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星巴克或将弥补中国没有高端瑞幸的市场空白?

从低配版星巴克,到高配版瑞幸

郭海惟

发布于 11月4日

博裕凶猛,仅用了约24亿美金拿下了星巴克中国8000家门店的控制权,企业交易估值40亿美金。比最初传的350亿人民币估值,还要便宜了70亿。

中国星巴克有多便宜?它是今天全球的星巴克价值洼地。

星巴克全球有4万家门店,特许经营和直营门店的占比大致相等,总市值约920亿美元,拉平后的单店估值大约23万+美元。而中国数量8000家,总估值40亿美金,以直营模式闻名,也是星巴克全球直营门店中的主力市场,但单店估值却只有5万美元,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根据窄门餐饮数据显示,星巴克的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门店总数合计占比64%,仅上海和北京分别有1138家和590家门店。换言之,即便在北京与上海的单店估值能达到全球平均水平,星巴克的估值便能接近40亿美元。

中国星巴克有多便宜?快接近瑞幸了。

瑞幸有2.7万家门店,目前二级市场市值110亿美元,单店的估值大约4万美元,与星巴克的5万美金单店估值已经很接近了。但瑞幸的大部分门店均为加盟形式的小店,早期的单店估值不足星巴克的零头,单店的规模面积和客单价往往数倍于瑞幸。

星巴克说,如果计算未来新增的特许经营服务费价值,那么未来十年的总价值将达到130亿美元。但在声明里,星巴克表示自己未来将在中国超过两万家门店。尚不知这130亿美元的预估以何种形式囊括了20000家规模的预估。

星巴克:时代的眼泪

2017年,星巴克以13亿美元现金收购了华东1300家运营商剩余50%的股份,店均估值20万美元。这表明那时中国市场的门店价值与全球平均水平是大致接近的,星巴克对中国市场的认可度也是很高的。

但只是短短几年的时间,中国咖啡已经变得让传统咖啡产业很“陌生”了。

一个是咖啡产品“奶茶化”。

2021年初,当时刚刚因为造假被罚进了粉单市场的瑞幸,趁着舆论风口推出的生椰拿铁,改变了整个咖啡市场的产品格局。据瑞幸官方的说法,这个产品在后来4年的时间里卖掉了超过12亿杯,让茶咖、果咖变成了奶茶的办公室竞品,快速推高了咖啡的市场容量。

数据显示,中国咖啡的消费量从2020年的20.01万吨一路狂飙到了2024年的37.8万吨。咖啡价格也从2020年16元/kg飙升到2025年52元/千克。

第二个是线下饮品零售快速“工厂化”。

如果你走进茶饮店,里面几乎都是一条微缩版的富士康流水线。在小店前置工厂的模式下,今天瑞幸的高销量门店,单店单日的出货能力可以达到2000杯。5个瑞幸小店能承包下万人体育场的出货量,是对第三方空间路线的降维打击。

不止是星巴克,今天走走第三空间的品牌都遭受了重创。曾经想要变成中国茶饮界星巴克的奈雪,目前已经在港交所已经接近仙股了,市值不足上市的十分之一。

第三个,加盟商模式重新占据整个市场的主流。

2017年,喜茶奈雪都以直营门店作为高品质的服务的基石。但在这几年,餐饮行业已经无人讨论直营模式,加盟商重新成为行业的绝对主流。加盟模式本质上把“门店盈利”和出货量之间做了区隔。品牌的核心关切是出货量,而不是单杯价格,这就导致在流水线模式下,门店数量会进一步扩张,价格会进一步内卷。

于是你看到,星巴克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几乎完全站在了趋势的反面:

笨重的大空间、讲求服务质量而非高效出杯的门店运营体系、缓慢的茶咖产品开发节奏与宣传力度,以直营为主的运营模式,每一项都在拖累星巴克中国的进度。

关于博裕版星巴克模式的猜想

星巴克在此次PR稿件中提到了一个关键词:

未来要达成两万家门店。

瑞幸目前在中国市场有2.7万家门店,库迪1.4万家,喜茶4000家,霸王茶姬不到7000家。两万家相当于重新成为中国即饮门店的头部网络,相当于蜜雪冰城在2022年的网络规模。

外界普遍认为,这个门店数字基本意味着博裕会让星巴克进一步开放加盟。因为没有一个品牌零售商,可以在没有合作伙伴的情况下,在一个垂直纵深的市场管理超过两万家门店。

其次,两万家意味着星巴克必须全面拥抱广泛的咖啡消费市场,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星巴克的茶咖、非咖等产品的占比一直偏低,这一方面是星巴克客群稳定,有成熟的咖啡消费习惯,但另一方面也代表了星巴克对新兴消费者,尤其是非传统偏好的咖啡消费者的吸引力不足。

博裕如果要达成两万家的目标,可能更多元更友好的产品品类,推高是茶咖、奶咖的消费需求,优化相应的产品供应链和动线能力。

此外,在社交媒体上,现在也出现了期待更便宜星巴克的呼声。星巴克不太可能参与价格战,但采用更多元的价格策略或许也会是必要的。

在一些经销微信群和部分社交媒体上,已经有老板和操盘手在期待星巴克进一步开放加盟了。

相比于瑞幸、库迪“卷生卷死”,星巴克尚有很好的品牌号召力、高的毛利属性,尤其在下沉市场尤甚。

对于今天的加盟市场来说,能够提供高毛利、高客单的连锁品牌是绝对的稀缺资源。它能够弥补一些经销商毛利不足的痛点,可以吸引高客单价的客人,甚至部分弥补今天手上产品矩阵不完善的缺陷。

对于星巴克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但也令人唏嘘:

在今天的即饮零售市场上,它开始被期待成为一种“高端版”的“瑞幸”,来填补“瑞幸”的市场空白。而星巴克,未来或许也会越来越贴近一种更符合中国市场的茶饮零售模式,在产品和商业模式上成为一种“更高端的瑞幸”。

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商业定位上的翻转呢?

郭海惟

关注新经济领域话题,欢迎业内人士交流微信号:hai2023zi 邮箱:guohaiwei@pingwest.com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