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电子墨水屏

如何DIY一台墨水屏笔记本电脑?

用ThinkPad+墨水屏

第三方认证作者

量子位

发布于 2021年3月2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QbitAI),作者:梦晨


墨水屏的电子书、平板等产品早已见怪不怪,但墨水屏笔记本电脑你是否见过?

近日,一位名叫Alexander Soto(下文简称Alex)的网友,发表的帖子介绍了如何制作一台墨水屏笔记本,并在Hacker News上引发了热议。

打造一台墨水屏笔记本,都需要什么?

Alex对此的想法是这样的:

拆掉手里的一台Thinkpad T480,和一台大上科技的PaperLike HD-FT墨水屏显示器,然后把它们攒到一起。

软件方面,他选择的是Linux发行版NixOS,并为他日常使用的集成开发环境Emacs制作插件。

Alex按照Emacs的风格,把他的插件命名为“M-x E-ink-laptop-mode”。

还表示会把制作全过程记录,并分享在他的个人网站alexsoto.dev上。

之所以选择大上科技,是因为这是Alex唯一知道的大尺寸墨水屏显示器生产商。支持触摸的款式现在售价6499元

这款产品有着无需驱动既可硬件调节显示模式、对比度,高分辨率,较高的刷新率,有背光等诸多优点。

而选择ThinkPad的原因,则是舍不得其优秀的键盘及经典小红点操作方式。

并且电池续航时间长,能够用HDMI接口与大上显示器链接;还可以通过USB为显示器供电,以及构造上有足够的改造空间等,都是他参考的要素。

Alex计划发表的第二篇帖子,是拆解Paperlike HD-FT的过程。

显示器框架最前面一层是用胶水固定,可以用刀划开。

完全划开并取下第一层后就可以看到螺丝。

螺丝都拧下后就将显示器面板暴露出来了。

电子元件上印刷的型号标识被处理掉,这样可以防止逆向工程。

墨水屏面板使用的是E Ink元太科技ES133TT3,元太科技于2009年与美国E-Ink公司合并后,成为最大的墨水屏制造商。

这款13.3英寸的面板最大2200x1650分辨率,响应时间450ms,支持16度灰阶。

Alex的下一篇帖子将会是拆解Thinkpad T-480。让我们继续期待吧!

为什么要DIY墨水屏笔记本?

Alex之前用过多款墨水屏设备当作外接显示器,但苦于每次都要移动窗口,调整字体和软件主题配色,尽管编写了脚本负责部分设置工作,但还是会打断使用流畅性。

Alex也研究过多款类似产品,如采用Pixel Qi半透半反射屏幕的OLPC,国产厂商文石出的Boox Typewriter墨水屏打字机。

也有双屏笔记本产品Yoga Book C930,ThinkBook Plus等。

但这些产品要么停留在设想或早早停产,要么因设计无法满足他的要求或没有好的配套UX/UI设计使其并不易用。

Alex最终还是决定要自己制造一台理想的墨水屏笔记本。

网友:我也想整一个

帖子发布后有不少网友表示自己也有类似的想法并给出了设计方案。

有想用半透半反射屏幕代替墨水屏的,也有想使用树莓派Intel Compute Stick等小型PC的。

他们与Alex交流了许多技术细节,并相互鼓励。

有网友指出现有的双屏笔记本的问题在于,有些人不仅想用墨水屏进行文字阅读,也想进行文字编辑、网页浏览等应用。

一些回复认为墨水屏的刷新率过低无法胜任日常使用,Alex则表示他用大上墨水屏看视频、日常办公等都可以接受。

一条回复给出了另一篇打算用墨水屏面板自制显示器的帖子,表示两个项目可以合作。

还有网友畅想了将来能够将改造经验用还未量产的ClearInk彩色墨水屏上。

穿着T恤、短裤和拖鞋,在沙滩上一边晒太阳一边办公,是很多人的梦想。

护眼、省电、在阳光下也能看清的墨水屏笔记本电脑将成为他们最好的伙伴。

参考链接:

[1]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26245563

[2]https://alexsoto.dev/building-an-e-ink-laptop.html

[3]https://alexsoto.dev/dasung-paperlike-hdft-teardown.html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电子墨水屏」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电子墨水屏」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量子位
第三方认证作者

追踪人工智能新趋势,报道科技行业新突破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