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diqiuzhishiju)作者:喜来乐 校稿:朝乾 编辑:马林鱼
常言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与保障。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加工食品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广大人民群众都对食品安全也越发重视。
最近,很多读者都对食品添加剂丙二醇究竟是何物感到好奇。
丙二醇是什么?
丙二醇,是一种无色、无臭、略带黏稠的液体,质地比水稍浓。它几乎没有味道,是一种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和乙醇一样,属于醇类物质。
另外,作为有机溶剂,它能比水更好地溶解一些有机溶质,也能很好地保持水分。由于这些特殊的化学性质,它被广泛应用在化妆品中。丙二醇通常可作为保湿剂、软化剂、溶剂等,且保湿作用与使用效果优良,几乎所有化妆品都可以用,尤其是水、乳、霜、面膜等产品。
除了在化妆品领域,在食品领域也少不了它的身影。它认识我们,我们却很少注意它。根据《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丙二醇的功能为:稳定剂、凝固剂、抗结剂、消泡剂、乳化剂、水分保持剂、增稠剂。
因此,它常被用作食品乳化剂添加到面包、奶油等产品中。另外,丙二醇还常被应用在啤酒加工和提取工艺中,作为香气物质的溶剂使用。
除此之外,对于喜欢烘焙的小伙伴来说,丙二醇是大家的常用品,可以帮助糕点获得更好的口感和风味。
丙二醇是我国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应用范围如此广泛,它到底有没有毒?根据国标规范,丙二醇的安全摄入量执行的是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组制定的标准,即每天每公斤体重的摄入量不超过25毫克。
对于体重为70千克的成年人来说,每天的最大摄入量不超过1.75克。目前,在蛋糕等面点食品生产领域,使用丙二醇作为添加剂时,采用的做法基本上是每公斤食品中含量不超过3克。
丙二醇能被批准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通过了严格的安全评估,在“规范使用的场景和摄入量”下,“长期食用”不会对健康有危害。
可以食用,但要严格使用范围
除了国内相关的法律法规,科普节目也经常普及添加剂知识,但老百姓依然谈“添加剂”色变,这就要从食品添加剂的分类说起了。
食品添加剂,即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作为现代食品工业中重要的一份子,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是无可被替代的。它不仅可以有效延长食品的货架保质期,还可以在保留食物风味的同时,更好地保留住其中的营养物质。
按照功能区分,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等。
但不是所有的食用添加剂都是安全的,有几类食品添加剂,需要我们注意。
- 苯甲酸/苯甲酸钠,主要用作食品防腐剂,如果长期过量摄入,会破坏人体的维生素B1,从而刺激人体胃肠道,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 甜蜜素,它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一种甜味剂。若摄入过量甜蜜素,会危害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
- 柠檬黄,它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致泻性,若长期或一次性大量食用柠檬黄超标的食品,会引起过敏、腹泻等症状,伤害肾脏、肝脏。
- 糖精钠,作为较早出现的甜味剂,小时候常听长辈说不能多放。若一次性摄入量过大,轻则影响肠道消化,重则会中毒。
但我们不要谈“添”色变。在现代食品工业体系中,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是非常安全的。在家庭中,人们自己动手制作美食,也会使用到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并没有想象中可怕。
国家标准中,出于对消费者安全的考虑,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应满足5点基本原则:
1.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2.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3.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4.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5.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现代企业只有做到以上5点,才不违背食品添加剂被研制出来的初衷。
只有当合法、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在规定使用范围、剂量内和操作下正确使用,大家才能放心地当个吃货。
“太极功夫整馒头呢,惊天动地,馒头睇落又香又甜”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题图来源:pexels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