某个时间点展现出结果。这是《信条》的最高规律。

 

再讲下去我也要成烤脑花了

以上是五个关于《信条》的重点,它构成了电影世界观的基础,又没有任何剧透。如果你读完了发现没懂,那就尝试去看看电影吧……

总体来看,这是一部非常富有哲学含义的电影,也是一部声光效果非常棒的大片。

这个周末,各位刷起来吧,谁能一遍看懂,谁就是最强大脑。实在看不懂,就点一份烤脑花,补一补自己,再二刷吧~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不客观实验室」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不客观实验室」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水水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却只想留下你!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