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6日晚,全球头部VC机构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正式宣布,将在2024年3月31日之前实现红杉中国、印度/东南亚,以及欧美市场本土基金的独立运营,并采用不同品牌开展业务。
其中,红杉中国将继续使用“红杉”中文品牌名和采用新的英文品牌名“HongShan”,红杉欧美将继续使用“Sequoia Capital”品牌名,而红杉印度/东南亚将启用新品牌名“Peak XV Partners”。根据华尔街日报看到的一份投资者报告显示,红杉旗下这三个独立的风投企业将停止共享IT和财务等后台职能。
这份由红杉资本管理合伙人鲁洛夫·博塔(Roelof Botha)、红杉中国合伙人沈南鹏,以及红杉印度/东南亚合伙人Shailendra Singh共同签署的公开信提到,其在全球多个地区取得的投资成功主要源于对创始人的关注与本土化的运营模式,且各区域一直拥有独立的所有权和投资决策权。
而这封公开信也同样表明,“管理和运营去中心化的全球投资业务变得愈加复杂和充满挑战”,“各区域更加深度的本地化发展情况,使得部分后台职能的全球集中化运营模式逐渐成为负担而不是优势”,以及随着红杉在不同区域投资的企业开启国际化业务,不免在角逐全球市场过程中存在竞争与冲突,这些都是红杉做出独立其区域业务决定的重要原因。
根据福布斯报道,独立后的三家风投公司合伙人将不再投资对方的基金,区域之间的利润分享也将在今年12月31日之前停止。
与硅谷共同成长的传奇风投企业
作为全球范围早期出现的、也是知名度最高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红杉资本成立至今几乎见证了整个风头行业的发展历程。
1972年曾经在仙童半导体工作过的唐·瓦伦丁,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Menlo Park)正式创立红杉资本,虽然以纽约为代表的东海岸才是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为繁荣的金融中心,但芯片与半导体这个与实体经济关系密切的新兴科技领域,凭借世人所知晓的摩尔定律,为生产力带来了成百上千倍的增长与回报,这与风投行业奉为圭臬的指数法则完美契合。
此外,区别于传统银行贷款的金融模式,直接向初创企业注资以获得股份回报的风投模式更适合硅谷科技创业公司的井喷时代,这使得美国西海岸的硅谷成为真正意义上见证风险投资行业极速增长的地方。
在科创企业与风投机构聚集之地诞生,红杉初期也将投资重点放在了半导体、电子设备,以及通信技术等领域,寻找那些具有创新技术潜力的初创公司。
红杉资本在科技领域最重要、也是最成功的投资之一,是1978年参与了苹果公司初期轮次的融资、并为其提供公司发展的战略建议,这次投资随着苹果逐渐成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而为红杉带来了超乎想象的回报。
红杉资本对早期科技创业公司潜力的识别也体现在1987年对思科(Cisco Systems)的投资中,彼时思科还是一家刚成立的初创公司,红杉看重其开发生产网络设备、提供高效的数据通信和互联网连接解决方案的能力,创始人瓦伦丁以250万美元买下了思科1/3的股票并获得了其董事会的掌控权,随后几年里瓦伦丁重组了思科自上而下的核心管理层,并在思科于1990年纳斯达克上市时收获了近40倍的丰厚利润。
红杉对思科的投资之于整个风投行业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其远超预期的经济回报,更在于风投机构深度介入初创公司的核心管理层,通过雇用专业化的职业团队改变了一家科技企业的命运,并随着其极速发展壮大成龙头企业进而主宰了整个行业近十年的发展。
步入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行业开始强势崛起,在硅谷浸泡了20年的红杉资本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投资眼光,预判到了一个趋势:具有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将乘风而起。
于是红杉资本在90年代接连投资了包括雅虎(Yahoo!)、谷歌(Google),以及亚马逊(Amazon)等一系列早期国际互联网巨头,而这些企业在后来取得的颠覆性成绩,也令红杉资本成为了科技互联网行业最有声望的风投公司。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红杉资本对雅虎的投资,也是瓦伦丁的接班人、新任红杉掌门人莫里茨在风投界的代表作。
在高速奔跑中的互联网行业,雅虎是当时最知名、也是最受欢迎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虽然在此之前莫里茨并没有见过哪家公司能在提供给用户免费产品的同时,还能从风险投资人那里筹集到资金,但他和红杉资本看到了雅虎作为一个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的巨大潜力,并率先在1995年4月以97.5万美元的投资换取了雅虎32%的股权。
事实上,后续由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领投雅虎B轮融资后,红杉资本对雅虎的所有权被稀释到了19%(孙正义持有41%),但红杉先后对雅虎进行的1200万美元投资,随着雅虎广告收入和在线服务业务的增长得到了约60倍的回报,并且这起投资如同一个里程碑,它开启了风投界对互联网初创企业的新型评估标准:投资人不再执着于早期公司的营收能力,而是根据其用户增长势头、产品吸引力,以及品牌调性来做决定。
在这种颇为激进的风投浪潮下,硅谷的互联网行业在90年代里大起大落,无序膨胀到尽头后以科技泡沫的破裂而收场。
但不可否认的是,以红杉和软银等机构对雅虎的投资作为起始点,风险投资开始迈向了全球化。
红杉中国,是红杉资本全球化的代表作
红杉资本的全球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通过设立办事处在亚洲、欧洲,以及印度等地开展海外业务,直到21世纪初才开始正式在海外市场创建分公司。
其中,红杉中国成立于2005年,红杉印度/东南亚成立于2006年。
