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知乎身上的标签越来越多:教育、视频、热榜、超话、综艺、网文。在知乎身上总能看到其他平台的影子。但哪怕是拥有破亿的月活用户,知乎仍保持着其独有的气质。哪怕再不喜欢知乎,也很难否认目前的知乎仍是一个能具备“获得感”的知识社区。
经过几年持续的解释和梳理,知乎将创作者重心定义为“职人”;将以“问题和讨论”为核心的内容体系外延至商业IP的建立;将平台定义为“以问答形式搭建的专业、多元、有价值的‘讨论场’”。
4月13日,知乎召开“2023知乎发现大会”,属于知乎的“人货场”,通过这场发布会,全方位的对外展示了出来。

垂直内容的尽头是“职人”
作为一项围绕创作体系、流量和收益等维度的创作者长期扶持计划,海盐计划正在进入第五个年头。流量扶持和变现手段成为了盐选计划的标杆配置。
从盐选计划4.0开始,知乎开始鼓励大家深耕垂类,鼓励创作者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产出专业内容。相应的在产品形态上,也通过算法来帮助创作者找到自己的亮点。
从5.0开始,除了常规的流量扶持之外,给了一个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锚定职人创作者群体。
职人这个名词既熟悉又陌生,我们通常理解的职人是有专业的教育背景以及专业的职业身份,精通某项领域某种技能的群体。站在知乎的角度,社区业务负责人张宁进一步解释道:“目前我国潜在的职人群体超过3亿,这些职人群体与知乎的用户群体高度吻合,他们很多都是活跃在一二线城市的职业工作者,在工作领域和兴趣爱好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知乎讲了十二年的专业。职人,成了这个概念最具体的表现。
知乎CEO 周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每个人在某个领域都是一个专家。”其实是职人之于知乎最宝贵的特征,也区别于彼专家和此专家。
相应在产品形态上,知乎开放全新的蓝标认证,参与用户可以进行学历、在职公司及职位和职业资格这三类认证。获得“职人”蓝标认证之后,可以获得盐选计划一系列的扶持。
在张宁看来,“职人”这个词跟“匠人”有点相似,都表示外人对其行业技能认可的尊重,是一种尊称。

所有标签都成为了多元“讨论场”中的一元
与其说知乎是一个内容平台,倒不如说知乎是一个问题集合体。很多问题其实没有准确的答案,需要通过“讨论”让答案尽可能的成熟。这个过程也是知乎几乎所有内容的核心逻辑。
知乎至今都没有抛去“社区”的定义,仍在鼓励更多的普通人加入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观点,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UGC平台。
知乎做的,就是搭建一个足够健全的场地,可以容纳各种形式的讨论的内容。
在发布会上宣布知乎App 9.0将于5月份上线,整个新版的变化一句话总结就是让人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方式更加方便了。
在新版APP中为“想法”更新了新编辑器,新编辑器升级了对图片、视频的多选、编辑、剪辑等功能。知乎产品经理龚子蕙介绍道:“我们发现,知友更愿意在视频想法里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见解,于是,知乎的视频剪辑功能用提词器、智能字幕功能提升创作效率,以辅助口播类视频的制作”。
以及知乎在去年出品的三档自制节目,也是通过综艺栏目的方式将讨论抛向更广大的人群。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人们对于这场发布会的期待可能并非知乎自身业务的进展,而是知乎有没有拿出一个自己的生成式语言大模型。知乎也确实没辜负人们的期待,在发布会上公布了与面壁智能深度合作的AI大模型“知海图AI”。
相比于其他的语言大模型,“知海图AI”之于知乎除了提高生产力的工具之外,还有一层新的身份,就是这个巨大的“讨论场”中的一员。
周源表示:“我们在非常慎重考虑AI要以什么姿态进入社区?社区一定是以人为本,知乎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讨论分享,它是这么迭代起来的,它的起点是人,它的终点也是人。但是AI不是人,这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所以AI只是一个环节,它可以在生产力的场景,在讨论的体验以及工具化的这些部分。”
我们在使用如今的ChatGPT其实就是在向AI问问题,甚至我们还需要学习怎么更好的写Prompt来更高效的向ChatGPT问问题。
问题,可是知乎最好的“货”。
一个属于知乎的大语言模型,在经过大量问题和讨论结果的投喂之后,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是一个令人期待的事情。
在新零售领域,如何在“人货场”三要素上发力,几乎是每一个电商人、直播人必学的课程。人货场搭建的好,几乎就等于自己的产品卖得好。现在知乎也搭建起了属于自己的人、货、场。
做的是这门将问题讨论出答案的生意。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