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科长要和平遥影展说再见了。
10月18日,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倒数第二天,创始人贾樟柯宣布,明年开始不再参与平遥影展的相关工作,“今年是我们这个团队做的最后一届平遥国际电影展。”

谁能想到,这竟然是今年平遥影展最出圈的话题。
与此同时,我正在写今年平遥影展的稿子(对,就是这篇稿子的初稿)。我恰好在10月10日 - 11日在影展现场,当时我根本想不到,自己竟然参加了一场告别聚会。
带你逛逛这场告别演出
很多人都知道,位于山西晋中的平遥古城,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全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之一。作为晋中人,与其说平遥古城是个旅游地,不如说它就是我小时候的生活场景。而平遥影展,让我重新认识这座从小就很熟悉的城市。

实际上,整个平遥县城并没有太多想象中的国际影展氛围,连广告都很少见。从平遥站到电影宫的这段路,维持着平日的景象,路上很容易从衣着、神态辨别出来,谁是来参加影展的外地人,谁又是本地人。

与县城相比,电影宫内又是另一番景象。从入口到影展核心区域的一小段路,可以看到参展影片海报,以及立在草坪上的、今年主评审的巨幅照片。一个影展,营造出了一座城时空交错的氛围。

与北京798艺术园区类似,建造于70年代的厂房,被改造成了影厅、论坛、餐厅、书店和市集区等现代空间,这也算是影展的标配了。今年大部分设施与往年区别不大,只是临时搭建了两排市集。

门厅二楼的书店,我还是第一次逛。这里面积比想象中要大,如果不想看电影,在这里拿本书坐一个小时以上不是问题。目测这里所有售卖的书籍,90%都和电影相关,甚至包括一些大部头的书和外文书,可以淘到好东西。

你可以明显感受到,平遥电影节走的不是网红路线,只有真正热爱电影的人才会聚集在这里。开幕当天上午11点,有田壮壮导演的学术讲座,志愿者告诉我最早6、7点钟就有人来排队了,有限的入场券不到10点就发放完毕。人群中,还有不少是结伴而来的大学生。

第二天同一时段,举办的是刁亦男与贾樟柯的对话,场地换成了露天电影院。说实话,媒体做久了,我一直对公开场合的对话、演讲抱有某种程度的怀疑,认为它所能传递的有效信息不多。然而,两人的对话进行了一个半小时,大家听得都很认真,我甚至看到前排有人拿着本子在做笔记。

影展随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出现。我没想到会在开幕红毯上,看到快手红人——手工耿,他参演了今年的开幕片《烟火人间》。当手工耿走过的时候,反而是观众最沸腾的时候,让人顿时有种手工耿排场最大的错觉。

我还在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放映后,见到了其中的三位主创张译、宁浩和张一白,这都是事先的排片信息中没有提到的。
平遥影展就是这样,一切都很沉静,在默默之中给你带来惊喜。
科长告别,平遥影展会变成啥样?
2017年,我第一次参加平遥影展。那时我还是个工作压力巨大的小青年,从北京请假回老家逃避了几天,正好遇上了平遥影展首秀。那些如果没有影展,就不会在一个小县城电影院播放的电影,多少洗刷了一些我那烦躁的心境。
大概也就在那前后,我开始在电影里寻找生活的某种答案,也顺势慢慢了解贾樟柯。于是,我站在平遥电影宫前,对电影的热爱,对贾樟柯的欣赏,以及对故乡生活场景的熟谙交织在一起。平遥影展,就像是一个在古代文明遗迹上建造的,远离繁华城市的电影乐园。

现在,平遥影展失去了创始人,也失去了一块金字招牌。大家都觉得事出突然,但是你自己看看影展的细节,似乎又有了一些迹象。
比如,影展已经到了第四届,购票系统依然没有得到升级,也没有和第三方票务平台达成合作。这次我遇到的问题是,购票时点击“支付”后,总是提示服务器错误,重复多次都无法解决,也没有官方渠道可以解决。

信息更新、传递不及时也是一个大槽点。比如影展中很重要的学术讲座,从消息放出到活动开始前,我都没有在任何线上渠道获取到参与信息,既不知道怎么去、要不要票、去哪里拿票,也不知道这张票如果要钱,到底是多少钱。
还有,场地内的公共读物取阅处,放置的还是前两届的产业手册,我翻了一圈也没发现今年的手册在哪里,只能找到一些赞助商投资制作影片的宣传物料。我也是离开后才知道,影展在第六天,才终于印出了观影手册。

不确定是否是因为影展准备过程比较仓促,还是因为今年的不可抗力、参展电影减少,这届平遥影展,在细节上透露出一股“不认真”的味道。也许正因为如此,影展中出现了诸如《伊比利亚的派对》和《纸骑兵》这样差评一边倒的电影。
那么,没有了贾樟柯的平遥影展会往何处去呢?
他在作者发布会上提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今年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市场化运营,没有花政府一分钱,全部是社会的资本,从电影展在业内的公信度而言,我们已经把这个品牌打造好了。”

他打算把平遥影展的品牌和设施,全部赠送给平遥县政府。贾樟柯说,平遥影展需要摆脱自己的阴影,才能获得独立的生命力。所以,他选择在平遥影展强壮的时候离开。
“下一届影展,我一定要去当观众。我非常想看电影,想回到一个观众的身份。”

在与平遥影展告别的同时,贾樟柯对电影的投入并未结束。
根据《三声》报道,山西电影学院正在筹建中,贾樟柯将出任院长。每年的平遥影展,都会专门设立一个单元“从山西出发”,赞助商也是山西本地企业,这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很明显,贾樟柯正在做下一场布局,离开影展不是一次结束,而是一次新的开始。
没有了贾樟柯的平遥影展会更好吗?我们希望如此。我们也希望,有着中国独立品牌的国际影展,能够做得越来越好。在官方接手之后,平遥影展是否会与古城旅游深度结合,是否能借着文创、IP产业化的东风,让中国电影更进一步打出国际声望?
我们相信,中国电影一定可以的。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