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小红书

谁会在小红书上看奥运啊?

超会生活的年轻人都在这样围观

油醋

发布于 2021年8月5日

奥运会四年一次,每一次都在提醒我们:起来,该运动运动了。

对于每天被钢筋水泥包裹,要在工位上坐满8小时以上的打工人们来说,运动逐渐变成一张超级猩猩下课的合照,一条颜色耐看的lululemon健身裤,一个买来又卖掉的家用跑步机,一个假中产的梦。

每天的自由时间分给葛优瘫尚且不够呢——运动?除了凹个造型,啥也不是。

这不是个新鲜事,就像200多年前现代奥运会最初的出发点在于全民参与的“体育业余主义”,而现在也多少有点变味,成为一小撮体育精英的舞台。某种程度上,他们“更高、更快、更强”,对大部分普通人的激励就更微弱——毕竟怎么练都练不成那样,索性躺平了嘛。

躺着看奥运,姿势就多了。只是所有平台都试图从各个机位大而全的剪出比赛中的高光片段,配着清一色的激昂bgm,血脉膨胀,大同小异。

哪里能看到一个离我们更亲近的奥运会呢。

隔一段时间,李梦雯就会在小红书上发一些自己的绘画作品,她在自己的介绍里写着“一生钟爱画画”。最新的动态里,她拿出来一张自己画的简笔漫画,底下则是一套奥运会的运动服。很多人在奥运会开始后才开始认识她,除了画画以外,她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女足李梦雯。

奥运会初衷是在战争年代给相互仇视的城邦间一个喘息的机会,但在此后长时间的和平年代里,奥运会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战争。顾拜旦先生对于坚持奥运会“体育业余主义”的确很有远见,这场因为依赖绝对天赋和训练科技而愈发精英化的盛会发展到现在,对于普通人投入运动本身——而不仅仅是爱国心——的启迪似乎越来越少了。

东京奥运会开幕前后,许多踏上奥运赛场的运动员来到了小红书上。在重剑比赛中拿到金牌的孙一文,在女篮3V3比赛历史性的拿到铜牌的女篮队员杨舒予,以及李梦雯所在的中国女足。

7月12日,一支小红书与新华社联合出品的纪录片《我们为什么爱女足》在小红书站内发布。片中的女足姑娘,是一个个“会在比赛前发一张宋茜照片”或者“钟爱画画”的鲜活个体。在小红书上,她们也褪去竞技的紧张氛围,更多展现出生活的一面。看起来,小红书对奥运会的好奇心和其他内容社区不太一样。这里的东京奥运会不爱比赛本身,而更希望去到赛场之外,去发现奥运与生活的交集。

如果把所有关于竞技体育的门槛拆掉,运动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奥运会就是要每隔几年把大众懈怠的运动热情调动起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激起了国民对运动健身的热情,东京奥运会则被寄予冲破疫情压抑气氛的希望。

哪怕五年前的里约,都还没什么人用短视频来看奥运会。这世界变化快,在所有人都被互联网裹挟着的当下,人们甩开电视屏幕,在网络上汲取和分享一切,运动员与普通人的生活化交集不再热衷于学校或者城市街头的“突然现身”,奥运会对大众的浸润却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奥运会始终要传递一种对全民运动的激励,女足的奥运旅程虽不顺利,但在小红书上,这些拼尽全力的姑娘们却赢得了无数的鼓励。当女足纪录片在小红书社区内走红的同时,另一支小红书品牌短片《运动不只是比赛,也是每个人的生活》全网上线。运动不需要刻意独立在生活之外,它可以是一场天台上的比赛,一个周末的聚会,或者一次对城市的探索。而在不同的生活底色上,每个人对于运动都有自己的答案。

奥运会的永恒议题是回归纯粹的运动竞技,对于普通人来说,运动就是生活本身,毕竟生活中99%的故事并不属于成功者。耀眼的运动员在竞技场上会经历无数次的胜负,当他们走下赛场,出现在小红书上,就成了生活中为了热爱全力以赴的身边人。