红杉中国成立的2005年,也是YC、今日资本、启明创投在内的国内风投企业涌现的一年,已创办了一家互联网旅游上市公司“携程”的沈南鹏,在与当时掌管红杉资本的莫里茨和莱昂内在加州面谈之后,决定接受他们的邀请成为红杉中国的合伙人。
红杉中国的成立适逢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兴起,沈南鹏凭借自身的创业经验和对资本市场的长期观察,敏锐地将投资重点放在科技互联网领域,并在随后几年中参与了阿里巴巴集团的早期融资,同期整个中国市场的风险投资规模迅速增长,在2010年超过百亿美元,五年内翻了近3倍。
也是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沈南鹏完成了红杉资本在中国市场的另一项重要投资:以1200万美元的价格获得了美团25%的股权。
达成投资交易的过程并不算难,沈南鹏甚至没有亲自出马,难的是随之而来的中国互联网史上著名的“千团大战”,由于国内风险投资规模不断增长,层出不穷的互联网创业者在热钱的鼓动下挤进团购赛道,然而雷同的市场定位和粗糙的产品设计,让一大批初创企业没多久就败下阵来,而美团却凭借着红杉中国的资金与其自身成熟的产品模式,轻松地在初期竞争中打了场胜仗。
然而,当国内风投规模在随后五年里再度翻了三倍,于2015年达到300多亿美元时,市场上出现了与美团旗鼓相当的对手大众点评,两家企业在短短几年中开启了数次烧钱大战,却仍没决出个胜负。作为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共同投资人,沈南鹏斡旋于两家企业和几家其他投资机构中,想尽办法地帮助各方协调利益,在他几经周折之下,加上国内风投机构逐渐从价格战中冷静下来,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合并案才得以最终达成。
也正是这场旷日持久的投资合并案,令沈南鹏连续三年被福布斯评选为世界第一风险投资人,美团也成为了一家巅峰市值超2万亿港元的中国互联网巨头,同时这笔交易打破了红杉资本在全球的投资回报纪录,成为比红杉美国投资谷歌还赚钱的一笔生意。
更值得关注的是,红杉中国在2014年开始也重仓字节跳动的早期融资,据悉其目前持有该公司近10%的股份,潜在价值高达数百亿美元,未来有望成为红杉资本超过美团的史诗级投资。
红杉中国至今已成立18年,它在国内市场投资了超过1000家企业,其中有130多家上市企业,参与培养了100多个独角兽;红杉中国管理的基金规模近560亿美元,是红杉资本在全球三大市场中投资方向最为多元化的企业、也是唯一具有全周期投资能力的企业、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企业。
与红杉中国发展同期,红杉在美国和欧洲管理的资产超过530亿美元,投资了包括Airbnb、DoorDash、Whatsapp,以及Zoom等知名互联网企业;而红杉印度/东南亚管理的资产约90亿美元,在当地互联网行业崛起之下,这家机构投资了GoTo、Zomato,以及Byju等东南亚独角兽公司。
一拆三,不同诉求的共同答案
事实上,红杉资本不同市场业务的独立,在其内部早有讨论。
鲁洛夫·博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红杉多年来一直在评估后台集中化模式是否合理,他透露这个问题在过去几个月里达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我们很清楚,把所有这些都放在一起,加上大环境造成的整体成本是不值得的”。
博塔所说的问题是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红杉资本在不同市场基金下的初创公司投资组合,正在产生越来越多的冲突和战略分歧。
随着红杉在多个全球市场成为风投市场的头部玩家,那些经由它们投资而成为行业佼佼者的企业,在从本土市场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多会发生兵戎相见的局面,比如红杉中国投资的Airwallex与红杉印度/东南亚投资的Sunrate就是跨境支付领域中的竞争对手。
博塔还向媒体举例,最近一家被美国红杉团队纳入投资组合的美国企业向他抱怨说,另一家由红杉印度支持的东南亚竞争对手向其潜在客户表示,自己才是红杉在该领域最为看好的企业。
而在当前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科技领域的关键时刻,红杉资本通过其美国基金投资了OpenAI,但这引起了红杉印度/东南亚合伙人Shailendra Singh的担忧,他向媒体表示如果因为AI领域创始人的冲突导致红杉印度/东南亚被本土重要的AI企业拒绝,那将是非常不利的事情。
这种对创业公司和行业上下游企业造成的混淆、困惑、与冲突,正在给红杉整体品牌带来持续的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红杉不同市场的投资业务,在过去几年中也的确变得更加独立。红杉中国合伙人沈南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红杉不同实体之间的“共同点现在已大幅减少”。
这种独立首先体现在不同实体的募资上。数据提供商PitchBook的消息显示,红杉中国和红杉印度/东南亚各自独立完成了规模90亿美元和28.5亿美元的募资,全过程并没有借助红杉美国团队的帮忙。
相反地,资产价值曾一度达到850亿美元的红杉美国,近年来在经历了一把手更替、高通胀下常青基金表现惨淡、重仓投资的加密交易所FTX暴雷崩盘,以及Twitter投资案备受质疑等一系列事件后,陷入了在欧美市场的信任危机之中。
从这一次分拆后的取名也可以窥见一些有意识的思路,借助红杉这个外来名字,甚至外来的风险投资模式本身而在中国互联网创投和并购市场成为话语权极高的机构的中国分支,哪怕显得有点山寨也要继续保留“hongshan”的名号,而印度/东南亚则选择了一个全新的名字——Peak XV Partners 是西方最早对珠穆朗玛峰的称呼,来命名自己:三者之间,认为自己要和对方更多的直接竞争的自然要尽力摆脱原来的阴影,而认为当前更重要的是合规上的掣肘而并非另起炉灶的需求的,自然会尽可能保留那些自己看重的光环。
但这些诉求再不相同,最终都指向共同的答案,谁也不想再依附于一个美国的总部之下了。
让HongShan VS Sequoia VS Peak XV 来的更猛烈些吧。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