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没见到Ghost真机前,我只是把它当做一款高级飞行玩具。
Ghost是一款四旋翼飞机,仿金属喷漆的塑料外壳,相对不怎么酷的材质,是考虑到机体重量和零件更换的成本。因为诸如电池、仿陀螺仪、空气压缩器等飞行器必要动力驱动零件,作为飞行器的中枢安置在中部的机舱里,所以它机身中部略微隆起,整体像一支正要伏地挺身的蜘蛛。
两天前,我与Ghost的开发公司——亿航科技的联合创始人熊逸放相约在中国科技馆旁边的停车场处试飞,眼前开阔的场地让他感慨道:“北京还有这么一块地方。”他告诉我,在最近几次试飞要么在楼宇密集的闹市区,要么人潮拥挤的会场,局促的空间无法让Ghost飞行器放开手脚。
在简单调试后,熊逸放把飞行器的控制权交到我的手里。因为从来没有在手机上玩过飞行器,我在刚上手时还有谨慎,点开解锁后,飞行器便进入了App的控制范围——是的,不同于一些玩具产品,Ghost可以使用手机App直接控制。其实现方式是,通过一个黑色的小型基站,用433M通信频率无线控制Ghost在空中的变化,基站本身通过蓝牙与手机连接。

不过,打开App后的第一步并不是马上点击“起飞”按钮。“看到左上角的卫星标志的了吗,这是飞行器接受的无线信号强度。至少要保证在5颗以上,才能对飞机的位置和高度做精确的识别,飞行器才能起飞。”熊逸放说,随即在我们点击“起飞”后,旋翼开始快速旋转,经过大概5秒左右的预热加速,Ghost便腾空而起,在大约三米的高度悬停。

(App操作界面截屏)
如上图所示,App右下方的位置,有一个类似罗盘一样的操作区,操作浮动按键,飞行器能向任意方向飞行。右侧的滑动轴,通过上下操作拖动,控制飞行器的升降。Ghost底部有相互垂直的红、蓝指示灯,能帮助用户在夜间辨识飞行器的方向,但白天作用不大。上方的滑动轴,能够控制顺、逆时针的转动。
我将虚拟按钮向上拖动,飞行器高度在须臾间抬升,在我视线里变得越来越小。它能飞多高?熊逸放说:“理论上直线距离1000米范围内,但因为通讯器正下方信号不好,大概能达到几百米”。在这次试飞中,随着高度的增加,空中的风力越来越强,但Ghost依然能保持平稳坚挺。这得益于飞行器内部的飞行控制系统和BLHEL电调,飞行器向迎风的方向前倾,对抗风阻。依靠这个设计,即便在悬停状态下,人为的移动飞行器,飞行器也会自动回到原来的位置。
我们在App的地图上,选中鸟巢为定点飞行的目标,生成飞行路线,中途出现一次卡屏,熊逸放告诉我,这是因为软件接入的图商兼容问题造成的,他们还会继续调试优化。尽管出现了小问题,但Ghost依旧悬停在高空没有出现失控。第二次再试,大概会有4秒左右的反馈时间,飞行器开始以预设15km/h速度,平直飞向鸟巢(这个速度最高可以设置在80km/h)。因为飞行器没有感应障碍物的传感器,飞行时最好避开建筑物、马路和树木密集的地方,并尽量飞得高一点。
由于能够做定量的精确控制,熟练的玩家通过微操避开障碍物其实是毫无压力的。但考虑到一些紧急情况,团队在App中加入了一键悬停的功能。此外,还有一些安全机制能够保护飞行器——来电时会自动触发悬停功能,当电量少于10%、失去手机信号,或者脱离控制范围时,飞行器会自动返航到起始的坐标。
看看它是怎么降落的把:在飞行器从鸟巢返航后,首先会在起飞处10米左右的高处悬停,点击“降落”会降到3米左右的高度,继续操作才会落地。由于下降时,我误操作点击了锁定(只会在3米以下才会亮起),Ghost在失去动力后,从2米左右的高度摔下。不过没有多大影响,其落地距离与起飞距离间大概有1米左右的误差。
经这一摔,飞行器的保护圈掉了一个两厘米的碎片,但并没有影响到这个“空中幽灵”的二次表演,内部机械结构会调整机身的中心。熊逸放告诉PingWest,将Ghost架上云台,除了进行航拍外,还能载重1-2公斤。
(Ghost飞行实拍/PingWest)
其实Ghost有不少同类产品,包括大疆Phantom 2 Vision的和Parrot的AR Bebop Drone,前者在全球拍摄飞行器材市场份额比较高,后者已经加入Oculus的玩法。亿航科技的杨镇全告诉我,接下来他们可能会开放接口和玩家社区,让Ghost实现花式飞行、自动路线规划、增加视频图传、接入Oculus、“求婚”等功能,从而赋予Ghost更多想象力。在正式出货后,他们还会上线商店,支持零部件更换和更多飞行配件售卖。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