小红书社区内容负责人河童表示,在本届东京奥运会期间,小红书希望奥运能走入每个人的生活,除了观看和呐喊,也能更多的参与和体验。这也是在所有内容平台都不愿缺席东京奥运会的情况下,小红书为这个已经住下1.38亿人的生活方式社区定下「运动生活季」主题的原因。

在这儿看奥运,的确很有生活气。

东京奥运会的项目logo设计让人印象深刻,小红书用户「Tonanguyxiro」自己开脑洞设计了一些“本人可以参加”的奥运项目logo,我们不能像吕小军那样举起204公斤的杠铃,但要是比「躺平」、「划水」和「干饭」,谁还不能入围个决赛圈呢!

评论里还有人不知足,“少了打退堂鼓和破罐子破摔这两个我最拿手的项目”,用户「甘露寺售票员」在下面默默留言说,然后「打退堂鼓」真的出现在了「Tonanguyxiro」推出的“本人可以参加”第二弹里。

在这个社区里,有很多这样的“手艺人”在用绘画的形式“转播”着奥运会。

用户「vv画画」把奥运会中的一些有趣的瞬间——比如夺得中国奥运首金的杨倩,乒乓球男单夺冠后对着全场比出爱心的马龙——画成漫画放在小红书上。Nina Sterckx在举重赛场上试举成功,但因为犯规成绩被判无效,这个比利时姑娘在挑战失败后委屈地坐在杠铃面前哭了,「vv画画」把这可爱的一幕也画成了画,意外的是,Nina Sterckx居然看到了并且在自己的ins上转发了并且表示感谢。

中国女篮在3v3比赛里出乎意料的过关斩将获得铜牌,帅气又有实力的女篮队员杨舒予赢得粉丝无数,「vv画画」就算一个,她也把偶像在比赛中的样子画成了漫画。夺得铜牌后入驻小红书的杨舒予,头一天就收获了50多万粉丝,各种艺术创作,甚至同款穿搭都随之而来。除了她在竞技场上的高光时刻,在小红书社区中,人们更喜欢看到她生活中的不一样,和运动员在生活上距离的拉近,也让小红书上的人们离奥运会更近。

更多的用户在小红书上有了奥运会的参与感。

另一位小红书上的插画师「插画杨权」此前在郑州暴雨时为助力郑州救援创作了漫画并且上了微博热搜,而他也在孙颖莎击败伊藤美诚后给这位女乒姑娘画了一幅肖像,孙颖莎胜利一刻的呐喊在他的笔下张狂极了,眼睛冒火。

小红书上能看到很多这样的奥运插画作品,其中不少都会在最后附上「我的赛事画报」或者「给运动员画头像」的tag,这里有这场体育盛会另一个关于艺术的平行宇宙,东京奥运会在这儿和喜欢漫画、中国水彩甚至蒸汽波的年轻人出着联名款,天马行空,热闹非凡。

可能这才是奥运会对于生活最生动的启发,除了竞技性和家国情怀以外,它应该更加具体,成为每个人热爱生活的灵感本身。当小红书用户们用这些笔记为自己崭新的生活方式作出声明,这个社区的文化本身也跳出了三界外,开始拥抱所有生活。

一份《青年运动生活报告》里显示,小红书上的游泳笔记比去年多了一倍,篮球笔记的数量则增长了190%。在一些相对陌生的体育项目上,比如击剑和武术,在社区里的笔记数量也比一年前增加了1.4倍。

谁说坐办公室的年轻人不运动来着?小红书上现在甚至有11万篇笔记正在专心讨论如何“躺着运动”,“夹股文”的笔记比去年多了六成。在你隔壁工位上“葛优瘫”着的同事,可能正在用提肛运动和996做着微弱的抗争,做个“肛精”正在成为很多年轻人的运动养生绝学。

