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pollo GO到萝卜快跑,历时11个月。
从命名逻辑的变化可以看出,百度无人驾驶商业化,试图用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将Robotaxi推向普罗大众。
2017年4月,百度宣布Apollo计划,直到去年,Apollo GO才陆续在长沙、沧州、北京的测试路段运营,今年已经在广州上线。
今年6月,百度Apollo发布了全新一代量产的Robotaxi——Apollo Moon。这是北汽极狐αT车型平台的纯电动SUV和百度Apollo的第五代无人驾驶硬件系统的组合。这款车的成本达到了48万,其中第五代自动驾驶系统的硬件稳定运行时间能够达到20000个小时,也就是说能支持Robotaxi在5年时间里的稳定运营。
不到一年的时间,从Apollo GO试运营,到Apollo Moon,再到8月18日百度发布全新的无人车服务平台——萝卜快跑,百度无人驾驶商业化为何突然开始加速?

无人驾驶瞄准常态化出行服务
此前,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副总裁、首席安全运营官魏东也提出过百度Robotaxi运营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阶段:从试验到运营。Robotaxi运营试验主要的任务是培养用户习惯。
第二阶段:从试运营到“商业化运营”。即在一些具备规模化运营车队的城市,与政府主管部门一起,推动Robotaxi的试商业化试运营。
第三阶段:扩大商业化运营规模,实现可循环的商业模式。
Apollo GO相当于第一阶段,率先进入一些城市试运营并拿到许可证,同时主导了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而Apollo Moon则推动了百度Robotaxi的商业化步伐,它解决了自动驾驶的产品化和规模化量产的问题,据了解,除了北汽极狐αT,Apollo Moon也会与其他品牌产品合作。

此次萝卜快跑的发布,则是百度Apollo迈入商业化运营的一次试水,但是还没有真正的进入第三阶段。
魏东介绍,萝卜快跑会在已经开放Apollo GO的城市先进行推广,此前,Apollo GO的目标是在2023年开放30座城市,投放3000辆左右的自动驾驶车队,萝卜快跑也会按照这个方案进行推广。
百度公布的数据显示,到今年上半年,百度智能驾驶出行服务累计服务超过40万人次,同时百度已经具备1400公里实际路况技术能力的积累,在魏东看来,这些是百度Robotaxi逐步走向规模化的运营条件已经逐渐成熟。
同时,借助萝卜快跑的平台化运营,可以使乘客全流程的用车体验进行升级,实现前端可提供基于智能汽车特色的更多的2C增值服务。对于后台运营效率来讲,则可以围绕效率和基于标准化服务的角度,进行派单逻辑的设定。
谈到与其他平台有何不同,魏东举了个简单的例子,“网约车平台以前讲派单逻辑,除了距离之外还要考虑派给哪个司机累不累,哪个司机服务质量好不好的问题,但现在百度这里是机器人,这些都不需要考虑,因为服务本身都是标准的,我只需要考虑效率最大,整体的派单逻辑和后台调度体系都变得不一样了。”
当然,安全是保证无人驾驶运营的前提。相比于造车企业在宣传辅助驾驶技术上的激进,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其实经历的是一个更为保守的过程。
“我们拿到了高速测试牌照,但是我不会急于做载人测试,在经过实验室仿真测试拿到牌照,我们会不断的测各种场景,在达到一定的里程量积累之后,我们才会开始去考虑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面向公众提供体验服务。”魏东说,这是百度做无人驾驶商业化的核心,既会给公众从L2到L4的理性引导,又在引导的过程中继续技术创新。
无人车如何实现商业化破局
迈入商业化运营这一步,萝卜快跑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如何引导用户接受。
其次,采取怎样的定价机制,既能覆盖成本,又能在市场上与主流网约车的价格相比具有竞争力。
此前,Apollo GO的体验务都是免费的,一旦变为付费机制,百度除了要验证什么场景是能够最大化满足用户体验,又能使价格符合乘客的心理预期,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
魏东说,百度在积极呼吁向地方政府申请能够给予一些暂行办法或者是试行办法,从而去尝试各种商业可能性,在验证技术能力的同时,也是做一个市场验证的过程。
说到底,萝卜快跑的商业化运营,目前还需要一个城市一个城市攻破,并找到适合的运营场景,在百度副总裁、自动驾驶技术部总经理王云鹏看来,萝卜快跑需要两年的爬坡期。
去年10月,Waymo的Robotaxi已经开始尝试取消安全员,并且从2019年开始尝试付费运营,尽管如此,Waymo的无人驾驶车队还是难以实现盈利。改装车的成本、试点城市运营规模较好,都是抑制Robotaxi商业化的因素。
如今,百度正在继续Waymo的路,亟需找到商业化运营的突破和盈利点。
在控制成本方面,据王云鹏介绍,首先百度会每两年更新一代自动驾驶系统,未来的目标是成本降低一半。同时,百度Robotaxi所使用的智能汽车成本也会调整。
到2023年,百度无人驾驶系统将进入第六代,成本将会更低,而经过两年爬坡期以后,萝卜快跑的商业化收费政策会逐渐打开,更多城市的商业化试点也会开放,同时,2023年,会有成本更低的智能车,在百度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也称,车型迭代是降本下的一个具体做法。
魏东说,那时候可以好好的算算账了。
而李彦宏对萝卜快跑的目标是到2025年,要比普通网约车便宜,包括运营成本和价格,都要低于网约车。
所以,车辆成本无人化的水平,以及整体的运营效率,将是萝卜快跑需要突破的核心。
在刚刚过去的百度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关于无人驾驶,李彦宏公布了一些信息:
Apollo Go叫车服务已扩展到广州(运营的第四座城市),第二季度为公众提供了4.7万人次服务,环比增长200%。
在测试里程方面,Apollo L4级自动驾驶累计测试里程已达到750万英里(1200万公里),同比增长152%;测试资质方面,Apollo已经获得了278张自动驾驶许可证。
李彦宏说,到2025年,Robotaxi的服务成本将比人工驾驶更低,届时随着百度业务规模的扩张,相信将实现盈利。
他还给出了具体数值,当每天大概有5000万订单时,Robotaxi的成本将会是现在的五分之一。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