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的下一个增长点在哪?
目前整个行业都已经对这个问题达成了共识:云数据库。Gartner的最新报告中也印证这个共识,2023年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将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其中云数据库占比高达55%。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头部独立数据库厂商,10月23日,OceanBase(以下简称OB)年度发布会上,CEO杨冰揭晓了 OB 的阶段性成绩和新战略:OB 客户数突破2000家大关,连续四年客户增长率超过100%,同时公布了 OB 商业化的“双引擎”战略——专有云与公有云业务的协同推进。
在专有云领域,OB 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已在金融行业确立了领先地位。从支付宝的核心账务系统到各大银行的关键业务,OB 不仅完成了产品和技术的精细打磨,更实现了从头部金融机构到中腰部客户的广泛覆盖,同时产品能力已经到达成熟阶段,下一阶段是不断拓展行业,持续深化生态建设。
相比之下,公有云业务的高速发展以130%的年增长率快速攀升,正在成为 OB 的第二增长曲线。尤其在零售、制造、互金等行业受到追捧。这一增长不仅得益于云数据库市场的蓬勃发展,也源于 OB 作为独立数据库厂商的灵活性和多云部署能力。Gartner的报告指出,云数据库的市场份额正在迅速增长,这为 OB 提供了新的增长机遇。
“专有云合作伙伴的收入超过30%,明年(2025年)相信会达到70%,公有云服务也形成了专门的体系和团队”,OB CEO杨冰表示。
在专有云业务已经稳固的基础上,OB 开始发力公有云,于2022年推出OB Cloud,成为了“双引擎”战略的核心。一方面,公有云数据库的市场环境增长迅速,为 OB 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OB 在数据库领域的技术储备和独立厂商的市场定位,使其在多云和出海业务上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OB 的“双引擎”战略,不仅是对自身技术实力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对数据库市场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作为中国数据库厂商走向全球舞台的关键一步。
上云,到了最佳节点
从时间线来看,OB Cloud 刚刚推出两年。相比于其他公有云厂商的数据库,这个时间并不算长。
但实际上,据 OB 公有云首席架构师易鸿伟透露,OB 从2017年便开始投入研发云数据库,并在阿里云内测了云数据库产品,2020年正式在阿里云推出相关服务,伴随着一些企业的出海需求,开始在多云上进行探索及打磨,直至2022年才正式对外商业化,推出 OB Cloud。
但事实上,走到今天,云数据库才刚刚经历了探索期和培育期,进入规模化的爆发期。
根据Gartner的报告,2023年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首次突破千亿美元,云数据库平台的市场份额现已达到整体市场的61%,云数据库增量贡献已经超过了90%。相较于往年,2023年是一个特殊的节点,约1/3的传统数据库头部厂商跌出领导者象限,包括 IBM、SAP、Teradata 等;约2/3的“领导者”象限厂商综合评分下调。
云数据库正在逐步替代传统数据库成为主流形态。从技术角度来看,云数据库以其轻量级和免运维的特点,使得客户能够以最少的精力投入到数据库的运维和迭代中。
伯俊科技是 OB Cloud 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专注于为零售行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包括门店管理(POS)、货品全流程管理(ERP/中台)等,而这些方案的底层都离不开数据库。
伯俊科技CTO陈雨陆告诉硅星人:“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数据库架构过于复杂。随着业务的发展以及业务上云的趋势,原有的数据库架构已经无法满足高并发和实时分析的需求,而 OB Cloud 的出现,为伯俊科技提供了一个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简化了技术架构,降低了运维成本。”
从商业化的角度看,云数据库的付费方式更加灵活,尤其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需要尝试新的业务模式以适应市场变化。云数据库的弹性伸缩和按需付费模式,使得企业能够在不投入大规模硬件成本的情况下,快速启动和扩展新业务。伯俊科技通过与 OB 的合作,实现了数据库的云化,不仅提升了业务的高可用性和高并发性能,还显著降低了人员边际成本和系统采购成本。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再向 AI时代的迈进,企业的业务形态和模式产生了巨大改变,互联网企业的数字化本身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业务体量逐渐庞杂,底层几乎由多云环境构建,传统数据库也在向云上整体迁移。这些都为云数据库提供了更多土壤。
这意味着,公有云数据库的发展是市场趋势、技术演进、商业需求和业务场景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独立数据库,意味着什么?