在小红书上,冲浪、滑雪成为最受人关注的生活方式——很多人在小红书上溜达一圈,就为了找块合适的冲浪板,或者一条去三亚冲浪的最佳路线。进入2021年,小红书上冲浪笔记的数量比2020年同期增加了200%,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关于学冲浪、防晒以及万宁、大东海等冲浪地的一切,它们各自独立分成了更细的条目。

说到滑雪,如果你有过滑雪体验应该深有体会,这东西让人上瘾。

多少滑雪发烧友从去年开始就深受疫情禁足之苦。一旦第一次踩上了雪道,尝到了点风雪卷过脸颊的甜味,之后就是一条通往装备党或者场地控的不归路。双板变成单板,缓坡变成陡坡,崇礼划的不得劲了要去长白山,长白山快感告急了要去日本,然后要冲出亚洲奔赴瑞士......还有人瞎了心在网上大吼火星能不能滑雪呢——冲出地球的事先不提,一场疫情生生按住了无数条滑雪全球化之路。

从入门到狂热的滑雪爱好者里,有很多人会在小红书上预习着未来的滑雪场地和城市。撇开滑雪,旅行本身已经成了最大众化的生活方式之一。两个月前的五一假期,全国有2.3亿人出门旅游,再往前倒一年,比达咨询2020年的一份报告显示,选择出趟远门的10个用户里,有6个会打开小红书,后者成为用户最常使用的旅游出行决策平台。如果再往前倒一年,旅游出行早在2019年就已经成为小红书增速最快的内容领域。

选不好去哪个“远方”的时候,越来越多人在小红书上寻找答案。

顺带着,小红书内已经有超过24万的露营笔记,2020年小红书社区露营相关笔记发布量同比增长271%,露营相关笔记浏览量同比增长170%,小红书博主「林琛Live」感叹露营在今年“突然冒了出来”,小红书功不可没。而很多这样新鲜的生活方式和旅行去处,最初的出圈都可以追溯到小红书上,外界对此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当这么多人带着开放性的问题来小红书寻找答案,这个社区就已经具备制造趋势的能力了。

当下的一切变化都从指间开始酝酿。以后回想起来,东京奥运会可能是第一届,没有客厅沙发和电视机元素的奥运会。电视机的落寞和城市空间的局限,也搬走了人们的客厅文化。但站在那个时代的对面,许多潮流和生活方式也摆脱了旧的生产机制,以更新的方式出场,从朋友圈到抖音,现在则是小红书。

这里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新的客厅。

在小红书上,每天有超过3亿关于生活的笔记被翻开,这里有二十多岁的滑板少年,也有潜心做木匠的大叔;有城市,也有乡村。不同的生活方式在这些笔记里开枝散叶,突破各自的圈层,也同时在这个社区里扎下根。从这个角度上看,奥运会并不属于小红书里的某一个圈子,而是引发整个客厅讨论的一个新的话头。也因此,在小红书上走红的奥运故事,往往不是赛场上的竞技,而是运动与生活的交集面,和小红书用户们对奥运的二次创作。

只要生活继续,这个客厅就永远有下一个新鲜事出现,热忱的生活本身才是小红书的活力来源。

近日河童透露出另一个数据,小红书的用户中男性比例已经达到了30%,这个比例换算成人数是4000万人。强烈的女性社区属性一度被外界认为是小红书的桎梏,现在这层窗户纸被捅破,“女性”和“美妆”的标签慢慢弱化,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运动、旅行、或者泛知识等更加中性的内容来到小红书。

所有这些涌入小红书的新鲜事物都在延伸着人们对生活方式的认知,在这个过程里,这个社区得以拓展自己的边界,小红书自己也找到了再次进化的抓手。(*头图源自小红书用户:弱冠年华)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小红书」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小红书」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油醋

品玩作者 线索采集微信:myfelix177关注大公司、科技初创公司的有趣商业故事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