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直击上海国际车展

国产电池如此“猖狂”:续航超1000公里,10分钟快充80%电量

后来居上,突飞猛进

IT之家

发布于 2023年4月24日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T之家”(ithomenews)作者:雨仔


IT之家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雨仔,

当下,上海国际车展仍然在如火如荼地举行中,从过去几天的关注度和所展现出的产品力来看,国产车可谓是扬眉吐气

设计、配置、技术包罗万象,高、中、低端车型全面开花,各家的展台都人头攒动。

反观曾经被捧上天的进口车,由于缺乏亮点,集体变得门可罗雀。

车企们争先秀肌肉,成功夺走了大众的目光,但其实另一个国产行业的大动作同样值得关注,且意义深远 ——

在此次车展中,多家电池制造商先后发布了最新成果

首先是宁德时代,发布了创新前沿电池技术 —— 凝聚态电池。官方称,其单体能量密度高达 500Wh/kg。

作为对比,目前三元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为 140wh/kg-160wh/kg,而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为 150Wh/kg。

也就是说,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的电池能量密度达到了它们的三倍,如此一来,电池的体积、重量、消耗会减少,续航会有效增加。

并且作为航空级电池,凝聚态电池具备更高的安全性,从而实现电池高比能与高安全兼得

据悉,宁德时代将其视为在电池上的一个重要巨大突破,在今年内具备量产能力,日后会推出车规级产品。

其次是欣旺达动力,携最新研发成果“闪充电池”亮相,并举办了“闪充电池”新品量产发布会暨全球首款超快充动力电池量产发布会。

欣旺达称,该款动力电池具有超快充、特耐用等特点,支持电动汽车续航 1000 公里,10 分钟可从 20% 充至 80% SOC

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对电动车至关重要,欣旺达显然是在解决痛点。

官方还表示,将持续投入大量科研力量开发兼具高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的电芯及电池模组,提升能量密度、实现多种快充各种应用场景、满足续航里程超过 1000 公里的市场需求

最后是蜂巢能源,去年 12 月,蜂巢能源发布了“龙鳞甲电池”,如今真包正式亮相。

作为全新一代高安全动力电池系统化解决方案,龙鳞甲电池应用了热电分离、空间功能集成设计等技术,可兼容铁锂、三元、无钴等全化学体系方案,续航里程最高可达 1000+km

展会现场,蜂巢能源向参观者展示了龙鳞甲热失控实验视频,最终顺利通过热失控测试。

据其董事长称,龙鳞甲电池已经获得市场多个客户的青睐,且已经获得多个车型定点,还有多家客户在深入沟通中。

凝聚态、续航超 1000km、10 分钟充电至 80%,这些术语和数据看上去就不明觉厉,它们的出现将进一步解决消费者的痛点

因为对于电动车来说,续航和充电是左右大众购车的重要因素。

还记得在电动车刚刚出现在市场时,续航里程在 300km 左右,充电要花费数小时。

可是现在,电动车的续航已经普遍达到了 500-600km,充电时间也大幅降低。

而在不久后的将来,随着续航、充电再突破,电动车将变得更为可靠。

倘若有朝一日,电动车的续航和补能可以无限接近燃油车,相信就算有再多人反对,也能完成改朝换代。

只是实现这一切的前提,要以电池技术为根基,作为电动车的灵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实际上,国产电动车之所以能弯道超车,正是源于电池技术的加持

满打满算,国产电池行业发展至今不过才十余年,但这十余年,却记载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逆袭历程。

说起国产电池行业,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比亚迪宁德时代,而它们恰好走的是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比亚迪选择的是磷酸铁锂电池,在当时属于非主流,因为外界对三元锂电池认可度更高。

之所以押宝磷酸铁锂,一方面是为了避免与同行交锋,另一方面是具有安全优势。

反观宁德时代,选择了主流的三元锂电池,因为其董事长曾毓群先前创办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一定的技术底蕴。

