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少向友商开炮的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卷周榜,他说,汽车行业已经非常卷了,卷周榜会加剧大家内心的焦虑。
李斌的这一声呐喊,得到了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和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的响应。
紧接着,蔚来汽车品牌与传播助理副总裁马麟在微博上发文称,卷周榜多多少少有点低水平内卷的意思。
杨学良也在微博上回应“反对出周榜”。

何小鹏也在自家发布会上更进一步强调,中国的科技公司还在干“周销量榜”,在想办法赚钱,这不是科技竞争该有的样子。
好长时间没玩微博的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还是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内涵图,其用意不言自明。

理想发了一年多的周榜,友商们突然忍不了了。
理想自2023年3月开始发布自制榜单,这也是理想L系列顺利进入增长轨道的阶段。
最初,理想榜单也从大型SUV、中大型SUV上险量,逐渐转变为中国新势力品牌、中国市场豪华品牌,此后又增加了中国市场新能源品牌、20万以上新能源销量、30万以上SUV销量。
这期间,对于理想榜单的吐槽也有不少,比如小鹏就曾公开指出榜单中数据是假的,也有人认为榜单的定义不够科学,比如长安深蓝被定义为新势力,广汽埃安则没有。
作为一家擅于在风口浪尖打拼的车企,理想并没有因为这些原因停掉榜单。
某种程度上说,理想发布的榜单确实见证了理想一段时间的销量高歌猛击,也带动了一股车企自制榜单风潮,一时间,汽车圈玩起了“只要定语加得好,人人都是榜一大哥”的文字游戏。

虽然没有车企像理想一样连续一年多坚持发周榜,但是他们在榜单里也都曾去打造自己的“赛道”,这其中,不乏今天高呼“反对榜单内卷”的三家。
这其实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车企都曾试图用榜单这个途径来吸引用户关注,甚至打造终端影响力。

只是,销量的稳定性也决定了榜单的持续性。
真正让理想自制榜单安静了一段时间的,是3月李想在内部信中提到的,“内部存在过分关注销量的问题,要降低对销量的预期和欲望,使公司回归健康增长。”
今年3月下旬停发销量周榜,5月重启,很多人暗地里看了个明白:
这是问界销量超越理想的时间。随着理想反超问界,榜单也重新回归。
大家炮轰卷周榜,实际上就是炮轰卷销量。
周榜在汽车圈是新鲜事,但是在手机圈已经玩了很多年。
每到重大购物节节点,各个手机品牌的榜单层出不穷,手机企业单方面宣称第一的花样,比如今的汽车圈要多出几个量级。
同样是卷榜单,手机圈没炸锅,汽车圈怎么炸锅了?
因为如今的汽车圈,还处于人人都在喊淘汰赛,但稳定的格局还没有形成的阶段。这也是最残酷的阶段,每个车企都不想被淘汰,但不断波动的销量,也让各家车企都不敢懈怠。
相比于丰田这样的巨头可以坐享全球汽车市场的红利来保持稳定的利润,中国汽车企业之间,还在拼命的抠成本,卷加班时长,斗得你死我活。
中国的汽车圈,俨然一副互相绞杀的鱿鱼游戏。
其实对于低质量内卷也不难判断。所谓低质量内卷,就是对用户无意义、甚至是影响用户产品体验的内卷。
从这个层面说,汽车周榜单与车企们在各个流量入口进行的铺天盖地的营销行为一样,都在引导用户关注自己的产品,并推动用户完成购买决策。
与周榜单相似的还有很多,比如实时更新的新车上市大定数量,这些其实都属于营销行为。至于是否是过度营销,车企之间心里都明白。

而真正的低质量内卷,是影响汽车汽车产业良性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比如,持续的车市价格战为用户带来了更具性价比的新能源产品,但是否为用户带来了可靠性更强的产品;
比如,这两年汽车打工人历经裁员、加班、降薪,这种降本增效背后的根本原因,到底是周榜卷出来的,还是车企本身在追逐更高的销量目标;
比如,过去几年不断有造车企业跑路,留下了一脸茫然的车主们售后无门。
所以又怎么能说,低质量内卷是周榜单的错?
最近车企之间喊话反内卷的声音越来越多,反对价格战、反对周榜单首当其冲,但是没有任何一家愿意放慢竞争的脚步,从追求极致销量和增长中解脱出来。
因为大家知道,没有销量就没有话语权。
6月,广汽集团高管在行业论坛上喊出反内卷,结果迎来骂声一片。整个行业都在默认,弱者是没有资格叫停竞争的。
只能说,被困在销量这个怪圈的,已经不止车企了。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