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近些年在消费市场的走俏不仅催生了一批跨行业的产品开始极速转型,更是使得传统硬件领域的厂商们急需逼迫自己使用新的思维方式来调整产品的整体策略,血压计便是一个典型。从医疗体检的水银血压计到家中常备的电子血压计,这个你也许再熟悉不过的“医疗器械”紧随智能硬件浪潮,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PingWest最近收到了一款名为“乐心i3”的电子血压计,如果你想知道血压计产品对“智能化”有哪些考量,就请随着我们的体验,看看它有哪些不同之处。

拿到血压计,你需要先下载一款名为“乐心健康”的软件,通过注册以及输入个人信息完成对产品的激活。之后通过扫描血压计背部的二维码添加设备并配对。第一次使用时,会发现二维码的大小和位置并不适合通过手机镜头扫描,只能按照提供的数字手动输入。这对进行首次激活操作的用户来说的确不够人性化。就短短三分钟的激活过程来看,健康类的智能硬件应该力争做到在操作过程上的简化和拿来即用的便捷,有时一些不起眼的麻烦便会影响产品在用户心中的整体印象。在一个都嫌二维码还不够大的年代,乐心对二维码的处理方式还略显传统。应用的界面设计并不讨喜,制作的还比较“简陋”,几乎没有主动去打开的念头。

经过在日常范围中的多次测量体验,我发现乐心并不像传统电子血压计那样只关注测量数值,而是将数据延展至监控、判断和预警等结果。例如,它可以通过网络远程传输测量结果,并能随时同步到手机应用端,实现远程的监控。还可以通过应用中的数据曲线分析血压趋势,结合日、周、月、年的时间节点判断血压走向。一旦血压数据超出安全范围,手机应用还会根据之前的数据判断及时预警突发状况,提前“干预”血压范围。在这一点上,乐心和其他健康类硬件一样选择在应用端实现硬件价值,不过相比睡眠深度和体重走势等数据,血压和心跳则更牵动人心。

经过与市场上例如九安、欧姆龙等品牌血压计的对比,我发现在硬件上,乐心的屏幕尺寸、背光屏等设计虽优于大多数传统电子血压计,但却并不是其最大的亮点。因为就用户而言如何及时的测量和有效的监测血压、心跳等体征则更为重要。而在软件中,乐心加入了例如“多用户模式”、“多硬件整合”等功能。通过基础设定选择对象,可以实现在电子血压计中分别测量不同的用户,并将数据分类同步。如果你看到图中橙色按钮上的不同标识,便会明白它的用意。而针对拥有电子秤、智能手环等硬件产品的乐心来说,如何能在一款应用中集合多种不同的健康数据并体现价值成了抵御竞品的优势。相较只提供血压和心率值的传统血压计来说,功能更多的乐心显然专业一些。毕竟在关乎个人健康的问题上,人人都想知道的越多越好。


通过测量、同步、查看等一系列体验之后,我认为智能血压计还应当加入与测量时间相关的健康提醒。例如提前设定每日应当测量的时间,并通过铃声提醒。基于每日测量血压的最佳时间(起床后1小时内或晚上就寝前)以及中老年人易健忘的生理变化做出产品相应的改变才更像是智能硬件该有的特色。

总体评价
点赞:
对于健康,每个人都想知道的更多。结合应用的血压计显然做到了。
可以实现远程同步、监测和预警,并加入多账户功能。
硬件优势不大,但够传统血压计喝一壶的了。
吐槽:
还应加入与生理时间有关的健康提醒。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