作为独立的数据库厂商,和公有云数据库相比,OB 的定位和任务都有所不同。
这和企业数字化所呈现的大环境息息相关。随着企业数字化的深入,多云部署已成为新常态,企业不再局限于单一云服务商,而是根据业务需求,灵活选择和切换不同的云平台。
映客(映宇宙)是一个多云部署的典型案例。由于不同业务有着不同的需求,映宇宙与多个云服务商开展合作。比如,在国内市场有阿里云、腾讯云、火山引擎,海外业务在 AWS 和谷歌云上。
映宇宙数据库负责人赵智博介绍到:“一方面每个云的特点都不同,根据业务场景的不同来进行组合;另一方面选择多云也有更强的灵活性和议价能力。但云厂商的数据库之间有一定壁垒,这是我们选择 OB 的一个重要原因。”
“未来,我需要无论服务部署在哪朵云上,甚至迁到云下自建 IDC,我都能够保证数据层是稳定的,这是一个刚需。OB 也建立了多云间的‘桥梁’,使得在不同云之间的数据迁移和同步变得更加便捷。”赵智博讲道。
目前,OB Cloud 能够在不同云之间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的无缝迁移和灾备,这种能力使得 OB Cloud 成为多云环境中的理想选择,尤其是在企业需要跨云部署和灾备时。作为一个一体化数据库,OB Cloud 的多云原生架构支持了国内外主流的公有云厂商,兼容 MySQL 和 Oracle,具备事务处理和分析处理的能力,支持多模数据处理,用一个数据库来解决用户80%的问题。
最近几年,尤其对有出海需求的中国企业来说,多云部署更具现实意义。这些企业在海外业务发展时,通常会基于当地的公有云来构建业务。OB Cloud 的多云原生架构使得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一致的服务体验,支持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扩展。例如,OB Cloud 已经在全球30多个地理区域的100多个可用区提供服务,海外客户包括 DANA、PalmPay、GCash 等海外电子钱包案例。
比如映宇宙在出海过程中,依旧选择了 OB Cloud 作为其数据库解决方案,以支持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扩展。2022年,映宇宙抢先布局海外微短剧市场,并在北美和东南亚市场推出了两款微短剧APP——Redshort和Reelbox,为了实现本土化运营,结合当地文化创作内容剧本、组建本地制作团队进行拍摄,以满足海外观众的审美和需求。
这种策略为映宇宙的业务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但挑战也随之而来,创新型业务既没有经验又有不确定性,如何以更低的成本达到多云部署的效果?
