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克与 Nike 的渊源再一次被放在公众面前。
新 iPad Pro 发布的当天,库克穿上了一双 Nike Air Max 1 86',这双由 iPad Pro 手绘,继而生产出来的球鞋属于 DIY,全球独一无二。

全球最会赚钱的科技公司,以及全球市占率最高的运动品牌,以某种低调的方式连接了起来。如同 Macintosh 个人电脑的问世让苹果找到了产品的灵魂,气垫鞋的诞生成为了 Nike 球鞋的标志。
Nike Air 的过去与未来
历史上第一双搭载 Air 气垫的球鞋,诞生于 1978 年 Air Tailwind,但真正让气垫技术名扬四海的鞋子,还得是 1987 年的 Air Max 1。这双开创性地将 Air 气垫暴露在球鞋外面,在当时对于消费者的视觉冲击,不亚于手表上的陀飞轮机芯。
于是从这里开始,人们发现穿鞋可以“踩在空气上”。Nike 与 Air 成了天生一对。接着 Nike 的 Air Max 便一发不可收拾,现在我们能看到、体验到各式各样搭载 Air 气垫技术的运动鞋,都是基于起初的 Air 气垫,进行的技术改进。

而当这一切的时间线变成实物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不得不感慨,Nike Air 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都被连接到了一起。
5 月 31 号,Nike On Air 从巴黎搬到了上海,展示了全新的产品布局以及自身的品牌文化。
Nike 做了一条科技回廊,展出了 Nike Air 科技从过去到现在的几乎所有代表性运动鞋。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耐克“蓝图”(Nike Blueprint) 系列和耐克飞马 (Nike Pegasus) 跑鞋系列真面目。

Nike 蓝图系列一共有 13 双鞋款,横跨田径、篮球和足球等领域,对应其蓝图命名,你甚至会觉得有的鞋款设计得像概念鞋,这也代表着 Nike 运动鞋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最新的 Nike Pegasus Premium 运动鞋集 ZoomX、ReactX 以及 Zoom Air 三种技术于一身,的确能对得起“premium”的名字。
当然,这里也有真正的概念鞋——其中一双是以文班亚马所构想思路,在人工智能和 3D 打印的帮助下,最终合成一款概念模型。现场还有其它造型的概念鞋,虽然天马行空,但说不定今后就会成为某一双鞋的设计灵感。

一定程度上,Nike 正在以科技影响体育运动的方式,影响着潮流文化。
做运动员后备力量
比起 Air 技术本身,运动员在场上争金夺银的场面或许更让人血脉偾张。
李娜自 1997 年与 Nike 签约,双方共同成就,一路走过了李娜拿下网球大满贯的路途,并以世界第六的身份退役。李娜在伦敦奥运会上穿着的战衣被放在了现场展览,李娜本人也说,Nike Air Max 97 是她最喜欢的运动鞋,这与自己同 Nike 的起点有着抹不去的联系。
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穿着 Nike Zoom Maxfly 创造了 9 秒 83 的百米亚洲记录,“苏神”的称号进一步被坐实。而他自己透露,其实更喜欢穿 Nike Pegasus。在 Nike On Air 的现场,苏炳添穿着还未正式发售的 Nike Pegasus 41,与自己在东京奥运会上创造历史的战衣一起合了个影。

不可否认的是,运动员取得更好的成绩离不开常人难以想象的训练,而运动装备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则是帮助运动员能将自身能力发挥到极致。谈及 Michael Jordan 或许有些久远,但刘翔、苏炳添、基普乔格等运动员在突破人类极限的同时,都有 Nike 的身影。
对于即将到来的巴黎奥运会,Nike 为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体育项目设计了相应的比赛服装,并为中国女子篮球国家队和中国田径队量身定制了运动服,甚至细化到运动员个人,Nike 也会提供个性化的支持,从头到脚,皆是 Nike。

耐克 NXT 服饰创新副总裁 Janett Nichol 称:“打造每款装备时,耐克设计团队以运动员心声为出发点,在为运动员提供多样舒适的高性能装备的同时,还能满足运动员在各个大项(例如田径)和分项中的比赛需求。”
耐克大中华区产品副总裁杜文钧也说:“耐克会继续不遗余力地为中国运动员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祝愿中国运动员在巴黎的赛场上能够凭借实力与拼搏,斩获佳绩。”
大中华区的重要性
大中华区对于 Nike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Nike On Air 首站是今夏奥运会的主阵地巴黎,而第二站就放在了中国上海。
在此之前,Nike 在中国市场已经实现了 6 个季度的业绩增长。这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显得尤为亮眼。而在东京奥运会的奖牌榜上,中国与美国的金牌数量仅差一个,位列第二。在即将到来的巴黎奥运会上,中国队注定将会成为其它国家最强劲的对手。

此外,Nike 在大众化市场的本土化运营以及布局,也帮助 Nike 在中国取得了更好的成绩。无论是全球最高级别的“耐克上海001”店铺,还是围绕年轻人举行的耐高联赛。Nike 在中国运营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商业层面的动作,更多地渗透到了年轻群体的流行文化当中。而这也是每个潮流/运动品牌法宝。
只不过,Nike 还拥有一个 Air 气垫的故事可以继续讲下去,围绕它,还有更多的新技术可以研发,这是自 1978 年菲尔奈特与弗兰克鲁迪一起种下的种子,现在已经遍布根络。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