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戴森历时6年的研发,推出了一款名为 Dyson Zone 的头戴式空气净化耳机。
戴森首次进入音频领域时,当时不客观实验室就对其作出了详细的评测,但由于该产品带出门需要一定的勇气(社牛专用),所以更多的使用场景是网友们在做一些赛博朋克风的搭配。
不过从那款产品可以看出,戴森是非常认真的在做音频产品的。为此戴森使用了一整套非常科学的指标来进行音频研发,并且经过大量的数据调教和试听,从而实现更加科学、均衡的调音风格。
有了 Dyson Zone 的研发基础,戴森在今年便推出了一款主打降噪和时尚属性的全新头戴式耳机—— 戴森 OnTrac 降噪耳机,定价也更亲民了,目前中国大陆售价为3899元。
外观方面,Dyson OnTrac 采用了最辨识度的“戴森配色”——耀目金,作为该产品的其中一款主机配色,耳机的大部分都是家族产品中非常具有特色的藏青色,耳罩部分则为标志性的古铜色作为点缀。

这还不算完,戴森 OnTrac 降噪耳机本次最大的卖点之一,就是可以“自定义”这款产品的外观,用户可以在隔音耳罩和耳机外壳方面自行选择,官方表示待产品正式上线后,用户将有超过百种定制组合可选,在外面“撞机”的可能性很小。
上次我们在消费电子产品中看到如此“自由”的产品还要追溯到 moto X,那款产品因其极具辨识度、高度可自定义的外观收到了全球用户的欢迎。

性能方面,戴森在 Dyson OnTrac 上增强了续航力,这次最长会有55小时的续航,并且在保证听感舒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其主动降噪的表现力。
Dyson OnTrac 的降噪系统总共由8枚麦克风组成,官方数据显示,当耳机开启主动降噪(ANC)后,这些麦克风可以每秒对外部声音采样384000次,通过这些声音与戴森自创的降噪算法相配合,再搭配被动降噪,能够让其实现阻隔高达40dB的噪音。

需要格外说明的是,虽然市面已经有非常多的入耳式蓝牙耳机在信息宣传时都表明自己有40dB左右的降噪深度,但是这些产品的数据大多是在非常理想的实验室中得出的。
在实验室进行测试时,为了保证发挥耳机最大的降噪效果,会讲这些入耳式蓝牙耳机与耳道之间的缝隙用填充物完全密封用来达到最佳的测试环境,而我们人体的耳道构造不可能在日常使用中达到100%的封闭,这也就是为什么市面上同样都是40dB的降噪深度,但降噪效果往往会差一大截的原因。
而头戴式包耳设计的降噪耳机就非常“粗暴”,它在使用时是将你的整个耳朵都包在耳罩之内的,能够最大程度还原实验室中的封闭效果。
在测试这款产品的过程中,我尝试在飞机上全程使用了 Dyson OnTrac 播放音乐,怎么说呢……这趟旅程我睡的十分安稳,以至于过错了空姐叫我吃饭……

头梁结构上,Dyson OnTrac 用了和 Dyson Zone 相同的设计结构,该结构能够保证佩戴耳机时尽可能的将重量均匀的分配在头部,长时间佩戴不会造成夹头、颈部酸胀的情况。经过实际测试,一趟正常的旅程(2小时30分钟左右)的佩戴是完全不会出现疲劳的,整体的佩戴感受比前代产品要优秀的多。

音质单元方面,Dyson OnTrac 内部依旧采用了40mm、16欧姆的钕磁扬声器,频响范围为6Hz-21000Hz,与 Zone 完全相同,能够提供更高的音乐还原度与清晰度,虽然耳机的价格大幅降低,但是音质效果并没有任何缩水。

Dyson OnTrac 的音乐风格并没有明显的倾向,比较偏向 AKG 等监听耳机的表现力,无论是古典、流行还是电子,都有着非常均衡的音乐表现力。
无论是从产品的价格定位还是做工质感来看,我个人将 Dyson OnTrac 的产品定位和苹果 AirPods Max 大概可以画上一个等号,这两款产品在做工和外观上都远超市面上的Bose、索尼这些品牌以工程塑料为主要材料的头戴式耳机,但就是以整机重量为“代价”。
如果你认为曾经的 Dyson Zone 是“噱头”大于实际意义的一款实验性产品,那么这次的 Dyson OneTrac 则是戴森听从用户反馈、推出的一款更容易被普通用户接受的时尚单品。

无论是造型上还是配置上,它都已经是能和市面其他音频大厂形成“抗衡”的旗舰级降噪耳机了,你如对它也很感兴趣的话,不妨去搜索一下附近的戴森线下店,亲自戴上它好好的体验一番。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