“OB 是分布式数据库,其分布式架构、多副本的特性使其可靠性和可用性都能得到很好的保证,不需额外支付费用就具备金融级 MySQL 的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从而在成本上可以得到节约。同时,OB 的分布式架构中可以很简单地增加节点,而无需单独购买只读节点,简化了运维,成本上也降低了30%-40%。”赵智博讲道。
作为只专注于数据库的厂商,OB 在商业竞争中只能依靠数据库这一个产品,所以必须把产品的能力做得更强才有竞争力。
伯俊科技 CTO陈雨陆便提到,与 OB 的合作中,OB 的专业性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是其选择 OB 的重要原因,OB 的沟通、反馈、迭代、后期运维也更加迅速,能够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陈雨陆介绍到:“零售行业具有很强的周期性,但不同行业具体的波峰波谷都不同,需要共同分析业务场景,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包括对代码的修改和架构的调整,来解决高并发业务的阻塞和计算问题,这个过程是伯俊和 OB 共同打磨产品的过程。”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包括多云的灵活部署能力、透明可扩展的原生分布式能力、高兼容性、高性能/高可用、免运维、统一技术栈以及产品快速迭代更新。这些特点使得 OB Cloud 能够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需求,从初创期企业的小规模需求到平台期企业的大规模数据库需求。
市场竞争,倒逼产品力
抛开独立数据库厂商的身份,OB 钻研数据库多年,OB Cloud 依旧具备着自己的尖刀能力。
比如支持多云部署是一个技术实现的结果,这不仅仅是数据库厂商和云厂商协议的打通,要保障数据库在多云环境下稳定运行,背后需要很长时间的技术打磨。
易鸿伟介绍道:“云数据库本身就对客户自己的部署环境有挑战,硬件设备的条件参差不齐,就像一款云游戏要考虑玩家的电脑配置会不会太低带不动或者体验不好,云数据库也是一样。尤其在多云环境下,如果云厂商的环境抖动,我们如何保持稳定,如何灵活部署增减内存,这些都必须在业务场景中磨砺。”
尤其在2020年以后,整个数字化进程迅速,企业都在寻求更优的降本方案,但如果单纯拼价格,OB 在这方面并没有公有云厂商有优势。
OB 的思考是通过技术降本。易鸿伟讲道:“我们不能只靠折扣或者是硬件降本的方式,来采购更便宜的硬件卖给客户,这些肯定没有公有云厂商有优势。我们做核心的技术,比如存储压缩,可以节省70%-80%的存储空间,我们用最普通的存储方案,不需要额外的硬件,在软件上做核心的技术创新,就能给客户更大幅度的技术降本方案。”
映宇宙之所以选择迁移到 OB,最初的决策也是出于成本考量。
“集团的社交类业务面对海量的用户,数据量非常惊人,成本压力很大,而 OB 在数据存储上采用了专门的压缩技术,最多节约了 2/3 的存储空间。”赵智博讲道。
另一方面,OB始终践行的是一体化数据库产品思路,进一步从产品功能上帮助企业降本。
“2019年的时候,随着技术越来越离散,云资源和中台所产生的隐形开销越来越大,基本上三年成本就要追平软件收入,最后算下来发现提供了产品之后还是亏钱。”伯俊科技发现,这笔账最后算不平,后端成本管理出现了大问题,亟需寻找一个聚合式的技术解决方法。
“在数据库层面,我们就把R3全渠道中台这个核心产品率先迁到 OB Cloud 上,头部客户比如斯凯奇、蕉下、认养一头牛都在 OB Cloud 上,从原来的拆分型专业数据库走向 OB 的一体化数据库。”
杨冰在受访时也介绍到:“传统的数据库可能要装5个软件,花5份钱,但是合并之后,只需要花3份钱,而且所有的运维都在云上由 OB 实现,这是产品创新带来的改变。”
无论是多云部署还是技术、产品的创新,都来源于此前 OB 对于数据库能力专业性的打磨和实践。
随着底层云厂商的发展,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传统数据库迁移上云、从 Oracle、MySQL 替换成可扩展的分布式架构,这也是 OB 的另一个长板。
OB Cloud 在帮助企业的传统数据库平滑上云方面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OB Cloud 兼容 Oracle 和 MySQL,拥有多年的去O(Oracle)经验,这使得它在平滑迁移、高并发、可扩展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企业可以将传统的数据库无缝迁移到 OB Cloud,无需担心迁移过程中的数据丢失或业务中断。
“对于 OB,我的理解是它的产品就是它的命脉。”陈雨陆讲道,“在中国做工具型的厂商很难,只做数据库而且做深更难。我认为 OB 有把中国数据库产品对标海外标准化产品做大生态的想法和潜力,再去跟世界上最优秀的数据库来比拼。”
商业化上的双引擎战略是 OB 的新起点,也代表中国数据库厂商,正在走出自己的独立曲线。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