于是在 2011 年,宁德时代以后来者的身份入局,埋头攻坚三元锂。

凡是切实研发,就能得到成果,比如比亚迪,于 2006 年研制纯电动轿车 F3e,并在往后不断开拓阵地,率先实现电动汽车商业化。

但是,研发之路漫漫,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时间成本,倘若能有东风相助,势必会变得更为顺利。

从 2009 年起,伴随着接二连三的扶持政策落地,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不断迎来利好消息,电池行业进入“黄金时代”

在政策的赋能下,比亚迪高奏凯歌,解决了磷酸铁锂电池续航差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还反哺自家电动车,逐步摘掉燃油车时代“工业垃圾”的帽子。

宁德时代在三元锂电池领域后来居上,超越一众海内外友商,在 2017 年实现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全球遥遥领先

并且还先后在海外建厂,与多家进口车企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就这样,在这两巨头的引领下,电池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9 年,一度被视为电池厂商的转折点,因为国家取消了对电池行业的一系列照顾。

外界都好奇,缺少了大树的庇护,厂商们是蒸蒸日上还是节节败退。

事实证明,凭借着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它们远比想象中更为强大

论成果,比亚迪发布“刀片电池”,相较传统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升了 50% 以上,也就是说续航里程可提升 50% 以上。

宁德时代则将无模组电池包 CTP 技术更新到第三代,将体积利用率提升至 72%。

论成绩,比亚迪在电池、电动车行业双开花,销量超越特斯拉问鼎全球冠军。

在今年第一季度,更是创造历史性一刻,超越大众登顶中国汽车销量第一品牌

宁德时代则连续六年登顶全球动力电池企业世界第一,市场占比逐年攀升。

短短十余年,焕然一新,中国电池行业从一个菜鸟蜕变为王者,潮水退去,很庆幸看到中国企业并没有在裸泳

站在当下回溯过往,似乎觉得是那般轻而易举,但唯有深入了解过后,方才能意识到一切有所来之不易。

在国产电池行业刚起步之际,鲜少有人看好其发展前景,原因有三点:

首先,当时松下、LG 等海外企业在电池行业深耕已久,不仅掌握大量技术,还牢牢把控着市场。

体量天差地别,又处处受制于人,想要突围,难如登天。

其次,由于起步较晚,技术不够先进,国内厂商的良品率相当堪忧

据知情人士透露,海外企业的良品率能达到 90% 以上,国内最顶尖的尚且达不到 60%。

最后,受技术差、良品率低双重因素所致,电池生产的成本极高,且无法大规模量产。

如此一来,就无法实现商业闭环,一味砸钱没有营收,厂商很难扛得住。

然而面临这些困难,电池厂商们不畏艰苦,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实现对海外企业的超越,做到了独立自主,避免被卡脖子。

也正因此,中国汽车行业没有重蹈燃油时代的覆辙,沦为外资的附庸。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用这句话形容中国电池厂商,再合适不过。

还记得在 2009 年,《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首次提出“弯道超车”的概念,它是国家全面扶持电动车的开端。

不过该概念推出后一直饱受质疑,很多人觉得弯道只会翻车,国产车企烂泥扶不上墙。

好在车企们用事实进行了反击,在电动车这条赛道中,集体压制住合资、进口品牌。

国产电池亦是如此,同样是在被看衰的情况下逆天改命

诚然,LG 新能源、松下对国产电池厂商虎视眈眈,但想要在中国分一杯羹,只能寄希望于有外国车型搭载并在华销售。

可问题是,目前在国产群雄面前,也就特斯拉尚且拥有招架之力,但特斯拉下一步也将配备自家的 4680 电池。

所以对于国产电池而言,在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兜底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拓展事业版图,去海外企业的主场竞争

过去几十年间,它们靠着领先的内燃机技术,在国内赚得盆满钵满;现在电动车时代来临,咱们的电池技术名列前茅,是时候让它们享受到先进的技术。

人们常说:“唯有让自身强大,才能奔赴远方。”

十年磨一剑,如今国产电池的强大有目共睹,足以奔赴远方。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直击上海国际车展」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直击上海国际车展」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IT之家

爱科技,爱这里 - 前沿科技人气平台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